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政治课立体课堂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314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传统教学是一种静态的、平面式的教学活动。新课程理念要求改变这种教学状态,通过追求三维教学目标、多元开放的教学内容、多层次的教学结构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构建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相统一的立体化政治课课堂。以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
  关键词 立体化 新课程 教学实效
  
  用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改革标准来考量这种传统教学,它是一种静态的、平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过程简单直接,缺乏教学手段、内容、教学思想相统一的立体化的结构和互动的过程,如同地毯平铺着,虽不乏精彩,但总是缺乏立体的丰满的感觉。
  而基于新课程理念基础上的多元化、立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对课程改革理念的全新应用与实践。
  
  一、教学内容应坚持多元性和开放性,促成立体课堂的构建
  
  1 教学内容在纵向时间上的拓展
  (1)开放教学内容,及时采用现时的社会信息,提升政治课的时代感。
  任何一套教材的体系的确定与投入使用,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编写、验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都不可能及时反映最新的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国际形势发展及热点的转换。而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因而,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实施开放式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素材,定能增强说服力与感染力。对国际国内各种新闻、重大事件、政治经济形势及时地把发生不久的时政内容融入教学当中,则能有效地增强时效性、说服力与感染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及增强学生对社会关注程度;同时也可以使我们的政治课程更具动感,使知识更加丰满,知识结构更具立体性。
  比如:运用2008奥运会开幕式中的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场景,对《文化生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章节的内容教学,其直观感受和震撼的说服力,可以让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绝对比单纯的教师讲授更有效。
  (2)内容的历史延伸——加强从传统文化、历史知识中汲取知识营养,延伸政治课的时空。
  历史是过去的政治,政治是未来的历史,政治与历史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是相统一的,政治知识与历史知识从来都是相互交融、相互贯通的。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借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许多政治课的内容就可以有充实的内容佐证,也可使政治课有一种时空的变换和跳跃,从而可以使政治课更具有丰厚的底蕴,延伸政治知识纵向的历史跨度,增强政治课的立体感。尤其是高二的《文化与生活》这一部分内容,更是如此。让学生在充满沧桑感的历史资料中去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确立相关“文化”方面的政治观点,相信会使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文化的广博与深远。
  2 教学内容在空间上的横向拓展
  (1)利用社会多种信息渠道,拓宽政治课堂宽度,使学生政治知识更具立体感。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的教育理念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现代社会的变动性与复杂性,要求人们能及时调整自身的态度、知识能力、发展方向等,以适应社会的竞争需要。积极开发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各种深层资源,让中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各方面的情况,拓宽政治课取材范围,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在空间上的扩展,使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之间相互补充并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2)高度重视社区资源,发挥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社区资源的优势是因其包括学生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社区资源,根据本社区的特点与条件来开展活动。
  (3)广泛利用各类媒体信息。
  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并从中获得有效的咨询内容的能力,正是现代信息社会对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体是当代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要利用网络获取素材资源,利用互联网,及时搜索、收集最新的资料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共享平台进行教学。引导、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让学生在丰富的资源环境下培养自身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在筛选信息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多层面了解。
  总之,要以教材为线索,由点及面,开放课堂,积极地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结合。抓住知识的核心,聚合各种知识来源,构建立体化知识网络。
  
  二、拓展课堂结构的多层次性,形成立体教学结构
  
  1 设置不同层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构建政治课堂的立体性
  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横向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在知识理解、抽象思维、逻辑探讨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即使同一学生个体,在发展中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必然需要我们注意个体差异,在教学内容及问题的选择设置上,形成从易到难的阶梯,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知识由低到高有六个水平:知识再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根据难易不同的程度,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考回答。避免教学只顾及某一层面,不至于使课堂结构在一个平面上一展到底,努力形成由易到难具有一定的跨度的立体结构。
  2 设置不同思维要求的问题,构建政治课堂的立体性
  教学问题存在着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有发散性思维与演绎性思维的不同特点,同时还有强调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深度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差异。设置问题时交互使用这些不同特点的问题,使得课堂教学会更加丰满,形成一种立体架构。
  在同一堂课中,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特质的教学问题,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构建立体课堂的核心所在。
  
  三、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构建立体化的课堂
  
  1 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形成不同点面之间的课堂热点
  在教学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是具有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成长环境作用下成长起来的个体。他们的智能、兴趣、爱好以及遗传特征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再加上目前社会上强调个性的张扬,这样一群有血有肉的学生群体,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必然是多样的,极具个性的。因此,政治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也要体现多样性、灵活性,具有立体结构。从心理学角度看,不同质的刺激更能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能够更有效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通过变换教学方式,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从一个兴奋点进入另一个兴奋点,保持对课堂注意力,使课堂教学呈现高效化。
  2 采用不同的课堂类型。形成全方位的课堂取向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把社会短剧带进课堂,把课外实践资料带进课堂,把学生的亲友带进课堂,让专家开讲座,让企业家作报告……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行社会实践报告,进行热点论题辩论。鼓励学生自己去比较、观察、讨论、交流、思索、体验。各种教学手段、方法、内容、形式上有机切换,使课堂张弛有度,兴奋点、热点交替出现;通过精心设计,调控好教学内容、速度、密度、难度等课堂过程因素,从时间、内容、形式上调整课堂架构,构建起政治课立体课堂。
  
  四、改进评价方法。形成立体式的评价体系
  
  1 把过程和目标相结合进行评价
  立体化的评价,一方面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甚至是学生在每堂课的表现及每次回答课堂提问的表现进行评价记载。确立学生的阶段目标,评价阶段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另一方面对学生个体进行总结性评价,评价其总体水平。过程和目标的结合,避免单一的期末考评。
  2 把能力与分数相结合进行评价
  对学生政治课能力除书面答题能力外的其他要求进行评价,如社会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政治辩论能力、品德觉悟表现等,通过学生活动进行考核和评估,使评估内容更加丰富,不至于仅是一个分数。
  3 由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高中学生具有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参与评价对学生自己来讲,可以发挥学生的自省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其他学生的评价,被评价者更容易认可,这样全面结合评价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同样也可避免单一由教师进行评价可能出现的片面性。
  总之,教学模式立体化,是基于现代教学理念、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社会对价值规律培养的新要求,强调学习是一种过程。追求政治课“立体化”的结构,就是追求课堂具有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的内涵;追求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不断解决静态的、动态的、横向的和纵向的、难易不同、深浅不一问题;追求多角度及全方位进行自主性、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并在与人合作交流中积极主动地构建政治的知识框架和形成政治学科能力;追求具有高度互动、不拘一格、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具有新型师生关系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不断追求和突破,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整体实效。
  
  (责编 覃亮生)
其他文献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创新源于问题,创造、发明往往是在实践或理论中发现了问题,进而引发人们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是数学活动的显著特点.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也更重要.笔者结合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作一探讨.一、培养学
201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前夕,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就未来五年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要“适度超前”这一战略,接受了光明日报记者的采访。
揭阳榕江内港是具有内河集疏运输功能和江海直达运输功能的地方重要港和服务煤炭、石化等大型能源企业的区域性能源大港,其直接经济腹地为揭阳市及其临近地区,辐射范围可达梅州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为目的。然而,在广大农村中学语文实践活动却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摆脱农村中学语文实践活动开展既少又差的困境呢?    一、要充分认识到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    国家颁发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
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如何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开放型的化学教学提倡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以人的发展为本”,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一、开放教学环境。创设民主氛围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中,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教学中,教师首要的任
5月19日,在法国巴黎经济合作组织(OECD)总部召开了打击农药非法国际贸易会议。美国、德国、英国等OECD成员国和巴西、中国等17个国家,以及欧盟委员会(EC)、国际植保协会(CropLife)及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理。方法:确诊为CK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设健康对照组20例。治疗组每周以院内制剂解毒泄浊
高中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手段和方法。高中化学新课程要求通过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就此谈一些体会与认识。一、强化实验教学意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合理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的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分析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笔者
患者,男,10岁,因"头部外伤4天"入院。患者家属代诉患者于2010年2月8日中午1时许在街道上玩耍时不慎被客车撞伤,经诊断为对冲性额部挫裂伤。本文简述了此证的作用机制,临床特点的特殊性,治疗注意事项。纵观整个疾病过程,癖血阻滞与髓海不足、气机失常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把握病机的传变规律,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根据其病变过程中的病机变化进行辨证、立法、用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提高颅脑损伤的辨证论治
一、问题的提出    我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发现:以前用人教社教材时,有的学生虽然在初中学习了三年,到毕业时英语基础知识仍非常薄弱,没有入门,单词拼不准,只记得几个简单的词,时间一长大部分词语根本记不起来,不会读也不会写,更谈不上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实施新课程改革后,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上述现象有所改善,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刚进初一就对英语缺乏兴趣,对英语学习感到迷茫,甚至产生放弃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