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

来源 :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45518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下了一整天。华灯初上时,仍然淅淅沥沥停不下来。一胖一瘦两个警察带着父亲进来,他们仨个浑身都湿淋淋的。
  儿子紧张地站起来,一步上前抱住了惊慌失措的父亲。爸,你到哪儿去了?父亲的肩头,落下了儿子的呜咽声。
  父亲的目光穿过儿子的肩头,望着颤抖的母亲,哆嗦着乌青的嘴唇说,我迷路了。
  


  母亲突然跳起来。迷路?老于,你敢再说一遍你迷路了?母亲灵活的指头,像鸡啄米一样点着,点到父亲的额头后,又点到两个警察面前。两个警察半步一个后退,站着的地方留下一摊雨水。
  儿子对母亲的表现异常失望。千不该万不该,母亲不该在警察面前如此失态,他重重地叫了一声妈啊。
  母亲突然蹲坐在地上,孩子似的哭泣起来。哭声从屋里飘到屋外,飘到黑暗的雨夜里,一声比一声高亢,一声比一声雄壮。
  母亲的哭泣是有道理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事应该从二十二年前的一个春天开始说起。
  那天一大早,太阳还没完全出来,母亲便兴冲冲地跑到东关菜市场,准备了一篮子新鲜且上乘的好菜。
  母亲喜滋滋地,逢人说,今天哪,是我们那口子的生日,要好好庆祝庆祝。
  从菜市场回来,母亲就在厨房里忙活。满满一桌子菜,在客厅里散发着扑鼻的香味。一股股香味,从客厅里出来,随风在大街上游走。
  太阳在天上也慢慢向西游走。母亲在客厅里打着盹,电视节目停在同一个频道,反复播着同一个广告。夕阳西下,孩子们叽叽喳喳的,放学了,父亲还没有回来。
  邻居们躲在太阳的阴影里,小心地说着话。她啊,真傻!她指的是母亲,傻当然指的也是她。
  母亲哪里知道,她苦苦等待的父亲,已经如同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消失在她遥不可及的天空里。而且,她更不知道,父亲走的时候,不是一只,而是比翼雙飞的一对。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二十个春秋过去了,儿子长成一个帅小伙了。
  帅小伙儿子时尚阳光,魅力十足,去年已在一家公司上班。整天风风火火的,忙得屁股不沾板凳。
  父亲就是在这个节点上回来的。
  父亲头发灰白相间,后背微驼,脸上的皱纹如刀刻斧凿一般。他哆嗦着嘴唇,像在冬天挨了冻,尽管那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他破产了,却说迷路了。
  看在左邻右舍的面子上,母亲能够容忍他的暂时居住,绝不能够容忍他的迷路。所以,父亲说他迷路了,母亲立即愤怒了。
  二十年,虽然很短,但是也很长。这期间,父亲做了些什么?难道用“迷路了”三个字就能概括得清楚?
  据说,父亲去了东北。东北是块肥得流油的土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即使种下一粒芝麻,也能收获一遍翠绿。只是,他过于钟情于另一块土地,而荒废了大自然的赐予。那个他迷恋的女人,最终离他而去。
  父亲对此只字不提,他的二十年,只是活在邻居们话语中的据说里,真实的故事,仍然尘封在他人生刻骨铭心的历史里。
  母亲每每质问,你迷到哪里了?
  父亲只把自己的脑袋埋在自己的裤裆里。
  迷路了?你也好意思说,迷到狐狸洞里了吧?母亲每每得不到正面的回答,总是自言自语地下着结论。
  可是,父亲的迷路接二连三,并不因母亲的愤怒而改变。
  第二次是环卫大叔送回来的。
  第三次是儿子找回来的。
  第四次,母亲对一身疲惫的儿子说,到电视台打个寻人启事吧。
  第五次、第六次……母亲的语气一次比一次入耳、绵柔、温顺。
  母亲态度的变化,儿子略感欣慰。毕竟,他身上流淌着他们的血液。
  儿子想,父亲真的生病了,他要带他去看一看。儿子又想,如果母亲也病了,自己的麻烦就大了。儿子再想,如果自己病了,这个家会怎么样呢?
  儿子选择了辞职。尽管那份职业,能给儿子带来滋润的生活。
  他在微信私聊空间里,对一个叫“懂你的人是我”的中年女人写道:大姐,谢谢你的关心和厚爱,世界很大,我要去远行。
  儿子觉得,自己的路还很长很长。
其他文献
一  在成都这条古色古香的老街徜徉过多少次,我已经记不清楚了。这条街有一个雅致的名字,叫做“琴台故径”。为什么总是不知不觉就来到这里?我想,其中必有原因。  琴台故径其实没有琴台,但肯定与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有关。既然称其为故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是否从这里走过?对于那段遥远得已经看不清面影的历史,我也知道得不多,甚至比一般的成都人知道得还要少。  不过,有关琴台的话题,我倒是早在一篇小说里提
取法自然,矿石孤寂地在星光下闪耀,期待,一个金属质地的问候。  来自深山,烈火熊熊的热情融化冰封的记忆。迸发,金属分子在高温下流淌为液体,即将宣告一个时代的到来。  工匠古铜色的臂膀挥汗如雨,汗滴为崭新的时代淬火。金属延展社会的进步,模具浇灌王权的象征。  逼真地和历史对视,青铜器缓缓褪下神秘,褪下朝代的更迭,被现代的灯光打磨,时隔千年,再一次为时代聚焦。  权力和祭祀曾经在青铜器上灼灼燃烧,液态
在鹅城生活过三个月,清明节从故乡返城,杜鹃把一粒从故乡山林捡的橡子埋进一口大缸,她想,此后不管走到哪里,栽橡子树的陶缸都要紧随。我们借此解释杜鹃爱植物,似乎也说得过去。  比如,金手指让人联想镀金的佛手;生石花像小乌龟趴在清溪中,裂开的龟甲缝里开一朵艳生生的花;宝石花光闪熠熠,很像红宝石;虎刺梅的花瓣看着让人生食欲……多肉植物给杜鹃最多的联想是吃,她想偷偷把它们放到唇齿间咬一口,她想象它们汁水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