浅谈语文教学课堂内外阅读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nwu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语文 开放 主体 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13
  阅读是经由文本实现与作者、智者对话的过程,是知识、情感、思想、灵魂交流与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务求善写善读。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把握阅读的要领、方法,读准关键的核心内容,读得入格、读得有层次、读得入情入景、读得有个性。这样更有助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形成高水准的审美心理,并带来触发,引发思考,走向升华。
  在进行现代化的素质教育时,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要对学生进行人格上的培养。语文不仅是语言表达的工具,更是人类进行情感传达的方式,所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语言能力能够有助于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诗言志”,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语文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能力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尽可能在语文学习中陶冶学生的情操,而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是语文教学的终极追求。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哪个教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这样能够使学生获得阅读的快乐,并且在阅读期间了解自己、分析自己。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语言的建立和应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语文教学应立足于课堂,延伸至课外,从多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分为体验式阅读、定性性阅读、发现式阅读、批判性阅读。
  体验式阅读。阅读的目的在于情感的熏陶及升华。学生在思考中有所感悟,在情境中有切身的体会,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
  定性性阅读。通过初读文章,在大致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对相关章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再次去感知。
  发现式阅读。阅读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探究,发现知识、文意、写法、创作个性、疑难问题等,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技巧,实现能力的提升。
  批判性阅读。体验阅读的目的在于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和情感,将自己对作者的理解、感悟等,加以标注,通过理解—质疑—重建—反省,以促进理解和思考。
  1.阅读能力为学生个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阅读兴趣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前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评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理解了文本内容,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促进他们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2.阅读能力是形成审美能力的重要因素
  个体的阅读行为不但能够汲取知识,提高智力,发展思维,提升水平,还能接受审美教育,进而丰富情趣,陶冶情操,最终形成审美能力。
  二、阅读的策略
  1.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不光要掌控课堂的进度和课堂氛围,还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把握与学生的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并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空间,进而掌握此节的内容。教师不必拘泥于一种模式,生搬硬套,而是激励创新,在多种选择中让学生自由发挥,提高创新能力,在一系列过程中,教师最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选择中确定最终的答案,在题潜模化中无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阅读的主要任务是吸纳,只有开放性的教学,多方位的自主立意,自选角度,学生才能构建自身生命与文本阅读的真正相融,以获得创新能力。创新的阅读,比如有创造性的讲述或写作、投入的表演,是把握文章的情感,体验阅读的真切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和取向,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开放式阅读使“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万千个真实问题。
  2.围绕主体,进行有效阅读
  当前学生的阅读状况普遍较差,阅读量不够,断章取义式阅读,鉴赏能力差,思维缺少全面锻炼。阅读是重塑自我、获得精神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读在真情处,读出真挚。学生从思考中把握情感熏陶和思想升华,深化思索,让思与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才能在情中真正有所感悟,在情中得到切身体验。在初步了解大致轮廓和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准确把握,深入理解,有目的和针对性。
  以荷塘月色为例:朱自清写作的目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情景,心理变化,所運用的手法,主体思想内涵,景色特点,文章的启示等,“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切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这真实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记着江南了”,这些都是怎样去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文意的角度着手阅读,对于学生而言,如何去把握内涵与主旨,这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围绕主体,进行有效阅读的关键所在。而品味其中的语言及其美感,则是实训的个性及审美能力决定的。如:“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种品读,只能是读者自我个性的理解和自我阅历的审美。真如徐志摩的“轻轻的我走了真如轻轻的我来一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无任何思维规律和方法,就是让学生此刻去进行有效阅读,没有标准答案,却能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读,学生明白了作者荷塘之所以这么美,作者不光从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进行描述,也不光是作者运用了文学手法进行渲染,主要是文学的号召力和作者对普通事物的刻画梳妆打扮的结果,赋予生物以生命力和感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使其变得更有欣赏价值和审美价值。风景是人欣赏的,不是寄予自己的情感哪有心中的山水,那些真实、朴实的生活情景,怎能吸引生活中灿烂的星光。生活是需要启示的、需要探讨的、需要发现的,阅读就是把简单,质朴的主体思想进行升华,达到阅读的目的。   3.把握文章的观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现实生活不仅仅是作者灵感的源泉,也是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由于在接受了基础的语文教育后,学生的自身的认知体系虽然有了一定的初步构建,但依旧还并不完善,在對各项事物进行理解时很容易遇到困难。所以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性的阅读,尽可能寻找作品与生活中连接的焦点,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探究作者的所思所想;通过将课文与生活连接的方式来塑造学生的个体思维品质。通过对课文与生活连接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身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进行《书愤》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不仅仅包含了一种愤怒,而是由多种愤怒综合而成的,其中也包含了义愤。这是由于首联写诗人在早年愤于金兵南侵,立志收复失地,而追溯了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其中的愤怒带有极强的壮情豪志,这种愤怒属于一种民族大义的体现。除此之外,还有悲愤,作者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且有追求的人,但还没有完全将自己的理想得以实现,可以称得上是壮志未酬,但年事已高,这种悲愤深埋于心底,作者在文中还借用“出师一表真名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来表达了自身的期待与悲愤之情,希望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虽然作者具有一定的愤怒,但并不悲观,对于作者来说心中是蕴含一定的希望的,而这样的希望还包含着作者的壮志豪情。对于学生来说,在对文章进行阅读时,需要通过文章中的语言和字句来感受作者的情感,使学生对文章理解得更为深刻和透彻。
  除此之外,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注重整体的教学质量,同时还需要强化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可否认的是,不同学生在进行文章阅读时存在的差异较大,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对应的能力培养。
  语文阅读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重视学生能力与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尽可能发挥阅读的多功能效果,致力于学生总体阅读素养的提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其教学主体应当放在环境中,对于文章的理解、鉴赏和感悟等多个方面使学生在阅读时不会死板地对文字进行阅读,而是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了解作者的情绪,跟随文章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这样才能营造艺术之美的氛围。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需要帮助学生研究作者和创作的背景,尽可能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有效的知识培养和能力传授,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陶冶,最终发挥学生的阅读,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其他文献
坐小火车去观光
期刊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86  硕果满枝头,盛世踏步来。党的“十九大”以来,新的教育航标已经明确,人民小学通过多渠道扎实开展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  一、文化盈校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校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让每个角落会说话,每个空间能育人,每间教室愉身心。校标、校徽、校花、校歌,均由我校师生合力创作,并
秋天真美啊!
期刊
1、小熊跟着妈妈去看魔术表演,魔术师邀请小熊到舞台上一起表演。
草莓号飞船搜索到远方有一个矛齿国,我们去那里碰碰运气吧!
这是一条漂亮的围巾呢,还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宝宝生病了,妈妈带宝宝去医院,医生说宝宝得的是手足口病,需要在医院接受治疗。
飞来峰造像
阿福是无锡泥人,这一对活泼可爱、健壮的孩子,含有镇邪、降福之意。  我们用简单的方法来画一幅吉祥阿福图,祝福大家新春幸福安康。
李博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