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新课程理念中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教学设计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课程标准还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主要是改变目前学生的被动学习局面,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学习,这也是现代教学的核心和研究“主体”。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在生物实验中,经常会看到,有一部分学生在上实验课时,只是在旁边看,甚至四处乱逛到别的小组,身心完全没在实验之中。这部分学生就称之为“边缘生”。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该如何让他们参与实验呢?通过调查,与他们谈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转化他们。
1.实验课上,充分调动“边缘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直接动力,是发展智力的活跃因素。学生有了兴趣,就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效率极高。
例如,学习“物质中的营养物质——无机盐”时,教师可采用“学生看病”的角色扮演方式来教学。课前,教师布置学习预习课本内容,并查找有关缺碘、缺钙病人的症状资料以及治疗方法。课堂上让两名学生到讲台表演,其中有“边缘生”,一名扮演缺碘病人,一名扮演缺钙病人,台下的学生充当“小医生”,通过观看台上学生的表演,诊断他们各自患了什么病,要治好他们的病,应补充些什么食物。台上“患者”表演的惟妙惟肖,台下“医生”争先恐后踊跃发言,“边缘生”参与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为了调动“边缘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让他们参加生物兴趣小组,在兴趣小组安排一些他们既感兴趣又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在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时,可以让“边缘生”准备一些食物,然后放在一些地方,观察蚂蚁的数量,然后告诉教师或小组长观察到的现象,一起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2.实验课上,鼓励胆小的“边缘生”大胆动手操作
有些学生胆子小,可以先让他们做一些简单实验,例如,“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中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和原理时,让这部分学生在萝卜上挖洞放盐,用盐拌黄瓜丝等;下一次再让他们观察“哺乳动物的心脏”再下一次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对这些平时不善言淡或胆小的学生,多加锻炼,潜移默化,胆子慢慢地也就变大了。
3.实验课上,分工均匀使一些学生不再成为“边缘生”
有些学生喜欢动手,有些学生喜欢总结汇报,还有些学生喜欢替大家服务等,但是,教师在分配任务时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就把小组分好了,所以就产生了这类“边缘生”。对于这类“边缘生”就让他们在实验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例如,在观察“鱼鳍的功能”时,喜欢为大家服务的就让他把解剖盘、解剖工具、水槽等准备好,喜欢动手的学生就让他剪鱼鳍,喜欢作总结汇报的最后让他代表小组发言。实验时,让学生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就不会只是观看或到处乱逛了。
4.实验课上,不要束缚学生的手脚
有些学生成为“边缘生”是因为教师上课呆板,实验课循规蹈矩,做实验时只能按照课本上的步骤去做,不能多做,也不能少做,也不让学生交流讨论,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致使一些学生不愿动手做实验了,或者有的做了也只是敷衍了事。这种定向思维往往使学生思考问题时思路狭窄,解决问题时方法单一甚至呆板,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生物教学要把学生培养成发散思维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下一代。因此,教师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问题设计实验,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从而保持他们终身的探索兴趣和创新意识。
例如,人们都看见过生长在水中的水仙,如果将水仙栽在土中会怎样?这部分学生将两株水仙各栽入土和水中,利用课外时间每天记录两株水仙的生长记录:
1-4d:两株水仙没有太大区别。
5-9d:土栽水仙叶子末端发黄,叶子边缘微反卷。水栽水仙无大变化。
9-16d:土栽水仙的叶子更加发黄,反卷更厉害,而且叶子下垂严重。水栽水仙无大变化。
16~20d:土栽水仙的叶子腐烂,根部活动,枯萎而死。水栽水仙无大变化。
有的学生得出结论:水仙不能在土中生长。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只是实验条件与正确的各项条件相差很大,所以他们上网查找了资料,于是他们又重新做了验证实验(表1)。
通过以上实验研究,得出结论:水仙不仅可以在水中栽培,同样也可以在土中生活。
总之,通过实验转化“边缘生”,让他们在实验中享受到成功,使他们在实验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样“边缘生”对实验、学习都产生了兴趣。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教师要去发现每一个人特有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志向,大胆地让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尽量的发展,那么,教学也就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
1.实验课上,充分调动“边缘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直接动力,是发展智力的活跃因素。学生有了兴趣,就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效率极高。
例如,学习“物质中的营养物质——无机盐”时,教师可采用“学生看病”的角色扮演方式来教学。课前,教师布置学习预习课本内容,并查找有关缺碘、缺钙病人的症状资料以及治疗方法。课堂上让两名学生到讲台表演,其中有“边缘生”,一名扮演缺碘病人,一名扮演缺钙病人,台下的学生充当“小医生”,通过观看台上学生的表演,诊断他们各自患了什么病,要治好他们的病,应补充些什么食物。台上“患者”表演的惟妙惟肖,台下“医生”争先恐后踊跃发言,“边缘生”参与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为了调动“边缘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让他们参加生物兴趣小组,在兴趣小组安排一些他们既感兴趣又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在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时,可以让“边缘生”准备一些食物,然后放在一些地方,观察蚂蚁的数量,然后告诉教师或小组长观察到的现象,一起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2.实验课上,鼓励胆小的“边缘生”大胆动手操作
有些学生胆子小,可以先让他们做一些简单实验,例如,“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中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和原理时,让这部分学生在萝卜上挖洞放盐,用盐拌黄瓜丝等;下一次再让他们观察“哺乳动物的心脏”再下一次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对这些平时不善言淡或胆小的学生,多加锻炼,潜移默化,胆子慢慢地也就变大了。
3.实验课上,分工均匀使一些学生不再成为“边缘生”
有些学生喜欢动手,有些学生喜欢总结汇报,还有些学生喜欢替大家服务等,但是,教师在分配任务时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就把小组分好了,所以就产生了这类“边缘生”。对于这类“边缘生”就让他们在实验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例如,在观察“鱼鳍的功能”时,喜欢为大家服务的就让他把解剖盘、解剖工具、水槽等准备好,喜欢动手的学生就让他剪鱼鳍,喜欢作总结汇报的最后让他代表小组发言。实验时,让学生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就不会只是观看或到处乱逛了。
4.实验课上,不要束缚学生的手脚
有些学生成为“边缘生”是因为教师上课呆板,实验课循规蹈矩,做实验时只能按照课本上的步骤去做,不能多做,也不能少做,也不让学生交流讨论,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致使一些学生不愿动手做实验了,或者有的做了也只是敷衍了事。这种定向思维往往使学生思考问题时思路狭窄,解决问题时方法单一甚至呆板,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生物教学要把学生培养成发散思维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下一代。因此,教师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问题设计实验,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从而保持他们终身的探索兴趣和创新意识。
例如,人们都看见过生长在水中的水仙,如果将水仙栽在土中会怎样?这部分学生将两株水仙各栽入土和水中,利用课外时间每天记录两株水仙的生长记录:
1-4d:两株水仙没有太大区别。
5-9d:土栽水仙叶子末端发黄,叶子边缘微反卷。水栽水仙无大变化。
9-16d:土栽水仙的叶子更加发黄,反卷更厉害,而且叶子下垂严重。水栽水仙无大变化。
16~20d:土栽水仙的叶子腐烂,根部活动,枯萎而死。水栽水仙无大变化。
有的学生得出结论:水仙不能在土中生长。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只是实验条件与正确的各项条件相差很大,所以他们上网查找了资料,于是他们又重新做了验证实验(表1)。
通过以上实验研究,得出结论:水仙不仅可以在水中栽培,同样也可以在土中生活。
总之,通过实验转化“边缘生”,让他们在实验中享受到成功,使他们在实验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样“边缘生”对实验、学习都产生了兴趣。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教师要去发现每一个人特有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志向,大胆地让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尽量的发展,那么,教学也就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