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当前高职教学的特点,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微课程柔性教学模式,构建柔性教学体系,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机电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动态适应企业人才需求变化。
[关 键 词] 柔性;教学体系;微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040-01
教育应该具备一定的柔性,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共识,有许多教育机构和众多学者在关注和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的柔性,如何有效解决柔性教学与教学内容系统化、知识技能的前后衔接性、教学管理的组织与协调性等方面的冲突,这些都是困扰柔性教学的难题,可以说,柔性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一、柔性教学理念
柔性化教学源于柔性制造,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而创新的教学模式,既指教学过程的柔性,也指培养对象的柔性。教学过程的柔性是指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选取等都能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培养对象的柔性是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职业教育实施柔性化教学能更好地适应技术快速更新的需要,能更好地与企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
二、高职机电专业柔性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高职机电专业柔性化的课程体系
实施柔性教学应该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为切入点,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依据市场需求和生源特点制定柔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柔性化的专业与课程体系,使学生获得多样化的培养。一个柔性的课程体系既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又要有弹性和可选择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留出空间和时间。因此,将高职机电专业柔性课程体系分成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三大类,各课程都按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将课程内容按知识点进行碎片化处理,并开发微课、动画等信息化资源,便于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也利于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是学生必修课程,只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学的课程内容有所差别;将更新速度较快和方向划分较细的专业课进行整合重构,设置为专业拓展课程,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选修不同的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应“刚柔相济”,刚性保证基本要求,柔性促进个性发展。为使学生能充分依据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和自身条件自主选择选修课程,应逐步加大选修课的设置比例。
课程体系的前后衔接性、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教学时间与教学管理的协调等问题使柔性化教学实施困难重重。微课程、慕课、移动学习、智慧校园、在线教育的出现让柔性化教学的实施变得更加简单,方式和方法更加灵活。
(二)实施柔性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智慧教育、智慧校园、在线教育等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开展课程教学,实施柔性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液压传动技术课程中液压泵拆装内容的教学,必学内容为齿轮泵和叶片泵的拆装,拓展内容为柱塞泵的拆装。齿轮泵和叶片泵的教学可利用课件、动画、拆装视频、虚拟软件、信息化平台等信息化资源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因特殊原因未参加学习的学生还可以利用慕课、虚拟软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行学习。然后根据信息化平台的数据结合课堂教学效果对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开展拓展内容——柱塞泵的拆裝教学。并将学生需要的系统知识和更新知识通过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有效化解时间和空间距离的矛盾。将泵的维修保养等内容教学放到校企合作基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由企业员工指导完成。课后采用多元化、柔性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动态的综合评价。从而使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均具有一定的弹性,实现刚柔并济和分层次教学。
(三)建立柔性的教学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健全有效的柔性管理制度,是柔性教育有序运行的保障。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建立与柔性化教学体系配套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柔性化的学生学业考核机制、柔性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柔性化的教师考评机制等。例如,建立健全学生的信息管理平台、在学生管理中引入适当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柔性的学籍管理制度、柔性的学生专业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的引导机制等,这些都是柔性教育的重中之重。还可以制定学分置换、学分替代政策,用专业技能比赛获奖、参加教科研项目冲抵学生认为较薄弱的基础课程学分,以适应学习时间的阶段性变化。制定柔性化的学生学业考核机制、柔性化的教学监督与质量评价体系、柔性化的教师考评机制,实施柔性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服务等。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决定了高职机电专业的教学活动必须适应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要求,动态地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改进高职机电专业的教学模式,构建机电专业柔性课程体系,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实施柔性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丁群燕.微课在高职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6(11).
[2]刘选.工学结合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剖析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关 键 词] 柔性;教学体系;微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040-01
教育应该具备一定的柔性,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共识,有许多教育机构和众多学者在关注和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的柔性,如何有效解决柔性教学与教学内容系统化、知识技能的前后衔接性、教学管理的组织与协调性等方面的冲突,这些都是困扰柔性教学的难题,可以说,柔性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一、柔性教学理念
柔性化教学源于柔性制造,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而创新的教学模式,既指教学过程的柔性,也指培养对象的柔性。教学过程的柔性是指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选取等都能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培养对象的柔性是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职业教育实施柔性化教学能更好地适应技术快速更新的需要,能更好地与企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
二、高职机电专业柔性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高职机电专业柔性化的课程体系
实施柔性教学应该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为切入点,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依据市场需求和生源特点制定柔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柔性化的专业与课程体系,使学生获得多样化的培养。一个柔性的课程体系既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又要有弹性和可选择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留出空间和时间。因此,将高职机电专业柔性课程体系分成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三大类,各课程都按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将课程内容按知识点进行碎片化处理,并开发微课、动画等信息化资源,便于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也利于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是学生必修课程,只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学的课程内容有所差别;将更新速度较快和方向划分较细的专业课进行整合重构,设置为专业拓展课程,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选修不同的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应“刚柔相济”,刚性保证基本要求,柔性促进个性发展。为使学生能充分依据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和自身条件自主选择选修课程,应逐步加大选修课的设置比例。
课程体系的前后衔接性、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教学时间与教学管理的协调等问题使柔性化教学实施困难重重。微课程、慕课、移动学习、智慧校园、在线教育的出现让柔性化教学的实施变得更加简单,方式和方法更加灵活。
(二)实施柔性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智慧教育、智慧校园、在线教育等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开展课程教学,实施柔性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液压传动技术课程中液压泵拆装内容的教学,必学内容为齿轮泵和叶片泵的拆装,拓展内容为柱塞泵的拆装。齿轮泵和叶片泵的教学可利用课件、动画、拆装视频、虚拟软件、信息化平台等信息化资源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因特殊原因未参加学习的学生还可以利用慕课、虚拟软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行学习。然后根据信息化平台的数据结合课堂教学效果对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开展拓展内容——柱塞泵的拆裝教学。并将学生需要的系统知识和更新知识通过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有效化解时间和空间距离的矛盾。将泵的维修保养等内容教学放到校企合作基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由企业员工指导完成。课后采用多元化、柔性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动态的综合评价。从而使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均具有一定的弹性,实现刚柔并济和分层次教学。
(三)建立柔性的教学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健全有效的柔性管理制度,是柔性教育有序运行的保障。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建立与柔性化教学体系配套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柔性化的学生学业考核机制、柔性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柔性化的教师考评机制等。例如,建立健全学生的信息管理平台、在学生管理中引入适当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柔性的学籍管理制度、柔性的学生专业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的引导机制等,这些都是柔性教育的重中之重。还可以制定学分置换、学分替代政策,用专业技能比赛获奖、参加教科研项目冲抵学生认为较薄弱的基础课程学分,以适应学习时间的阶段性变化。制定柔性化的学生学业考核机制、柔性化的教学监督与质量评价体系、柔性化的教师考评机制,实施柔性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服务等。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决定了高职机电专业的教学活动必须适应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要求,动态地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改进高职机电专业的教学模式,构建机电专业柔性课程体系,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实施柔性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丁群燕.微课在高职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6(11).
[2]刘选.工学结合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剖析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