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基因遗传病家系中女性为新发突变携带者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策略

来源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3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适用于特殊单基因遗传病家系(本研究针对夫妻中女方为新发突变携带者)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PGD)的新方法,阻断致病性基因突变向下一代传递。

方法

以多发性骨软骨瘤致病基因EXT1女性新发突变携带者的胚胎基因诊断为例,阐述针对特殊遗传家系胚胎诊断策略的优势。我们采用直接致病位点检测结合连锁分析的检测策略,利用突变位点检测成功的胚胎和极体单细胞样本的连锁信息,对其他胚胎进行连锁分析,从而判断胚胎是否携带母源基因突变。

结果

获得12枚胚胎进行遗传学检测,其中3枚胚胎、2个极体突变位点检测成功,随后用于其他胚胎的连锁分析。5枚胚胎经检测不携带母源基因突变,染色体未见异常,可移植。患者移植其中1枚胚胎后,成功妊娠、分娩。PGD新生儿不携带母源突变。

结论

采用携带突变的胚胎或极体进行连锁分析的创新性检测策略,可以在女方缺少连锁分析所必要成员的情况下,准确判断胚胎母源突变携带情况,从而扩展了单基因胚胎移植前基因诊断技术的适用人群。

其他文献
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术中存在医源性锁骨下动、静脉损伤风险,一旦发生将可能给患者带来患肢缺血、上肢深静脉血栓等灾难性结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笔者结合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1例右侧锁骨中段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并发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经验及文献资料,分析并探讨此类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其临床处理措施。
近年来胫骨骨折术后感染和感染性骨不连逐渐增多,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目前创伤性骨感染治疗领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很多有经验的骨科医师缺乏创伤性骨感染的基础知识和正规培训。胫骨髓内钉感染和感染性骨缺损骨不连存在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等问题。笔者就骨感染处理的细菌生物膜形成、表面竞赛、Klemm三要素和骨感染分型等特殊原则;胫骨髓内钉感染扩髓清创、局部抗生素应用及感染性骨不连治疗的骨搬运与
目的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探讨颈动脉爆炸冲击伤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基于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头颈CT血管造影(CTA)影像学数据,应用Mimics软件提取三维几何模型。应用Geomagic Studio软件对几何模型进行颈动脉、软组织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面拟合,得到三维实体模型。应用HyperMesh软件进行体网格划分,得到包括动脉血管、血液及周围软组织的颈动脉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材料参数
目的探讨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ARBX)植骨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成人胫骨干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6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18例胫骨干感染性骨不连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9~62岁[(36.9±11.8)岁]。感染性骨不连根据Umiarov分型:Ⅲ型11例,Ⅳ型7例。均采用外固定架联合ARBX Ⅰ期植骨治疗。记录手术次数、骨
随着骨折行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日趋增多,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IAFIF)的患者也逐渐增多。IAFIF的后果对患者而言是灾难性的,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更给患者及家属的身心带来痛苦。由于IAFIF的诊断和治疗都相对棘手,病原学方面也很少有系统性研究,成为骨科医师的关注点。笔者就IAFIF的临床表现、病原学特征及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诊疗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目的观察对比锁骨钩钢板联合腱翻转功能性重建喙锁韧带与单纯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 Ⅲ、Ⅴ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11年10月— 2016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37例Rockwood Ⅲ、Ⅴ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联合腱韧带重建组(韧带重建组,19例)和单纯锁骨钩钢板治疗组(单纯钢板组,18例)。韧带重建组男14例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和迟发性感染的治疗方法选择。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2月— 2017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1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8~68岁,平均51.9岁。所有患者根据情况积极清创,感染区予局部抗生素硫酸钙或骨水泥控制感染,闭合创面时若存在软组织缺损则行腓肠肌肌瓣转移术予以覆盖。早期感染12例均保留内置物,予
控制吸烟,包括防止吸烟和促使吸烟者戒烟,是人群疾病预防和个体保健最重要与可行的措施。大量研究证据表明,戒烟可降低或消除吸烟导致的健康危害。任何人在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且戒烟越早、持续时间越长,健康获益就越大。应使广大公众及吸烟者深刻认识吸烟与二手烟暴露对健康的危害,促使人们努力创建家庭、单位和社会的无烟环境,并鼓励吸烟者积极尝试戒烟。戒烟意愿是吸烟者本人成功戒烟的基础。然而,对于大部分吸烟者,尤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