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经济伦理特质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价值实现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85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贫困是马克思关切民生、建构科学理论的重要母题。马克思反贫困理论从财富均衡、财富正道、财富品质、财富梦想等方面体现出丰富的经济伦理特质,它需要通过中国化的创新和发展,实现在当代中国的价值作用。财富均衡增长的反贫困理念,有利于推动当代中国的精准扶贫、共同富裕、"一带一路"及"亚投行"等反贫困的具体实践;财富正道和真正财富等反贫困理念,有利于引导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经济伦理方向,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践行,挖掘传统财富文化的经济伦理元素,强化当代中国财富追求的道德教育;而财富梦想的反贫困理念,也有利于在财富创造与"完善的人"的生产中促成"中国梦"的真正实现。
其他文献
<正>近几年来,青少年暴力犯罪已成为全球瞩目的一个社会问题。青少年暴力犯罪比例大幅度上升,而且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据全国统计,近几年青少年暴
<正>目前,各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如何开发现有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护理效率、效益和
针对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8 Mt/a连续重整装置二甲苯塔塔底的C+9芳烃终馏点高达250℃导致汽油馏分终馏点超标的问题,对二甲苯塔实施了技术改造,增设二甲苯塔侧
当前在我国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课题。学生自主学习可以独立的借助各种渠道直接或者间接的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一般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生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