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想,是培养人的最佳途径;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合乎规律的教育。从根本意义上讲,是要优化教育过程,我认为优化课堂教学是优化教育过程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确立适合素质教育的课堂结构模式,充分发掘课堂潜力,加强课堂教学的主要功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借鉴有关的教改经验,我认为“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不失为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就是教学过程包括:“诱导——尝试——变式——归纳——回授”五个步骤。
一、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授课中,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内容编成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而不是直接把教材本身作为出发点,则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迫切性。
例如:讲方程组时,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年龄问题:兄妹年龄之和为20岁,兄的年龄比妹的年龄大4岁,问兄妹各几岁?这样编拟题目引入,能够引起学生兴趣。
二、探究知识,尝试获得新知识
数学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拟定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层次,确定高而可攀的步子。教师在使用讲授法的同时,必须辅之以指导学生亲自探究,在议论和研究中发现新的知识技能,解决提出的问题。
例如:在讲授“用拆添项法分解因式”时,先请学生用学过的方法分解X6-1,有两种分解法;
一种是:原式=(X3)2-1=(X3+1)(X3-1)=(X+1)(X2-X+1)(X-1)(X2+X+1)
另一种是:原式=(X2)3-1=(X2-1)(X4+ X2+1)=(X+1)(X-1)(X4+ X2+1)
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引起学生争论。然后引导学生猜想,也许(X4+ X2+1)还能分解为(X2-X+1)(X2+X+1),接着引导学生用多项式乘法验证上述猜想,请学生试试如何分解(X4+ X2+1)。并说说分解技巧的过程,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一下把一项拆成两项进行分组分解的方法。
三、通过变式练习的尝试,促进知识的深化
学生在对知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后,需要进一步巩固与提高,而变式练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编制变式练习必须注意适当的梯度,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有时可把一道题进行适当的引伸和变化或系用一题多解,解题时,应考虑有利于学生概括各种解题技能,或从不同的角度更换技能和方法,还应向学生提供机会,接触用各种形式给出问题的条件等。
例如在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时,可采用这样的例题:
计算:(1)1+2+3+......+n
(2)1+3+5+......+(m-1)
(3)2+4+6+......+2n
(4)1-2+3-4+5-6+......+(2n-1)-2n
(1)(2) (3)中数列的结果从基本问题入手,逐步在概念及概念的应用上加以变化增大难度,直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n(a1+an)2求出。重点引导学生分析(4)中的数列不是等差数列,但把正项和负项分开,可看成两个等差数列。
所以原式=[1+3+5+......+(2n-1)]-(2+4+6+......+2n)=n2-n(n+1)=-n
接着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解法,通过观察(4)中的数列虽然不是等差数列,但有一个规律,两项结合都为-1。故可得另一种解法:
原式=-1-1-......-1=-n
四、归纳总结,纳入知识系统
教师应努力让学生掌握知识系统的结构,而不是零星的知识片段。学生根据尝试所得,归纳出有关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一般结论,然后,教师通过必要的讲解,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牢固的知识结构。
例如:在讲“直线。线段和射线三概念之间的区别。可列表对比他们的联系。
概念表示法界限端点基本性质
直线直线AB,直线l两方无限无两点决定一直线
射线射线OC 一方有限一方无限一个
线段线段a,线段AB两方有界两个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五、回授尝试结果,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随时搜集与评定学生尝试学习的效果,及时调节其本身的行为,有针对性地组织质疑和讲解,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实际上“五环节”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当然,我们说教无定法,在实施这种模式时,我们不能把五个环节当作课堂的固定模式照搬套用,而是从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出发,有侧重地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优化课堂教学,让实施素质教育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去。
借鉴有关的教改经验,我认为“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不失为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就是教学过程包括:“诱导——尝试——变式——归纳——回授”五个步骤。
一、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授课中,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内容编成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而不是直接把教材本身作为出发点,则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迫切性。
例如:讲方程组时,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年龄问题:兄妹年龄之和为20岁,兄的年龄比妹的年龄大4岁,问兄妹各几岁?这样编拟题目引入,能够引起学生兴趣。
二、探究知识,尝试获得新知识
数学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拟定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层次,确定高而可攀的步子。教师在使用讲授法的同时,必须辅之以指导学生亲自探究,在议论和研究中发现新的知识技能,解决提出的问题。
例如:在讲授“用拆添项法分解因式”时,先请学生用学过的方法分解X6-1,有两种分解法;
一种是:原式=(X3)2-1=(X3+1)(X3-1)=(X+1)(X2-X+1)(X-1)(X2+X+1)
另一种是:原式=(X2)3-1=(X2-1)(X4+ X2+1)=(X+1)(X-1)(X4+ X2+1)
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引起学生争论。然后引导学生猜想,也许(X4+ X2+1)还能分解为(X2-X+1)(X2+X+1),接着引导学生用多项式乘法验证上述猜想,请学生试试如何分解(X4+ X2+1)。并说说分解技巧的过程,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一下把一项拆成两项进行分组分解的方法。
三、通过变式练习的尝试,促进知识的深化
学生在对知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后,需要进一步巩固与提高,而变式练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编制变式练习必须注意适当的梯度,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有时可把一道题进行适当的引伸和变化或系用一题多解,解题时,应考虑有利于学生概括各种解题技能,或从不同的角度更换技能和方法,还应向学生提供机会,接触用各种形式给出问题的条件等。
例如在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时,可采用这样的例题:
计算:(1)1+2+3+......+n
(2)1+3+5+......+(m-1)
(3)2+4+6+......+2n
(4)1-2+3-4+5-6+......+(2n-1)-2n
(1)(2) (3)中数列的结果从基本问题入手,逐步在概念及概念的应用上加以变化增大难度,直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n(a1+an)2求出。重点引导学生分析(4)中的数列不是等差数列,但把正项和负项分开,可看成两个等差数列。
所以原式=[1+3+5+......+(2n-1)]-(2+4+6+......+2n)=n2-n(n+1)=-n
接着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解法,通过观察(4)中的数列虽然不是等差数列,但有一个规律,两项结合都为-1。故可得另一种解法:
原式=-1-1-......-1=-n
四、归纳总结,纳入知识系统
教师应努力让学生掌握知识系统的结构,而不是零星的知识片段。学生根据尝试所得,归纳出有关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一般结论,然后,教师通过必要的讲解,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牢固的知识结构。
例如:在讲“直线。线段和射线三概念之间的区别。可列表对比他们的联系。
概念表示法界限端点基本性质
直线直线AB,直线l两方无限无两点决定一直线
射线射线OC 一方有限一方无限一个
线段线段a,线段AB两方有界两个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五、回授尝试结果,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随时搜集与评定学生尝试学习的效果,及时调节其本身的行为,有针对性地组织质疑和讲解,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实际上“五环节”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当然,我们说教无定法,在实施这种模式时,我们不能把五个环节当作课堂的固定模式照搬套用,而是从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出发,有侧重地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优化课堂教学,让实施素质教育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