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积累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积累的范围之广,方法之多,最主要的当属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二者是作文的源与流。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源导流。
关键词:积累 多读 多记 多练 会观察 善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c)-0093-01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一直是语文教学公认的一大难题。学生作文时往往会出现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内容干瘪、语言无味、病句满目、错字连篇等现象。要使学生做到选材新、构思巧、写法活,从中窥见作者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出来,若无一定的知识储备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要真正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使所写文章活起来、亮起来,平时就要学会积累。
1 知识积累靠的是多读、多记、多练
1.1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读是吸收、积累的过程。许多学生之所以提起笔来言之无物,不仅在于阅历不够,还在于他们读书太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各类读物,并加量“课外阅读不少于260万字”。这些话都说明多读多看,广泛阅读,确实是写作的基础。因为书刊中蕴含着及其丰富的精神宝藏,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各种需求。优秀的书籍和文章读的越多越熟,信息量就越大。写作素材、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积累就越丰厚,思想认识水平就越高。当信息量、知识素养、审美愉悦、性灵陶冶达到一定积累,写作上的蓄势自然也准备就绪,写起作文时就会“跳”出来,就会遣词造句,语言就会如“万户泉水,滔滔汩汩,不择而出”,就越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具体措施:(1)语文课上增加补充教材。通过教改,提高教学效率,每周从语文课时中抽出一节专门让学生用于阅读补充教材。如选读时文精品,吸收最新信息,选出古诗文及当代文学进行欣赏。(2)鼓励订阅报刊。个人刊物集中起来放于教室指定处由专人负责,轮流借阅。教师每周要向学生推荐美文两三篇供学生鉴赏,选出一篇写出评析。(3)激发阅读兴趣,制定有效措施。首先是讲述相关名人的故事,或朗读一段精彩的文字,来激发阅读兴趣。其次是保证时间和数量,要养成好习惯,严防有始无终或浅尝辄止。三是及时组织交流心得体会,互相检查并给予评定,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2 多记,常翻阅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时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每次阅读一定做好摘记,或摘录文中要点,或摘录精彩片段,以及名言、警句、奇文妙语等。还可在自己的书刊上圈圈点点,或写些批注。为了言传身教,现身说法,我就将自己多年保存的积累本拿来给学生观看并当场展示,或谈、或诵、或背、或讲述,学生都很是叹服。同时告诉学生,不但要勤记,还要勤翻阅。培根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热情,才能将事情做好;只有坚持不懈,天长日久,才能见效。写作时潜能就会一触即发,文思泉涌,平日里所学所记的知识便呼之欲出,不召自来。
1.3 多练
写作是作文入门的前提,是将获取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写作实践的过程。学生写作和学习其他技能、技巧一样,只有经过反复演练,才能进一步巩固,达到熟练掌握。多练,除了积累素材外,还训练了思维,拓宽了思路。从内容上,写学校的事、社会的事,凡所听、所见、所想之事要及时捕捉均可诉诸笔端。在形式上可自行选材,自己命题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训练活动。最有效的途径是坚持写日记和随笔,日记和随笔不限内容,不拘形式,不论篇幅长短,可以无拘无束地记所做、录见闻、写所想、评是非、谈感悟、抒真情;自然景观、人间万象、内心世界,都可随意运笔成文。一个只读不写、只记不写的人,作文不会有多高的水平。只有勤写多练,从中寻找规律,总结经验,才能练就驾驭语言的能力,悟到写作的路子,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写起文章来自然驾轻就熟,水到渠成。
2 生活积累:会观察、善感悟
2.1 会观察
作文是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应的产物,观察是获取生活素材的主渠道,没有观察就没有对生活的感情和体验,就断绝了写作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最主要的能源。”要积累丰富多彩的、鲜活的材料,观察是最重要的手段。材料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观察是认识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拥有第一手感性材料,我们才能步入理性认识的殿堂,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写起文章来才能言之有物。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其一,观察要细。一是指观察有序,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在观察中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从而获得“人人眼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写作材料。二是观察要全面,不要只看到一点不及其余。要教会学生多角度去观察、思考事物。
其二,感受要深。所谓“深”,一是感受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不要曲解;二是感受不能停留在表面,要不落俗套,能体现某种时代精神。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悟出其中的思想内涵,提出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同时,在观察中要转变自己的思想,对生活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有鲜明的是非观点。給美以褒扬,给丑以贬斥。
2.2 善感悟
如果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就是作文的生命。在观察生活的同时,还要学会感悟生活。因为写作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述,而人的思想感情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没有对生活的感悟当然谈不上写作了。生活中的许许多多事与物具有丰富的内涵,如果忽视了它,只能觉得它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如果我们用心去感悟,即使是平凡、毫不惹眼,也能觉察到其潜在或显现的意义,悟出其中的价值。因此,作文教学的改革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的阅读,还要加强学生的感悟训练。
首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关心身边的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灵去寻觅真善美的存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由此可知,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时候,要善于发现平常小事所蕴含的意义,培养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全面性。
第二,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善于联想和想象。要让学生做到对于生活的某一类物、某一事件、某一现象都不要轻易放过,而要多加思考,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味来。
第三,要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生活,深入体验情感。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直接感受生活,并且要以自己的全部的心思、全部真情去仔细地体味人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触发自己的灵感,才能形成自己真切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
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是作文的源与流,会为作文引来源头活水。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开源导流。
关键词:积累 多读 多记 多练 会观察 善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c)-0093-01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一直是语文教学公认的一大难题。学生作文时往往会出现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内容干瘪、语言无味、病句满目、错字连篇等现象。要使学生做到选材新、构思巧、写法活,从中窥见作者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出来,若无一定的知识储备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要真正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使所写文章活起来、亮起来,平时就要学会积累。
1 知识积累靠的是多读、多记、多练
1.1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读是吸收、积累的过程。许多学生之所以提起笔来言之无物,不仅在于阅历不够,还在于他们读书太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各类读物,并加量“课外阅读不少于260万字”。这些话都说明多读多看,广泛阅读,确实是写作的基础。因为书刊中蕴含着及其丰富的精神宝藏,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各种需求。优秀的书籍和文章读的越多越熟,信息量就越大。写作素材、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积累就越丰厚,思想认识水平就越高。当信息量、知识素养、审美愉悦、性灵陶冶达到一定积累,写作上的蓄势自然也准备就绪,写起作文时就会“跳”出来,就会遣词造句,语言就会如“万户泉水,滔滔汩汩,不择而出”,就越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具体措施:(1)语文课上增加补充教材。通过教改,提高教学效率,每周从语文课时中抽出一节专门让学生用于阅读补充教材。如选读时文精品,吸收最新信息,选出古诗文及当代文学进行欣赏。(2)鼓励订阅报刊。个人刊物集中起来放于教室指定处由专人负责,轮流借阅。教师每周要向学生推荐美文两三篇供学生鉴赏,选出一篇写出评析。(3)激发阅读兴趣,制定有效措施。首先是讲述相关名人的故事,或朗读一段精彩的文字,来激发阅读兴趣。其次是保证时间和数量,要养成好习惯,严防有始无终或浅尝辄止。三是及时组织交流心得体会,互相检查并给予评定,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2 多记,常翻阅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时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每次阅读一定做好摘记,或摘录文中要点,或摘录精彩片段,以及名言、警句、奇文妙语等。还可在自己的书刊上圈圈点点,或写些批注。为了言传身教,现身说法,我就将自己多年保存的积累本拿来给学生观看并当场展示,或谈、或诵、或背、或讲述,学生都很是叹服。同时告诉学生,不但要勤记,还要勤翻阅。培根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热情,才能将事情做好;只有坚持不懈,天长日久,才能见效。写作时潜能就会一触即发,文思泉涌,平日里所学所记的知识便呼之欲出,不召自来。
1.3 多练
写作是作文入门的前提,是将获取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写作实践的过程。学生写作和学习其他技能、技巧一样,只有经过反复演练,才能进一步巩固,达到熟练掌握。多练,除了积累素材外,还训练了思维,拓宽了思路。从内容上,写学校的事、社会的事,凡所听、所见、所想之事要及时捕捉均可诉诸笔端。在形式上可自行选材,自己命题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训练活动。最有效的途径是坚持写日记和随笔,日记和随笔不限内容,不拘形式,不论篇幅长短,可以无拘无束地记所做、录见闻、写所想、评是非、谈感悟、抒真情;自然景观、人间万象、内心世界,都可随意运笔成文。一个只读不写、只记不写的人,作文不会有多高的水平。只有勤写多练,从中寻找规律,总结经验,才能练就驾驭语言的能力,悟到写作的路子,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写起文章来自然驾轻就熟,水到渠成。
2 生活积累:会观察、善感悟
2.1 会观察
作文是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应的产物,观察是获取生活素材的主渠道,没有观察就没有对生活的感情和体验,就断绝了写作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最主要的能源。”要积累丰富多彩的、鲜活的材料,观察是最重要的手段。材料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观察是认识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拥有第一手感性材料,我们才能步入理性认识的殿堂,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写起文章来才能言之有物。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其一,观察要细。一是指观察有序,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在观察中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从而获得“人人眼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写作材料。二是观察要全面,不要只看到一点不及其余。要教会学生多角度去观察、思考事物。
其二,感受要深。所谓“深”,一是感受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不要曲解;二是感受不能停留在表面,要不落俗套,能体现某种时代精神。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悟出其中的思想内涵,提出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同时,在观察中要转变自己的思想,对生活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有鲜明的是非观点。給美以褒扬,给丑以贬斥。
2.2 善感悟
如果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就是作文的生命。在观察生活的同时,还要学会感悟生活。因为写作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述,而人的思想感情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没有对生活的感悟当然谈不上写作了。生活中的许许多多事与物具有丰富的内涵,如果忽视了它,只能觉得它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如果我们用心去感悟,即使是平凡、毫不惹眼,也能觉察到其潜在或显现的意义,悟出其中的价值。因此,作文教学的改革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的阅读,还要加强学生的感悟训练。
首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关心身边的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灵去寻觅真善美的存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由此可知,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时候,要善于发现平常小事所蕴含的意义,培养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全面性。
第二,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善于联想和想象。要让学生做到对于生活的某一类物、某一事件、某一现象都不要轻易放过,而要多加思考,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味来。
第三,要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生活,深入体验情感。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直接感受生活,并且要以自己的全部的心思、全部真情去仔细地体味人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触发自己的灵感,才能形成自己真切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
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是作文的源与流,会为作文引来源头活水。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开源导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