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下我国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存在4个方面的不足,提出高职院校“体育与卫生”课程6个方面的建设,为当下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支撑。
1 新时代突显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偏颇与失衡
1.1 重实践、轻理论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实践、轻理论。据资料统计,我国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理论课课时数偏少,内容过于单一,缺乏新意和实用。通过对全国部分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理论课课时数的调查发现,每学年开设8课时体育理论课的高职院校占15%;开设6课时的占55%;仅开设2课时的占30%。通过对全国部分普通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调查发现,90.1%的高职院校教学内容是以介绍运动技术及原理为主,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等所占比例不到40%。由此可见: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理论课的内容过于单一,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等知识涉及较少;理论课课时数较为缺乏,满足不了体育课教学的需要,也不能与时俱进,更不能达到健康教育的作用。
1.2 重运动、轻生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四学会”。应该在优质的体育教学中得以体现,特别是“学会生存”。在现有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主要传授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传统竞技项目居多,有的学校也增加了新兴的体育项目,总的来说,学生毕业后体育锻炼就结束,没有使其在工作和生活中随时可以拿得出来锻炼的项目,因此,在重传统体育运动教学的体育课中缺少涉及生活和生命的教育活动。
1.3 重技术、轻观念
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存在“唯体质”“唯技术”的片面思想,对于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及运动习惯、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了体育课程的人文价值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现在学生特别缺少健康教育观,健康教育目前在多数高职院校尚未规定为体育课程的正式教学内容;过重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轻视了卫生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当前高职院校卫生健康水平较低,在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课程时,把卫生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是非常可行,这样对形成健康观念,形成卫生习惯,对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至关重要。
1.4 重结果、轻习惯
目前体育评价中重结果情况特别突出,如体育考试及格、达级、加分等,却轻视了对体育素养、意识、兴趣、习惯、卫生等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知识和技能,虽然体育考试及格、体育达标、但是不具一系列的健康素养,没形成坚持体育锻炼和讲卫生的习惯,学生毕业体育锻炼终结,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令人反思。
2 新时代深思高职院校“体育与卫生”课程建设
2.1 重新调适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定位
新时代深思体育是一种生命的教育,开足开齐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课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2 积极转变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理念
新時代呼唤“生命、卫生、体质、锻炼”四位一体体育教学新理念。新时代突显生命教育的重要价值,增强体质的基础地位,卫生健康的不可缺失。应加强理论课教学、重视体质与生活相结合教学,筑牢体育与健康观念教学,强化锻炼与卫生习惯教学。
2.3 适度增加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时数
国家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的课内教学时数要求为108学时,但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足开齐,尤其是民办高校。开展线下线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命、卫生、体质、锻炼”四位一体的体育课教学,其内容丰富,要完成好,就必须适度的增加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时数,以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4 科学拓展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直接决定着体育课的作用和是否完成体育课的根本任务,当下高职院校体育课值得认真思考。科学拓展教学内容,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尊重生命,尊重自然,明确生命的重要性;回归体育本位,增强体质,提高体育素养,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融入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掌握卫生技能,养成卫生习惯;传递科学体育锻炼方法,提高免疫力,促进人体体质健康水平。
2.5 创新发展高职院校体育课的在线教学
加强新时代体育工作,使线上开展“生命、体质、健康”教学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必须优化在线体育教学,落实健康教育目标;履行教书育人职责,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完善在线教学内容,制定组织实施方案;做好在线教学准备,在线培训体育教师;遵循课堂教学环节,完善在线教学材料;创新在线教学方法,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严格在线教学考核,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2.6 合理构建高职院校体育课的评价方式
明确体育课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合理构建线下线上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理论部分考核对生命的认识占10%、卫生健康方面知识占10%、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占10%;实践部分考核对身体素质达标和技术动作占40%;平时部分考核考勤占10%、课后作业结合线上学习占20%。注重在线上开展反馈与评价,及时研判和掌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与举措,保障体育教学的质量。
3 结论
新时代需要突显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偏颇与失衡,提出高职院校“体育与卫生”课程建设的思路,转变体育教师教学理念,形成“生命、卫生、体质、锻炼”的模块化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转变学生的卫生习惯,提升学生的体质测试水平。
本文系2020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疫情防控要求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203712)。
通讯作者:邓清波
(作者单位: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1 新时代突显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偏颇与失衡
1.1 重实践、轻理论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实践、轻理论。据资料统计,我国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理论课课时数偏少,内容过于单一,缺乏新意和实用。通过对全国部分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理论课课时数的调查发现,每学年开设8课时体育理论课的高职院校占15%;开设6课时的占55%;仅开设2课时的占30%。通过对全国部分普通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调查发现,90.1%的高职院校教学内容是以介绍运动技术及原理为主,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等所占比例不到40%。由此可见: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理论课的内容过于单一,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等知识涉及较少;理论课课时数较为缺乏,满足不了体育课教学的需要,也不能与时俱进,更不能达到健康教育的作用。
1.2 重运动、轻生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四学会”。应该在优质的体育教学中得以体现,特别是“学会生存”。在现有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主要传授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传统竞技项目居多,有的学校也增加了新兴的体育项目,总的来说,学生毕业后体育锻炼就结束,没有使其在工作和生活中随时可以拿得出来锻炼的项目,因此,在重传统体育运动教学的体育课中缺少涉及生活和生命的教育活动。
1.3 重技术、轻观念
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存在“唯体质”“唯技术”的片面思想,对于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及运动习惯、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了体育课程的人文价值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现在学生特别缺少健康教育观,健康教育目前在多数高职院校尚未规定为体育课程的正式教学内容;过重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轻视了卫生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当前高职院校卫生健康水平较低,在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课程时,把卫生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是非常可行,这样对形成健康观念,形成卫生习惯,对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至关重要。
1.4 重结果、轻习惯
目前体育评价中重结果情况特别突出,如体育考试及格、达级、加分等,却轻视了对体育素养、意识、兴趣、习惯、卫生等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知识和技能,虽然体育考试及格、体育达标、但是不具一系列的健康素养,没形成坚持体育锻炼和讲卫生的习惯,学生毕业体育锻炼终结,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令人反思。
2 新时代深思高职院校“体育与卫生”课程建设
2.1 重新调适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定位
新时代深思体育是一种生命的教育,开足开齐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课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2 积极转变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理念
新時代呼唤“生命、卫生、体质、锻炼”四位一体体育教学新理念。新时代突显生命教育的重要价值,增强体质的基础地位,卫生健康的不可缺失。应加强理论课教学、重视体质与生活相结合教学,筑牢体育与健康观念教学,强化锻炼与卫生习惯教学。
2.3 适度增加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时数
国家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的课内教学时数要求为108学时,但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足开齐,尤其是民办高校。开展线下线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命、卫生、体质、锻炼”四位一体的体育课教学,其内容丰富,要完成好,就必须适度的增加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时数,以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4 科学拓展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直接决定着体育课的作用和是否完成体育课的根本任务,当下高职院校体育课值得认真思考。科学拓展教学内容,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尊重生命,尊重自然,明确生命的重要性;回归体育本位,增强体质,提高体育素养,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融入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掌握卫生技能,养成卫生习惯;传递科学体育锻炼方法,提高免疫力,促进人体体质健康水平。
2.5 创新发展高职院校体育课的在线教学
加强新时代体育工作,使线上开展“生命、体质、健康”教学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必须优化在线体育教学,落实健康教育目标;履行教书育人职责,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完善在线教学内容,制定组织实施方案;做好在线教学准备,在线培训体育教师;遵循课堂教学环节,完善在线教学材料;创新在线教学方法,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严格在线教学考核,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2.6 合理构建高职院校体育课的评价方式
明确体育课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合理构建线下线上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理论部分考核对生命的认识占10%、卫生健康方面知识占10%、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占10%;实践部分考核对身体素质达标和技术动作占40%;平时部分考核考勤占10%、课后作业结合线上学习占20%。注重在线上开展反馈与评价,及时研判和掌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与举措,保障体育教学的质量。
3 结论
新时代需要突显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偏颇与失衡,提出高职院校“体育与卫生”课程建设的思路,转变体育教师教学理念,形成“生命、卫生、体质、锻炼”的模块化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转变学生的卫生习惯,提升学生的体质测试水平。
本文系2020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疫情防控要求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203712)。
通讯作者:邓清波
(作者单位:重庆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