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事实,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经验。生物学科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实现本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从而来带动生物学科教学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笔者根据多年在农村初中任教生物课的体会和感受,就信息技术如何与生物课程进行合理的整合发表一些看法。
1 加强软、硬件建设,是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前提
硬件建设是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基础,它包括现代化教育的配置及合理分布,以及连接、维持设施正常运转的保障措施等。软件建设主要指的是以不同介质记录教育教学信息的各种软件的购置、开发与制作。实践表明,硬件的更新能促使软件的升级,有利于制作出更高质量的软件,使软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教育教学软件的购置、开发与制作,反过来又能充分发挥硬件的效能。在软件建设中,对通用性较强的生物学科教学辅导类软件和教学资源库,主要是通过出资购买。但目前由于生物学科方面的教育教学类软件较为缺乏,因此主要还是用“二条腿”走路的办法,即根据本地区、本校生物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自己动手,有针对性地制作相关教学软件,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多方筹集资金,购买相关软件和硬件。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 程整合的保证
师资队伍建设的中心是师资培训,师资培训主要指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和发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的提高等。努力加强对教研组学科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大力开展校本研修,特别是对中老年教师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进修,更新其思想和观念,掌握制作和使用技能。定期举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听课会和成果研讨会,组织青年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技能大奖赛、信息技术教育示范课评比、课件制作比赛、网站制作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产生一大批高质量的、非常有个性的生物教学辅助类软件,而且促进信息应用水平的提高,从而也使教师达成共识。如果不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再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都难以发挥促进素质教育的作用。
3 信息技术在教师备课过程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备课过程很重要,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胸有成竹、有条不紊,才能收放自如地指导学生学习。
备课包括3个方面。一是备教材,包括本课中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必须让学生掌握,哪些需要了解,教材在章节中的地位、作用、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二是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变化,因此需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三是备教法。该课中的难点,通过哪种教学形式才能突破,才能让学生牢固掌握、记忆深刻,这些都是备课过程中应该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生理过程等形象地、动态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
在备课时采集信息资源主要通过下面的办法。
1)利用网上的资源。网上有许多图片、课件、教学的文字资料,甚至还有试卷,在需要时可以下载。比如在准备“环境保护”一节课时,可以从环境保护网上下载一些有关环境保护如“赤潮及其危害”“酸雨及危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环境激素污染的现象和危害”“过度排放与污染”等的文字材料及图片资料;在准备“遗传与变异”一节的教案时,可以从网上搜索近亲结婚与遗传疾病的典型例子,如“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史”“达尔文的悲剧”等资料。
2)实地拍摄照片。可以用数码相机拍摄很多的生物资源图像,输入电脑中。比如,当出去旅游时,在玩的同时可以收集资料,例如在登山时,将山里那些珍贵的植物拍摄下来,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料。在拍照时要注意拍摄植物的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多种景别的图片,叶子、花、果实等的特写都将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料。将这些直观的教学资源整合到教案之中,课堂里的内容就非常丰富,让学生看到他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3)扫描图片。有一些图片在网上找不到,这时还可以用扫描仪扫描图片。
4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习材料,增大课堂的教 学容量
优化课堂教学不只在于上好一节课,而是使教学成为一种创造,一种探索;使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学到知识,而是获得能力,受到教育。传统的教学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这个“知识的容器”注入了多少知识,学生完全成了课堂上的客体,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索的主动性愈来愈少,以至殆尽。信息技术则使教学内容由单一、固定、陈旧的文字材料转向多样化、个体化、更新更快的多媒体支持下的学习材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对不易观察、难以再现的现象、规律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实现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历史重现等,从而给学生探索研究提供充足的感情材料,也为其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如“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一节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处理,在短短的几分钟就能完整展示青蛙体外受精、受精卵发育成蝌蚪、蝌蚪发育成幼蛙、幼蛙发育成成蛙的过程。而在传统教学中是很难完成这个探究过程的。
5 师生交流、整合信息和资源,促成生物课堂师 生互动、激慧求真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知过程,是师生间知识传递、转化、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过程。教学过程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关键环节。由于教师和学生都借助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前期作了准备,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习者创造了一个相互合作和信任的环境,因而如何把这些教学相关的信息合理、生动、互动地表达出来,才是课改的核心落脚点。
6 通过信息媒体搜集学习资源,培养学生成为主 动学习者和合作交流者
网络不仅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样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笔者意识到网络有可能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网络中的学习可以使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由原来划一的、被动的学习变为积极的、多样的主动学习,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现学习”。但是,生物课堂毕竟不是网络课堂,而且,网络中的大量信息也不全能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所以不得不思索两个问题:一方面是促进学生能从网络中搜集与生物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是激励他们把经过处理的生物学信息反馈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王兰庄中学)
1 加强软、硬件建设,是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前提
硬件建设是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基础,它包括现代化教育的配置及合理分布,以及连接、维持设施正常运转的保障措施等。软件建设主要指的是以不同介质记录教育教学信息的各种软件的购置、开发与制作。实践表明,硬件的更新能促使软件的升级,有利于制作出更高质量的软件,使软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教育教学软件的购置、开发与制作,反过来又能充分发挥硬件的效能。在软件建设中,对通用性较强的生物学科教学辅导类软件和教学资源库,主要是通过出资购买。但目前由于生物学科方面的教育教学类软件较为缺乏,因此主要还是用“二条腿”走路的办法,即根据本地区、本校生物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自己动手,有针对性地制作相关教学软件,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多方筹集资金,购买相关软件和硬件。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 程整合的保证
师资队伍建设的中心是师资培训,师资培训主要指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和发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的提高等。努力加强对教研组学科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大力开展校本研修,特别是对中老年教师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进修,更新其思想和观念,掌握制作和使用技能。定期举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听课会和成果研讨会,组织青年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技能大奖赛、信息技术教育示范课评比、课件制作比赛、网站制作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产生一大批高质量的、非常有个性的生物教学辅助类软件,而且促进信息应用水平的提高,从而也使教师达成共识。如果不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再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都难以发挥促进素质教育的作用。
3 信息技术在教师备课过程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备课过程很重要,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胸有成竹、有条不紊,才能收放自如地指导学生学习。
备课包括3个方面。一是备教材,包括本课中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必须让学生掌握,哪些需要了解,教材在章节中的地位、作用、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二是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变化,因此需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三是备教法。该课中的难点,通过哪种教学形式才能突破,才能让学生牢固掌握、记忆深刻,这些都是备课过程中应该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生理过程等形象地、动态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
在备课时采集信息资源主要通过下面的办法。
1)利用网上的资源。网上有许多图片、课件、教学的文字资料,甚至还有试卷,在需要时可以下载。比如在准备“环境保护”一节课时,可以从环境保护网上下载一些有关环境保护如“赤潮及其危害”“酸雨及危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环境激素污染的现象和危害”“过度排放与污染”等的文字材料及图片资料;在准备“遗传与变异”一节的教案时,可以从网上搜索近亲结婚与遗传疾病的典型例子,如“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史”“达尔文的悲剧”等资料。
2)实地拍摄照片。可以用数码相机拍摄很多的生物资源图像,输入电脑中。比如,当出去旅游时,在玩的同时可以收集资料,例如在登山时,将山里那些珍贵的植物拍摄下来,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料。在拍照时要注意拍摄植物的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多种景别的图片,叶子、花、果实等的特写都将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料。将这些直观的教学资源整合到教案之中,课堂里的内容就非常丰富,让学生看到他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3)扫描图片。有一些图片在网上找不到,这时还可以用扫描仪扫描图片。
4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习材料,增大课堂的教 学容量
优化课堂教学不只在于上好一节课,而是使教学成为一种创造,一种探索;使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学到知识,而是获得能力,受到教育。传统的教学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这个“知识的容器”注入了多少知识,学生完全成了课堂上的客体,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索的主动性愈来愈少,以至殆尽。信息技术则使教学内容由单一、固定、陈旧的文字材料转向多样化、个体化、更新更快的多媒体支持下的学习材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对不易观察、难以再现的现象、规律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实现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历史重现等,从而给学生探索研究提供充足的感情材料,也为其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如“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一节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处理,在短短的几分钟就能完整展示青蛙体外受精、受精卵发育成蝌蚪、蝌蚪发育成幼蛙、幼蛙发育成成蛙的过程。而在传统教学中是很难完成这个探究过程的。
5 师生交流、整合信息和资源,促成生物课堂师 生互动、激慧求真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知过程,是师生间知识传递、转化、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过程。教学过程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关键环节。由于教师和学生都借助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前期作了准备,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习者创造了一个相互合作和信任的环境,因而如何把这些教学相关的信息合理、生动、互动地表达出来,才是课改的核心落脚点。
6 通过信息媒体搜集学习资源,培养学生成为主 动学习者和合作交流者
网络不仅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样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笔者意识到网络有可能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网络中的学习可以使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由原来划一的、被动的学习变为积极的、多样的主动学习,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现学习”。但是,生物课堂毕竟不是网络课堂,而且,网络中的大量信息也不全能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所以不得不思索两个问题:一方面是促进学生能从网络中搜集与生物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是激励他们把经过处理的生物学信息反馈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王兰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