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一位教师而言,“他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一句很高的评价,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都渴望有教学经验。对于从来没有教学经历的人来说,人们很难说他有教学经验。联想自己和有二、三十年教学经历的老师又未必比三、四年教学实践的年轻教师更有教学经验。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需要相应的变革,变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反思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反思是重构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回想自己已是有十年教学经历的小学教师,其教学经验并不怎么,更何谈丰富呢?
教师是创新教育过程主要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教师在思想上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认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特别是对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地位、作用及自身的特点等方面心中有数,才能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时做到有的放矢。
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
一、让学生体验自己成功的喜悦
挫折感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只有成功的体验,才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有各自的潜能,学生探索学习的价值取向,需要环境,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都能动脑、动口、动手,体验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兴趣”不是学习的先决条件而是学习的产物,是良好教学的必然产物,它来自取得成功的满足。实践证明,学习上的成功,能够满足学生成就动机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强烈的、新的内动力,给新知识学习带来兴趣和动力。这种动力将使学生不畏劳苦,不断向新的目标前进。因此,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尝试与探索,体验成功。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和鼓励每一位学生进步,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成功。人人都有不同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对学困生要特别关注学习上对他们“多鼓励、低起点,教方法、快反馈”更多给学生创设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不能采取谩骂、指责、挖苦等方式对待学生。同时,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经过努力达到“最高点”,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如对优生则应注意:“加餐”,解決“吃不饱”的问题。比如增加选学内容的学习,充分利用课后的星号题,思考题,扩大知识面,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习兴趣逐步升华,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二、重视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组织者,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也就是我们今天提借倡的参与或教学方法。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让书把儿童的童年涂得五彩缤纷,把每个孩子引进书籍的世界,培养他们对书的酷爱,在孩子的心理播上读书习惯的种子,需要有耐心和恒心,孩子的心里是块神奇的土地,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灵活采取方法,鼓励孩子支持每天读书十分钟,并将这一行为支持下去,时间长了,自然就形成了习惯,让书里的文章教育孩子,每当孩子捧起书时,就捧起了伟大的思想,每当孩子翻动书时,就是在翻动一个精神的海洋,读书成为一种精神食粮,成为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种习惯为童年的生命注入营养,不断激励他,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读书为儿童的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促进了儿童健康成长。
三、抓好组内讨论,全班交流,做好总结评价
组内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过程,必须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要注意让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发表自己的意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讨论完之后,也要让每个学生都知道组内在讨论什么,达成了怎样的共识,如何代表小组去发表意见,做小组代表的机会也应尽量公平些,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全班交流,也可称为组际交流,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表意见,作为全班评议的对象,同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对某个小组的意见提出赞成或反对的看法,讨论迸出了思维的火花,使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达到高潮。
总结评价是小组合作的现实环节,合作学习强调的是集体的成就,每个学生对集体的成就都负有重要责任。总结评价主要由教师来完成,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来完成,好的总结评价可以收到积极的激励作用,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四、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好动,爱玩,好胜的特点。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会使学生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感知清晰,乐此不疲,思维主动,活泼,记忆也比较牢固。例如:要让学生在教材中去找问题,看谁找得多。很多学生相互比较,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且让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看看谁能难倒谁,谁又不会被他人难倒,这样,通过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之感兴趣,愿意去记,积极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通过这种生动,活泼教学活动让学生过一把当老师的瘾,在他们付诸行动和实施时,会有一种动力,一种激情。而当他们想做的事情能做到,能实现时,就会进一步激发其创造的潜能,使之源源不断的进行创造,反之,如果想做的事情没有实践的机会,或者没有实践的能力。那么,时间长了其创造的兴趣就会慢慢的淡化和泯灭。因此,开展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出题考别人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
总之,一位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并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动进行反思、审视,从而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对没有教学经历的人来讲,未必说他就没有教学经验,教学的经历并不决定教学经验。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在反思中不断改进,才能获得宝贵的教学经验。因此,反思是教学专业成长的需要。案例研究,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师的大背景,在基础上,通过阅读,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的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我行我素,要考虑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需要相应的变革,变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反思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反思是重构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回想自己已是有十年教学经历的小学教师,其教学经验并不怎么,更何谈丰富呢?
教师是创新教育过程主要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教师在思想上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认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特别是对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地位、作用及自身的特点等方面心中有数,才能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时做到有的放矢。
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
一、让学生体验自己成功的喜悦
挫折感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只有成功的体验,才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有各自的潜能,学生探索学习的价值取向,需要环境,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都能动脑、动口、动手,体验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兴趣”不是学习的先决条件而是学习的产物,是良好教学的必然产物,它来自取得成功的满足。实践证明,学习上的成功,能够满足学生成就动机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强烈的、新的内动力,给新知识学习带来兴趣和动力。这种动力将使学生不畏劳苦,不断向新的目标前进。因此,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尝试与探索,体验成功。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和鼓励每一位学生进步,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成功。人人都有不同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对学困生要特别关注学习上对他们“多鼓励、低起点,教方法、快反馈”更多给学生创设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不能采取谩骂、指责、挖苦等方式对待学生。同时,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经过努力达到“最高点”,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如对优生则应注意:“加餐”,解決“吃不饱”的问题。比如增加选学内容的学习,充分利用课后的星号题,思考题,扩大知识面,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习兴趣逐步升华,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二、重视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组织者,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也就是我们今天提借倡的参与或教学方法。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让书把儿童的童年涂得五彩缤纷,把每个孩子引进书籍的世界,培养他们对书的酷爱,在孩子的心理播上读书习惯的种子,需要有耐心和恒心,孩子的心里是块神奇的土地,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灵活采取方法,鼓励孩子支持每天读书十分钟,并将这一行为支持下去,时间长了,自然就形成了习惯,让书里的文章教育孩子,每当孩子捧起书时,就捧起了伟大的思想,每当孩子翻动书时,就是在翻动一个精神的海洋,读书成为一种精神食粮,成为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种习惯为童年的生命注入营养,不断激励他,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读书为儿童的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促进了儿童健康成长。
三、抓好组内讨论,全班交流,做好总结评价
组内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过程,必须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要注意让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发表自己的意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讨论完之后,也要让每个学生都知道组内在讨论什么,达成了怎样的共识,如何代表小组去发表意见,做小组代表的机会也应尽量公平些,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全班交流,也可称为组际交流,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表意见,作为全班评议的对象,同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对某个小组的意见提出赞成或反对的看法,讨论迸出了思维的火花,使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达到高潮。
总结评价是小组合作的现实环节,合作学习强调的是集体的成就,每个学生对集体的成就都负有重要责任。总结评价主要由教师来完成,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来完成,好的总结评价可以收到积极的激励作用,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四、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好动,爱玩,好胜的特点。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会使学生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感知清晰,乐此不疲,思维主动,活泼,记忆也比较牢固。例如:要让学生在教材中去找问题,看谁找得多。很多学生相互比较,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且让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看看谁能难倒谁,谁又不会被他人难倒,这样,通过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之感兴趣,愿意去记,积极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通过这种生动,活泼教学活动让学生过一把当老师的瘾,在他们付诸行动和实施时,会有一种动力,一种激情。而当他们想做的事情能做到,能实现时,就会进一步激发其创造的潜能,使之源源不断的进行创造,反之,如果想做的事情没有实践的机会,或者没有实践的能力。那么,时间长了其创造的兴趣就会慢慢的淡化和泯灭。因此,开展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出题考别人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
总之,一位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并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动进行反思、审视,从而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对没有教学经历的人来讲,未必说他就没有教学经验,教学的经历并不决定教学经验。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在反思中不断改进,才能获得宝贵的教学经验。因此,反思是教学专业成长的需要。案例研究,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师的大背景,在基础上,通过阅读,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的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我行我素,要考虑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