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体验式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
一、“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流程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互动的交流过程,在教与学的各环节中,以师生双边情感体验为纽带,带动学生其他方面的体验。
1、激发动机,准备体验
备课时,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水平,以此为基础,根据教材内容和预定拓展内容,确定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考虑如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处于待体验状态。例如: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先带领学生在校园或公园内活动,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看见蝴蝶纷飞的景象,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中两处蝴碟谷里蝴蝶众多的景象。通过这些安排,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2、初读课文,进入体验
在上课伊始,应组织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语言学习实践活动,参加“体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体验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先让学生自己去画荷叶,再去找找有关荷叶的诗歌和图片,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这时学生很愿意将自己收集的文字材料和图片进行表达交流。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去课文里找找:哪些小动物对荷叶特别喜欢?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探索的状态下自主阅读。
3、创设情景,再次体验
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种情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再次体验。这里的情境有图像回放、开放性练习、小品表演模拟课文情节、人物形象评析、大自然奥秘探索等等,浓厚的气氛可激起学生的体验(如刺激感觉、交流感受、思维影响),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掌握了知识,形成初步的概念和经验,又为学生提供更多值得回味的情境和氛围。教师创设的情境要具有互动性,这样容易产生共鸣,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冲动。
4、合作评价,加深体验
学生的体验是他们已有生活经验的积累与对学习对象的感知产生碰撞而形成的对问题的新认识,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反映。这些也只有在合作中才能体现出意义。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同个体之间在经验、心理因素等方面交融、碰撞、融合,产生知识经验,这些又在独立的个体心灵之中被激活催化,并赋予新的意义,由此产生更强烈、更深刻的活力,同时也是外部世界和自我生命的存在状态的展开和渲染的过程。
在合作学习中,还要注重对学生体验过程的评价,以决定学生体验的价值取向。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并通过反馈评价在教学的整个体验过程中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进行更深层的体验提供条件。
5、拓展深化,多元体验
由于体验是直接的、无需中介的,因此体验是自我的,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完善人格。这就必须使学生跳出课堂教学中已有的框架,产生更深入的、多元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间性原理,开展语文拓展性活动。
二、体验教学的特点及注意点
1、语文学习成为“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循序渐进的过程
语文学习具有间接性,它要求通过人对语言的感知产生初步体验,进入大脑,调动脑海里储存的知识,对新的认识对象作出判断,进行联想、归纳、编码,产生新的体验,再建立新的认识。要通过语言感知文本,再经过思维产生体验,是一种思维的创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与文本内容相一致的情感,让学生披文入情,把间接文字符号变成真切的情感体验,与作家和学习伙伴进行心灵沟通。
2、强调自主学习中独立思考,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只有当学生能主动地、自主地体察知识经验,认识事物并获得自己的感受,激发起自己的情感,并以自我的面目参与的时候,才真正是个主体。它应包括学生自我角色、地位的意识,自我监控、权利的维护意识,自我选择决断的意识、追求自我经验的意识,而这一切都可以借助体验来实现。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充分的语文学习中,深入地思考,在积极思考的探索状态中独立地观察、比较、联想、归纳,从而进一步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逐步发展学生的体验能力。
3、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情境化学习
教师创设的虚拟情境力求逼近真实的情境,在引导学生体验时,要尽量使学生从外在环境和内在心境两方面都感到自己处于生活的语言空间,而不是在一种被安排好的系列活动之中,在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语言深刻的体验。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应用多媒体。多媒体能增进理解、唤起兴趣、强化记忆、加速学习者大脑的信息处理过程,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多感官参与,使体验过程趋于完整。
4、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和母语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学习体验的多样性
由于生活经验和关注点不同,学生对语言材料的体验也不同,出现多元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和世界,让学生都获得学习体验,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上不追求标准答案,而是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才是语文教学追求的动态效果和理想境界。
三、体验教学的方式
体验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产生语文学习体验,即通过课内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关注和向往,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知语文学习的对象,理解语文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领悟其中内在蕴涵的意义,从而逐步完善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具体方式有:
1、组织体验式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类型
(1)在吸收信息中进行体验:看电视、看电影、游戏等。
(2)在教育活动中学生自己获得体验:听课、想象、提问讨论等。
(3)在主动参与、展示自己才华的过程中,学生真实的体验:参加演出、演奏模仿表演比赛等。
2、应用各种体验符号,诱发学生的体验
体验的基本事实会清楚地反射于语言符号中,例如描述体验的动作词有喜欢、赞赏、讨厌、憎恨等,还有可爱的、诱人、刺激的、酷毙了等形容词。所以,可以用丰富多彩的符号来刺激学生体验。
(1)感觉体验符号。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建立感官上的体验。这样的感觉会直接刺激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语文情境的创设、媒体的选择,可以通过触发学生的基本感官进行传播。
(2)感受体验符号。感受体验符号,就是要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同时在于创造喜好的体验,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好感,使学生全面融于语文活动中来,进行整合传播。
(3)思维体验符号。思维体验符号就是启发学生获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体验,它运用惊奇、计谋、诱惑等引出学生统一或各异的想法。
(4)行为体验符号。行为体验符号就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中获得意外的体验,主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中体验。
课堂上,学生的真情表白就是基于在课文理解基础上的角色体验。有了参与和体验,就有了感悟和思考,就有了表达和享受,并在这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语文乐趣。这样的语文课堂,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214400 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虹桥小学)
一、“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流程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互动的交流过程,在教与学的各环节中,以师生双边情感体验为纽带,带动学生其他方面的体验。
1、激发动机,准备体验
备课时,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水平,以此为基础,根据教材内容和预定拓展内容,确定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考虑如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处于待体验状态。例如: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先带领学生在校园或公园内活动,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看见蝴蝶纷飞的景象,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中两处蝴碟谷里蝴蝶众多的景象。通过这些安排,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2、初读课文,进入体验
在上课伊始,应组织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语言学习实践活动,参加“体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体验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先让学生自己去画荷叶,再去找找有关荷叶的诗歌和图片,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这时学生很愿意将自己收集的文字材料和图片进行表达交流。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去课文里找找:哪些小动物对荷叶特别喜欢?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探索的状态下自主阅读。
3、创设情景,再次体验
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种情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再次体验。这里的情境有图像回放、开放性练习、小品表演模拟课文情节、人物形象评析、大自然奥秘探索等等,浓厚的气氛可激起学生的体验(如刺激感觉、交流感受、思维影响),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掌握了知识,形成初步的概念和经验,又为学生提供更多值得回味的情境和氛围。教师创设的情境要具有互动性,这样容易产生共鸣,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冲动。
4、合作评价,加深体验
学生的体验是他们已有生活经验的积累与对学习对象的感知产生碰撞而形成的对问题的新认识,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反映。这些也只有在合作中才能体现出意义。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同个体之间在经验、心理因素等方面交融、碰撞、融合,产生知识经验,这些又在独立的个体心灵之中被激活催化,并赋予新的意义,由此产生更强烈、更深刻的活力,同时也是外部世界和自我生命的存在状态的展开和渲染的过程。
在合作学习中,还要注重对学生体验过程的评价,以决定学生体验的价值取向。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并通过反馈评价在教学的整个体验过程中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进行更深层的体验提供条件。
5、拓展深化,多元体验
由于体验是直接的、无需中介的,因此体验是自我的,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完善人格。这就必须使学生跳出课堂教学中已有的框架,产生更深入的、多元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间性原理,开展语文拓展性活动。
二、体验教学的特点及注意点
1、语文学习成为“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循序渐进的过程
语文学习具有间接性,它要求通过人对语言的感知产生初步体验,进入大脑,调动脑海里储存的知识,对新的认识对象作出判断,进行联想、归纳、编码,产生新的体验,再建立新的认识。要通过语言感知文本,再经过思维产生体验,是一种思维的创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与文本内容相一致的情感,让学生披文入情,把间接文字符号变成真切的情感体验,与作家和学习伙伴进行心灵沟通。
2、强调自主学习中独立思考,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只有当学生能主动地、自主地体察知识经验,认识事物并获得自己的感受,激发起自己的情感,并以自我的面目参与的时候,才真正是个主体。它应包括学生自我角色、地位的意识,自我监控、权利的维护意识,自我选择决断的意识、追求自我经验的意识,而这一切都可以借助体验来实现。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充分的语文学习中,深入地思考,在积极思考的探索状态中独立地观察、比较、联想、归纳,从而进一步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逐步发展学生的体验能力。
3、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情境化学习
教师创设的虚拟情境力求逼近真实的情境,在引导学生体验时,要尽量使学生从外在环境和内在心境两方面都感到自己处于生活的语言空间,而不是在一种被安排好的系列活动之中,在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语言深刻的体验。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应用多媒体。多媒体能增进理解、唤起兴趣、强化记忆、加速学习者大脑的信息处理过程,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多感官参与,使体验过程趋于完整。
4、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和母语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学习体验的多样性
由于生活经验和关注点不同,学生对语言材料的体验也不同,出现多元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和世界,让学生都获得学习体验,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上不追求标准答案,而是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才是语文教学追求的动态效果和理想境界。
三、体验教学的方式
体验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产生语文学习体验,即通过课内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关注和向往,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知语文学习的对象,理解语文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领悟其中内在蕴涵的意义,从而逐步完善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具体方式有:
1、组织体验式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类型
(1)在吸收信息中进行体验:看电视、看电影、游戏等。
(2)在教育活动中学生自己获得体验:听课、想象、提问讨论等。
(3)在主动参与、展示自己才华的过程中,学生真实的体验:参加演出、演奏模仿表演比赛等。
2、应用各种体验符号,诱发学生的体验
体验的基本事实会清楚地反射于语言符号中,例如描述体验的动作词有喜欢、赞赏、讨厌、憎恨等,还有可爱的、诱人、刺激的、酷毙了等形容词。所以,可以用丰富多彩的符号来刺激学生体验。
(1)感觉体验符号。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建立感官上的体验。这样的感觉会直接刺激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语文情境的创设、媒体的选择,可以通过触发学生的基本感官进行传播。
(2)感受体验符号。感受体验符号,就是要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同时在于创造喜好的体验,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好感,使学生全面融于语文活动中来,进行整合传播。
(3)思维体验符号。思维体验符号就是启发学生获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体验,它运用惊奇、计谋、诱惑等引出学生统一或各异的想法。
(4)行为体验符号。行为体验符号就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中获得意外的体验,主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中体验。
课堂上,学生的真情表白就是基于在课文理解基础上的角色体验。有了参与和体验,就有了感悟和思考,就有了表达和享受,并在这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语文乐趣。这样的语文课堂,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214400 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虹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