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er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沟通不是简单的自我表达,传送主观信息含义的过程,它受复杂的人际关系、双方的心理情绪和当时的客观环境的影响。只有双方对这些因素有相似的认识,达成了共识性理解,这时沟通才富有成效。从动态的观点分析沟通的过程,它应该是沟通双方的互动过程,通过相互的交流,可以对对方的动机、感情、意向、性格等形成一个综合的印象。沟通中的互动关系表现在:符号互动、相互劝服、反馈作用三个方面。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促进沟通效果。
  沟通过程中的互动关系体现。
  1.符号互动
  所谓符号互动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有声的和无声的符号而实现的相互交往的活动。符号互动论认为,所有的社会活动都是人际符号互动的结果,人类社会的最典型特征就是符号互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际交往是不能直接进行的,它必须通过符号这一中介物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所能相互识别的只是相互的行为表现。这种行为表现和语言都是某种相互沟通的符号,用来解释和表达自己的意向,正因为对方不能阅读你的内心世界,而只是通过这些外向的“符号”才能理解你。因此,这些符号也是一种媒介,通过媒介的不断传送使人与人之间形成某种互动的关系。
  2.相互劝服
  沟通的互动关系还表现在相互劝服作用上。人际沟通的相互劝服指沟通双方在对有关问题的讨论上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情感或行为,而且这种改变是相互的,是不定向的。
  沟通的实践证明,当一个想试图改变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时,结果被改变的往往不是目标对象,而是自己。这是因为人际沟通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被劝服者尤其要对劝服者作出反应。同时,很有可能被劝服者试图利用特定的机会和形式劝服了“劝服者”的态度和行为。这样,结果与初始的角色有可能调换过来。在人际沟通过程中,这种角色互换现象是随时发生的,参与者实际扮演着双重角色。当一个人试图劝服对方时,应将对方看做同样角色来对待,尽可能发现对方的长处和优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劝服成为一种互动过程。
  3.反馈作用
  正如讲话和倾听那么平常和司空见惯那样,反馈也是很自然的互动现象。当我们与别人讲话或听别人讲话时,对方总是有些表示的,即使一言不发,也表明了对方的态度。因此,可以说,只要人际沟通发生,不可能没有反馈,这是讲话者为了核实对方对自己所发出的信息的理解程度和态度,这也就形成了讲话者与对方的互动关系。
  反馈也是信息接受者的一种自我表现,同样是一种沟通的需要和满足。平时,人们对讲话艺术的重视更多的是集中于对讲话者的修辞、逻辑、表达和风度等上面,而往往不太注重受者的沟通行为。其实,沟通过程中,一个人既是传者,也是受者。如果没有开始时信源发出者的背景的话,是很难分清两个人之间的角色区别的。
  可见,反馈的作用有两重性。一方面是接受者对所理解的信息的确认或检验,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对方准确地传递信息。因此,反馈不应该是一种被动的反应,同时也是一种对沟通过程的主动参与。反馈的双重作用使沟通中的互动关系更加紧密和一致。
  由此可以看出,沟通过程中,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操纵,而是双方彼此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另外,沟通也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情感、态度、事实、信念和想法的过程。良好的沟通是一种双向的沟通过程,不是一个人在发表演说、让对方唱独角戏,而是用心听对方在说什么?了解对方在想什么?对方有什么感受?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回馈给对方。
  沟通过程中可能因沟通者本身的特质或沟通的方式而造成曲解,因此,增进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首要条件。传送信息者与接收者间可以采取不斷回馈的方式,去澄清双方接收及了解到的是否一致,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简单易行的方法和技巧也能帮助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和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一,站在对方立场设想,将心比心,并且用温暖、尊重、了解的方式去沟通;
  第二,了解沟通的障碍并且尽可能去突破;
  第三,得有与人沟通的意愿,以一颗开放的心灵倾听,千万不要立即下价值判断,而最好以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去设想;
  第四,当一位好听众,用我们的心灵去听听对方的想法与感受,而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然后要坦诚地告诉对方,我们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
  第五,善解人意,我们不一定要赞同他人与我们不同的意见,但是如果我们能了解他人,我们自己也会快乐无比;
  第六,加强对自己的了解,知道自己会说出什么样的话,也是能与他人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之一;
  第七,要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不要让不好的情绪影响了与周围的人的关系。
  由此看来,沟通的效果即取决于信息的发出者对信息的表达以及接受者对信息含义的理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受人际关系的影响,只有双方对这些信息有相似的认识,达成了共识性理解,这时沟通才富有成效。
  综上所述,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沟通过程中的互动关系,掌握和运用沟通技巧,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增进沟通效果,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的。
其他文献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因而,课堂语言的实效性也是众多教育工作者苦思冥想的一个课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教师的课堂语言就是一个切入点。我就从自身经验出发,就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语言应遵循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课堂语言存在的问题  经过观察发现教师的课堂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  1.为造气氛
期刊
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改革。而新课改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开辟了新篇章。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我认为这一评价非常中肯、切中时弊。那么我们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怎样失去的呢?根本原因在教育本身,负担太重——考试频繁、资料繁多、死记硬背、作业机械重复,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期刊
农村的教育现状差,但农村自有城市无法比拟的优越。农村的自然环境好,有利于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庄稼人的朴实与勤劳在这个“金钱万能”的时代里也显得尤为珍贵,农村朴实的民风,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要得到特别关注。  我在农村从教以来一直身处教育第一线,对农村教育现状也有一些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不妨谈一谈以和同仁们互相探讨切磋。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课外阅读量
期刊
“反思”一词,源于哲学,本指思维,即反思性思维。威廉杜拉姆在《思维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假如一个人掌握了思维的力量,那么他就会加速成功的频率。”这句话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反思时代。  反思时代的诞生给了我们新的命名——反思型教师。  目前,反思型教师已经成了国际教师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那么,处在风头浪尖的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顺势前行把自己培养成为反
期刊
我因公事耽误了上课的时间,迟到了5分钟。我以为下雨了,学生会在课室等我,谁知我跑到课室时竟是空荡荡的,我又跑到操场找他们,眼前呈现的一幕,让我这辈子都不能忘怀:学生在指定的集队地点排着整齐的队伍,保持立正姿势,一动不动的,冷雨打湿了他们的头发、衣服。其实,离他们不远就有可躲雨的地方。我惊呆了,脚步也慢了,看到我打手势让他们避雨,他们才转移到棚底下。一个个身子湿透却笑容满面,并一个劲地问我:“老师,
期刊
一棵孤立的小树,可以枝繁叶茂,但很难成材,而一旦将它们融入森林,其高度绝不会逊色于其它独立的个体,这就是集体的力量。我的班集体中的孩子们,就如这一棵棵幼苗,孤立无援不会是他们的感觉,让他们感觉到森林的存在,有所依靠,让他们有顶天立地的目标,感受到集体的爱,我的班集体中的孩子必将茁壮成长。  而一个班集体的建设,必须靠作为班主任的我和每一个孩子的共同努力,我始终秉承“严爱结合,踏实工作,与学生共进步
期刊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有一次给学生讲课时,忽然把身体侧过去,让学生看他的头脑的侧面形象,并比划着说:“假如由我的眉毛,眼额角、头顶心、后脑勺、头颈直到脊柱,画一条弯曲的线,那时标点符号中的什么好?”学生立刻回答说:“问号。”“对了,我们人类头脑的侧面形象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人生在世,一定要勤于、善于提出问题啊!假如我们不善于提出问题,我们就对不起自己的模样。就不配称个人!”由此可见,在物理的学习中
期刊
下面,是我对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期望大家能提出更多宝贵的想法,以便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共勉。  一、实行新课程改革,是在继承基础上的改革,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  新课程在推广和实践过程中,给人一种把传统教学“推倒重来”的感觉,在处理新课改与传统教学关系时,存在一种“全盘肯定”与“全盘否定”的思维倾向,应该引起重视。我认为应处理好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的两个辩证关系。  一是继承性和
期刊
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本文重点研讨的是在课堂中以学生为本,在学习促进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几点探索,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有着可操作性和启发性,对学生健全人格、合作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现实意义。  一、创建友爱的共同体——快乐评价法  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在合作学习时,有的學生不愿意当众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表明
期刊
个性化教育是尊重人的教育,应更多地着眼于个体独特的内在潜能和资质的唤醒、显发和弘扬个性的差异观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情感和个性,使学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使其创造性潜能得以充分的激发和开发。我们围绕构建了个性化教育模式,进行了多年的教育实践。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把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