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12日,农历四月初八,川北巨震,伤亡数万,废墟遍野,哭声撼天。废墟下的亲人杳无音讯,家人在一次次的找寻中失望,但却坚持在一次次失望后继续寻找。一块水泥板就教有情人两界相隔,一截横梁便让父女俩天各一方。止不住的泪水模糊了民族、性别与年龄的界限,伸出援手成了最动人的普世价值,地震灾区的芸芸众生正在经历着人生的涅槃,在痛苦与希望的并存中重生。
记一:幺爹血手刨出侄女的命
都江堰聚源中学的初一女生董尹,她的右腿已经几乎废了,但面对了太多同学的死亡,她仿佛都感觉不到自己的疼痛。
董尹的父母在外省打工,她一直跟着幺爹。就在地震后几分钟,幺爹第一时间赶去学校找侄女。但他却看到学校里一片混乱,他在废墟中找寻董尹的身影,赤手在废墟中刨着。翻开一个血肉模糊的身体,不是;又翻开另一个没有呼吸的身体,也不是……

“翻了四五个人,终于看到了我的侄女。地震逃跑时她跑在前头,虽然还是没跑过,但是被压在了废墟边缘,捡回一条命。”幺爹看着满头灰尘、右腿几乎残废的侄女,哭着说:“我都不晓得咋对她父母说……”
记二:截肢了,怎么去养活父母呢?
“叔叔,别锯我的腿,我宁愿自杀!”12岁的北川县曲山小学东学区四年级三班学生李月,用哀求的语气和一旁的叔叔李宗刚说话,小李月被压在废墟中动弹不得,叔叔李宗刚站在废墟外泪眼婆娑。
在满目疮痍的映秀镇,天黑下来了,废墟中的初三学生向孝廉想:“我想看一眼爸妈再死。”这时,废墟外传来了同班男生马健的喊声:“孝廉,你在哪里?你要坚持,你要坚持……”向孝廉再次昏了过去,但被马健的声音唤醒。向孝廉对马健说:“你使劲拖,别怕把我的手和脚拖断,只要头不断就行。”
大约4个小时后,马健终于把她刨了出来。这时,马健的双手血肉模糊。“他抱着我,我们痛哭起来。紧接着他就背着我向学校大门口走去。刚走到门口,先前我被压住的地方旁边一堵墙壁突然倒塌。如果再迟几分钟,我还会连累马健,我们两个都出不来了。”

脱险后的向孝廉苦苦地哀求记者:“我家在农村,非常贫穷,哥哥是个残废。记者叔叔,你帮我告诉医生,千万不要给我截肢。我最崇拜丁磊,我想以后像他那样挣很多钱。如果截了肢,我以后怎么去养活父母呢?”
记三:逃生中,等待自己的爱人
在救援现场、医院和临时的露天病房里,有很多的“遗忘症患者”,为了救别人而顾不得关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危。一位中年女性医务人员,她从地震开始就忙着搭帐篷,安置病员,没有回家,记者问她:“你有孩子吗?”她说:“有,在学校,地震到现在还不知道孩子的情况怎么样。”她终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记者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孩子叫什么名字?在哪所学校?女护士摇摇头都不作回答,抹一把眼泪,又继续工作。
不但“忘记”了家人,还有人忘记了自己的安危。某公司位于高楼14层,地震时,同层楼所有男士集体让女士先走,有几个女生腿软,男同事背着她们往楼下冲。“而且就在我们往下跑逃生的时候,却见到物业公司的人冲上楼来维护秩序,疏散人群。”
“走到楼道口,有一位女同事站住了,我推她快跑,她却回身张望,等待。后来我才知道,她在等她的男友——她男友也是我们的同事。在那一刻慌乱的生死之际,这份等待让人莫名地感动。”

记四:劣质教学楼里最优秀的老师
此次灾难中,“学校惨剧”成了网民们关注的焦点。地震时,聚源中学的学生谢屿正在三楼上化学课,地震突袭,他马上钻到课桌下面躲藏。只听“轰”的一声,他脚下一空就落了下去。谢屿被埋在废墟下,一条横梁砸了下来,幸而被桌子挡住。只是他周围的空间已经密闭,空气越来越少,他感到胸闷、呼吸困难。谢屿开始摸索,找到一处较软的沙石,用手使劲挖,幸运地挖开了一个小洞,不仅可以通空气,还让他有机会将手伸出废墟外,最终被救援者发现。
就在这些劣质的教学楼里,却同时存在着很多“最优秀的老师”,比如德阳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他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把4个学生护在身下,使他们免受伤害,谭老师自己却因此罹难。“那天早上他还跟平常一样,6点就起来给我们的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了。这一走就再也没回。女儿还在家里喊着爸爸啊!”妻子张关蓉泣不成声。
操场上,学生家长按当地习俗为谭老师点燃了一串鞭炮。

记五:3岁女孩在父母身体庇护下挺过40余小时
在几乎被夷为平地的重灾区北川县,参加救援的庄家师团官兵在一个塌落的屋角处发现了一对夫妇和一个3岁左右的小女孩。移位的墙壁压在两个大人身上,孩子的腿压在了大人的身下,大人已遇难。
尽管因为疼痛而不时哭泣,这个3岁左右的小女孩还是挺过了漫长的40多个小时,在艰难的挖掘过程中最终获救,其间经历了漆黑的雨夜和数次余震。
她说她叫宋欣宜,已经上幼儿园了,喜欢看电视和画画。但是她没有说,压在她腿上的夫妇俩就是她的父母。两个大人在最危急的时候,各自用身体护住了孩子,像避震棚一般用自己的命交换出了一点空间,把生存的希望留给了后生。
没有人知道,在那短暂的几分钟里两个大人都想了什么,但或许那只是一种不需要思考的本能。
记六:的哥们的“生死时速”

在成都通往都江堰的成灌高速公路上,飞驰而过的一排排出租车曾让路旁的人们落泪。
5月13日半夜3时许,成都大众出租公司的哥邝师傅接到通知,“前往都江堰接伤者”。此时,邝师傅已经开了一整天的车。但精疲力竭的他马上又打起了精神。“我叫上搭档一起,他开车。”两人一起火速赶往都江堰。
一辆辆出租车往返在成都到都江堰的路上,接到伤者后,第一时间送往医院。“路面上奔跑的几乎都是出租车。”邝师傅说,同伴们个个都很主动,听说是接伤者,二话没说就出发了。“我们接送的伤者大多是擦刮伤。”邝师傅说,到达都江堰医院门口,就听到医院内外哭声一片。很多私家车也汇入到了运送伤员的车队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