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世界瞩目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是我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典文化的汇集,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国学经典的内容富有文化涵养,极具精神高度,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时至今日依旧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价值。国学经典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学生能够在其中获得无穷的收益,有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国学经典;初中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5
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内在的生命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瑰宝。国学经典中的许多内容都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能够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等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何为国学
国学即一国所有之学。国学的内涵范畴很广,它包罗万千、内容丰盈。在教育界,国学经典一直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文化命脉。国学经典传递的是一种极具中华韵味的人文思想,既有对社会关怀的部分,也有对精神价值领域的探讨。时至今日,它依然滋养后代,推动社会国家的长远发展。
二、对国学经典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一)实现国学经典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国学经典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可以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神采。《少年中国说》中的“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国之少年要承担起今日少年之责任;《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勾勒出一幅致远宁静的画面,天地广阔、任君翱翔;《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险,更能承托出蜀地之人的勇敢、坚韧;《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是我们心中最美丽的桃花源地;《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敢为人先的情怀、壮志;《满江红·写怀》中的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启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奋发图强;《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要有欣赏他人的气度、虚怀若谷……这些内容都是国学经典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机渗透,这些国学经典,有的是启迪学生怀揣梦想、达到理想的高地,有的是警醒学生要珍惜时光、不负韶华,有的是熏陶学生的情操、让其树立美好的品格……虽然这些国学经典在表现形式、韵律韵脚等方面与现代文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其中包含着深厚的艺术魅力,极具文化的美感与韵味。初中语文老师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些国学经典进行有效的讲解,分析其内涵、解读其深意外,还要引导学生多多开展课外的国学经典阅读,丰富学生的国学经典积累,在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营造国学经典和课堂教学结合的有益环境
为了让学生加强对国学经典的了解和热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善于营造国学经典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有益环境,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深入国学经典的学习氛围之中,营造良好的国学经典学习环境,为学生搭建国学经典的学习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国学经典的阅读与探究。例如在进行《孟母三迁》的教学讲解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孟母三迁》的视频文件,让学生在图文声像的浸润中,了解孟母的拳拳之心,知晓孟母三迁的原因——“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还可以组织对国学经典内容的再现还原,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孟母三迁》文中的角色,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领悟对文章內容进行表现,通过这样有趣、好玩,富有意义的课程活动,来营造有益的教学环境,加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三)强化诗文诵读,教会学生把握经典的意境
国学经典有很多文章都具有极强的韵律感,很适合诵读。同时学生在诵读经典的时候,能够更加深刻的感悟到国学经典中的内涵和美感,形成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敬畏与认同。在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时,可以采取第一遍略读,第二遍细读,第三遍精读,第四遍有感情诵读或者分角色诵读等形式,来强化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能力。例如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的形式,来开展学习,让学生在诵读中把握句与句的停顿,做到条理有序,抑扬得当,从中感悟作者的深层次情感,加强对诗词主旨的把握。
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新时代,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学经典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机渗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之选。国学经典包含着我国深远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前人智慧知识的结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国学经典,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黄伟.基于名著阅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分析[J].科技风,2020(08):69.
[2]赵文军.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研究[J].学周刊,2020(09):59-60.
关键词:国学经典;初中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5
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内在的生命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瑰宝。国学经典中的许多内容都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能够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等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何为国学
国学即一国所有之学。国学的内涵范畴很广,它包罗万千、内容丰盈。在教育界,国学经典一直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文化命脉。国学经典传递的是一种极具中华韵味的人文思想,既有对社会关怀的部分,也有对精神价值领域的探讨。时至今日,它依然滋养后代,推动社会国家的长远发展。
二、对国学经典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一)实现国学经典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国学经典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可以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神采。《少年中国说》中的“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国之少年要承担起今日少年之责任;《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勾勒出一幅致远宁静的画面,天地广阔、任君翱翔;《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险,更能承托出蜀地之人的勇敢、坚韧;《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是我们心中最美丽的桃花源地;《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敢为人先的情怀、壮志;《满江红·写怀》中的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启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奋发图强;《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要有欣赏他人的气度、虚怀若谷……这些内容都是国学经典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机渗透,这些国学经典,有的是启迪学生怀揣梦想、达到理想的高地,有的是警醒学生要珍惜时光、不负韶华,有的是熏陶学生的情操、让其树立美好的品格……虽然这些国学经典在表现形式、韵律韵脚等方面与现代文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其中包含着深厚的艺术魅力,极具文化的美感与韵味。初中语文老师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些国学经典进行有效的讲解,分析其内涵、解读其深意外,还要引导学生多多开展课外的国学经典阅读,丰富学生的国学经典积累,在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营造国学经典和课堂教学结合的有益环境
为了让学生加强对国学经典的了解和热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善于营造国学经典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有益环境,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深入国学经典的学习氛围之中,营造良好的国学经典学习环境,为学生搭建国学经典的学习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国学经典的阅读与探究。例如在进行《孟母三迁》的教学讲解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孟母三迁》的视频文件,让学生在图文声像的浸润中,了解孟母的拳拳之心,知晓孟母三迁的原因——“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还可以组织对国学经典内容的再现还原,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孟母三迁》文中的角色,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领悟对文章內容进行表现,通过这样有趣、好玩,富有意义的课程活动,来营造有益的教学环境,加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三)强化诗文诵读,教会学生把握经典的意境
国学经典有很多文章都具有极强的韵律感,很适合诵读。同时学生在诵读经典的时候,能够更加深刻的感悟到国学经典中的内涵和美感,形成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敬畏与认同。在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时,可以采取第一遍略读,第二遍细读,第三遍精读,第四遍有感情诵读或者分角色诵读等形式,来强化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能力。例如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的形式,来开展学习,让学生在诵读中把握句与句的停顿,做到条理有序,抑扬得当,从中感悟作者的深层次情感,加强对诗词主旨的把握。
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新时代,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学经典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机渗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之选。国学经典包含着我国深远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前人智慧知识的结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国学经典,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黄伟.基于名著阅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分析[J].科技风,2020(08):69.
[2]赵文军.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研究[J].学周刊,2020(0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