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j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以及防治原则等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联系临床课程的桥梁课程。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本课程对于将来学习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妇产科学等临床课程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教学中本课程评价环节的落后,始终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一、传统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评价体系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只包括纸质考试成绩和实验成绩,且以纸质成绩为主,占总成績的80%;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书写情况、出勤率和实验理论考试三部分组成,占总成绩的20%。这样的评价体系严重地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本门课的积极性。许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采用死记硬背为主的学习方法,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理论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二、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


  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动态、多次对学生实施评价,并以此改进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所学知识而进行的一种系统性评价,它注重及时反馈,用以强化和改进学生的学习。
  目前,笔者所在教研室和实验室采用形成性评价作为新的评价方式,结合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几个方面,进行集体讨论,将理论课时调整为30学时,3学时一次课,总共10次课,其中9次为理论授课,1次作为病案讨论;实验课时调整为16学时,4学时一次,总共4次。形成性评价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①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考勤、课堂选择题测验、课堂随机提问、课堂病案讨论、课外分阶段作业、实验考勤、实验报告、实验平时操作和实验考试等。②理论课上随机考勤2次,占4%,教师具体记录当次学生到课情况。课堂测试方面,根据各个章节具体学时分布选择题目。包括单选题40个,多选题10个,共占4%;教师课堂随机提问,并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根据答题情况了解学生是否提前预习和课后按时复习,进而查看学生课堂上学习的具体情况;教学过程中开展一次课堂病案讨论,占10%。教师提前几周给病案,在整个病案中有10个问题。全班分为4个大组,每个大组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1~2个思考题。为了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各项具体的过程均给予评分。其中学生课外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课件制作(8分),语言表达能力(8分),讨论是否积极(8分),讨论的效果如何(8分),小组成员协作精神(10分),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确表达观点(20分),分析问题具体、全面、思路清晰、答案详尽(20分)。课后,学生和教师根据各个指标评价,然后各取50%,作为病案讨论的总成绩[2];课外作业2次,以简答题为主,占4%,检查了学生当前阶段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③实验方面:实验考勤为4%;平时的操作为4%;实验报告总共3次,等级分为A、B、C,为3%;实验考试为5%,包括实验理论考核和实验操作考试。

三、总结


  通过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立,教师将多种教学手段应用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中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外也初步培养了本科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德成.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什么及如何推进[J].教育科学研究,2013(3):47-51.
  [2]吴高莉,刘西霞.形成性评价在医学课程考核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实践,2017(1).
  [3]聂永梅,姚巧玲,李俊红,等.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6(20).
  [4]曹 妍,祁赞梅,曹雅明.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现状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
其他文献
“心、目、手”通过不同的构词方式产生了很多日语人体词,在这些复合词中人体语素有的保持原义,有的由它们在人体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活动功能引申出新的语义.在这些人体词中很
针对SZorb装置金属粉末滤芯再生问题,研究了一种滤芯再生技术,并在装置关键过滤器ME101上取得良好应用效果。该技术通过物理再生和化学再生等处理措施,去除滤材内部孔隙里的
摘 要:当“思想品德”改名为“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改编,绝对不是改名字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道德与法治”教师唯有转换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用活教材,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重新编排一个教学的结构,做出调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环节;适度调整  一、问题研究背景  结合乳山市教学中心组织的磨课活动,我对新版《道德与法治》有了
一、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都有其独特和优势的一面[1]。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特长,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搭建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展示他们的特长和优点,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模式,让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活动,因此,教学应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社会
一、强调工作岗位分析,优化招聘和配置环节  1.强调工作岗位分析  在胜任力视域下,高职院校要强调各层次辅导员工作岗位分析,优化辅导员招聘以及配置环节,规范化调整辅导员人才结构体系,更好地开展辅导员职业化以及专业化建设工作,实时发展壮大辅导员队伍,为培养各层次高素质高职专业人才提供根本性保障。在日常管理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科学构建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明确辅导员岗位職责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的
具有生理缺陷的小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感,影响其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文章以一例案例入手,论述如何联合家庭、学校、社会发力,帮助这类孩子消除自卑,重塑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