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乎经济与生态环境永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下,林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本文重点对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趋势
1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林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国民经济发展对木材、能源的需求量巨大,这就对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要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就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延伸和拓展,林地的生产力、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森林旅游、森林药材、花卉种植等新兴产业也迅速崛起,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需要较高的地表植被覆盖率来缓解。林业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科教兴林和依法治林方针,坚持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重要任务。同时,实现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要求。
2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伴随社会发展,人们逐渐对于可持续发展观念有了更好更深的理解。在林业产业中,林业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并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方针。在国家项目整改后,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等工程有序进行,各项工程几乎覆盖我国全部县区,规划造林面积超过11亿亩。在此成就下,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一定效果,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打下坚实基础。
林业在坚持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显现出一些问题,阻碍进一步发展。首先,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是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客观现实。东北地区、内蒙古、四川、云南等地森林覆盖面积广泛,几乎占全国林地面积的一半,而我国其他地区森林资源匮乏。分布不均的森林资源无法得到科学有效的利用,对林地的保护也往往因为气候、人为等因素达不到最佳效果,阻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我国森林质量不高。新中国成立初期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森林木材进行大面积砍伐,这样一来我国林地中原生木材减少,现存大面积次生林,再加上林业技术落后、林业产业基础差等因素,导致我国林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弱,进一步制约林木业的可持续发展。
3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3.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将更多依靠科学技术。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通過派遣人员学习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先进的林业产业科技,培养专门从事林业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对我国相对集中的大面积林地进行合理性开发。主动为自然条件恶劣,土地沙化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研发与当地环境相适宜的树木品种,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解决由于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而使林业产业不能充分发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问题,满足我国林业发展与森林保护的要求。
3.2 .成立立体林业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地生产力、生物多样性等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林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林业的永续发展不可能通过大规模生产实现,因此,怎样对林地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成为关键。成立立体农业,在种植高大树木培育木材的同时,要合理利用树木间隙,根据当地土壤、天气、湿度等因素可在树间种植低矮灌木、农作物等植被。这些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达到净化空气效果,还能合理利用空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巨大。收获的木材及作物又能够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进一步完善防护林体系,保护林地生态系统。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实现对林地的保护,因此,在巩固现有防护林工程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防护林体系。防护林对于整个林业而言是最关键的保护屏障,效果甚微的森林保护体系会导致林地生产力降低,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如果林地是我生态系统无法得到正常维护,便不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林业可持续发展大趋势下势必会更加重视森林防护体系的建设,保护林地生态系统,为林地提高生产力,建设良好生态系统,达到持续不断健康发展的目标。
3.4 .进一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林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在林业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在我国,面对森林质量不高,多为次生林的状况,在对森林资源进行探索时要有合理的时间和强度规划。现阶段应以育林为主,在对森林资源进行一段时期的开发后,应为林地提供相当一段时间的修养,使林地生产力得以恢复,这样才能不断为经济发展提供财富。同时,在林业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时还可以采取农林结合、科学生产、多样化经营等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3.5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助力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大部分国民越来越重视对林业资源的维护,但是还存在一些利益主义者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对森林资源进行巧取豪夺,暗中砍伐走私珍贵木材以获取高额利润。针对这样的现象,国家应积极打造一支严谨、认真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队伍致力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使得森林保护无论是在执法方面、监测方面、诉讼方面还是法律责任方面都有严谨有序的执行流程。对于破坏林地生态环境、掠夺森林资源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惩治措施,用法律武器助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对国民经济发展还是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阶段在林业发展方面已经采取一定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虽然还存在部分问题,但今后伴随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增强能够更好的运用科学技术和法律武器,通过成立立体农业、进一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进一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等方式,使得林地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提高,实现森林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展望[J]. 柏承凤. 现代园艺. 2016(20)
[2]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现状研究[J]. 刘红梅. 中国农业信息. 2016(15)
[3]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J]. 刘文静,郭兰香.中国林业产业 2016(11)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趋势
1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林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国民经济发展对木材、能源的需求量巨大,这就对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要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就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延伸和拓展,林地的生产力、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森林旅游、森林药材、花卉种植等新兴产业也迅速崛起,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需要较高的地表植被覆盖率来缓解。林业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科教兴林和依法治林方针,坚持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重要任务。同时,实现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要求。
2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伴随社会发展,人们逐渐对于可持续发展观念有了更好更深的理解。在林业产业中,林业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并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方针。在国家项目整改后,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等工程有序进行,各项工程几乎覆盖我国全部县区,规划造林面积超过11亿亩。在此成就下,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一定效果,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打下坚实基础。
林业在坚持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显现出一些问题,阻碍进一步发展。首先,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是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客观现实。东北地区、内蒙古、四川、云南等地森林覆盖面积广泛,几乎占全国林地面积的一半,而我国其他地区森林资源匮乏。分布不均的森林资源无法得到科学有效的利用,对林地的保护也往往因为气候、人为等因素达不到最佳效果,阻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我国森林质量不高。新中国成立初期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森林木材进行大面积砍伐,这样一来我国林地中原生木材减少,现存大面积次生林,再加上林业技术落后、林业产业基础差等因素,导致我国林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弱,进一步制约林木业的可持续发展。
3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3.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将更多依靠科学技术。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通過派遣人员学习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先进的林业产业科技,培养专门从事林业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对我国相对集中的大面积林地进行合理性开发。主动为自然条件恶劣,土地沙化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研发与当地环境相适宜的树木品种,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解决由于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而使林业产业不能充分发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问题,满足我国林业发展与森林保护的要求。
3.2 .成立立体林业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地生产力、生物多样性等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林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林业的永续发展不可能通过大规模生产实现,因此,怎样对林地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成为关键。成立立体农业,在种植高大树木培育木材的同时,要合理利用树木间隙,根据当地土壤、天气、湿度等因素可在树间种植低矮灌木、农作物等植被。这些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达到净化空气效果,还能合理利用空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巨大。收获的木材及作物又能够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进一步完善防护林体系,保护林地生态系统。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实现对林地的保护,因此,在巩固现有防护林工程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防护林体系。防护林对于整个林业而言是最关键的保护屏障,效果甚微的森林保护体系会导致林地生产力降低,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如果林地是我生态系统无法得到正常维护,便不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林业可持续发展大趋势下势必会更加重视森林防护体系的建设,保护林地生态系统,为林地提高生产力,建设良好生态系统,达到持续不断健康发展的目标。
3.4 .进一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林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在林业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在我国,面对森林质量不高,多为次生林的状况,在对森林资源进行探索时要有合理的时间和强度规划。现阶段应以育林为主,在对森林资源进行一段时期的开发后,应为林地提供相当一段时间的修养,使林地生产力得以恢复,这样才能不断为经济发展提供财富。同时,在林业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时还可以采取农林结合、科学生产、多样化经营等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3.5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助力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大部分国民越来越重视对林业资源的维护,但是还存在一些利益主义者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对森林资源进行巧取豪夺,暗中砍伐走私珍贵木材以获取高额利润。针对这样的现象,国家应积极打造一支严谨、认真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队伍致力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使得森林保护无论是在执法方面、监测方面、诉讼方面还是法律责任方面都有严谨有序的执行流程。对于破坏林地生态环境、掠夺森林资源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惩治措施,用法律武器助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对国民经济发展还是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阶段在林业发展方面已经采取一定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虽然还存在部分问题,但今后伴随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增强能够更好的运用科学技术和法律武器,通过成立立体农业、进一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进一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等方式,使得林地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提高,实现森林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展望[J]. 柏承凤. 现代园艺. 2016(20)
[2]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现状研究[J]. 刘红梅. 中国农业信息. 2016(15)
[3]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J]. 刘文静,郭兰香.中国林业产业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