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对于心理还不是完全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艺术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教学实践活动。美术教学作为其中的一种,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和运用教学方法时应有独特的创造性,教学才会成功,才能形成一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气氛,给学生一种真正的艺术审美和愉悦的感受。
可是,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产生了重讲解轻感受、重理智轻情感、重模仿轻创造的弊端,美术教学的愉悦性、活动性、创造性等特征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体现。加之有的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这些不利因素导致了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下降。这些在教学中不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行为,就不会有良好的美术教学效果,很可能会导致美术教育的失败。
既然兴趣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有着如此重大的意义,那么如何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美术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有趣、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课堂注重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幽默,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法国的一位名人——演讲家雷曼麦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幽默的语言、学生身边的事例或者笑话故事,刺激学生、激发学生,这样既可以给紧张、沉闷、呆板、乏味的课堂注入活力,又可以形成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地进入乐学的状态。例加开展绘画竞赛就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兴趣的形式。
其次,教师往往在教学导入上下大力气,把这部分设计得新颖、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却忽视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设计。而对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探索构建优化的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要一个学生喜欢上画画,就必须让学生感受到画画给他带来的快乐。如果感受不到快乐,那就无法让他感兴趣了;如果他感受到其中的快乐,那无疑会让他在学习中添加了乐趣,这时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往往也成为新的动力和乐趣。美学家罗丹说过:“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教师应该在作画内容上注意培养艺术兴趣,在作画方法上注意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设置悬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急于想得到答案)。学生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更需要教师思维的不断创新。适时巧设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发散思维才能解决的疑问和悬念,就可充分地激发学生质疑和解疑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色彩方面的知识时,可以向学生提问:“各种色彩分别代表什么样的情绪?”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思考进入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为课堂赋予感情色彩,从“趣”、“玩”、“练”、“赛”、“帮”这五个方面着手,使这些对象变得亲切生动,教学氛围呈现出创造性和活跃性,增强教学内容的情感性、联系性和完整性。消除教学过程中的焦虑感、倦怠感和压力感,使学生成为教学世界中的旅游者、发现者、创造者,学习过程转化成一种丰富的精神享受。同时,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所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个性的差异是绝对不能不考虑的,应该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群体来对教学方案做出调整。另外,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结构的新颖性等也都是应该加以注意的方面。这些都是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形象思维和真情实感是美术活动的基础。美术课的教学设计,应从内容出发,根据现有条件,给学生创设一个恰当的教学情境,让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感染学生,让学生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有吸引力。对于美术教学来说,视觉感受极为重要,这就对教学媒材的多样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代教育普遍重视对教学媒材的开发和应用,它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为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提供了可能性。比如,在美术课《京剧脸谱》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就放出一段京剧录像,渲染气氛,并给学生以直观感受。然后告诉学生:京剧中人物脸上涂满了花花绿绿的图案,就是京剧脸谱。再介绍脸谱是“心灵的画面”,它以大胆的想象,写意式地勾画出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再展示各种脸谱,并介绍:红脸象征忠正刚烈之人,黑脸象征正直爽快的人,白脸象征奸诈邪恶的人,绿脸象征暴躁蛮横的人,金银脸象征神仙、佛祖、精灵、妖怪……最后让学生分析一些京剧人物,学生的兴趣就上来了。作为美术老师,应该能够熟练地应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物体器具模型等非放映动态画面、电影、录像、媒体的综合运用等。这样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使学生有可能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最后,作为一堂完美的课,结尾也不能忽视,而应该是引人入胜、余味无穷的,要给学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让学生留下深刻记忆,让学生对下一堂课充满期待。
二、课外积极引导,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美术教学的重点不应该只是放在课堂的技术训练上,更多的应该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与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对中小学生的美术教学更多地应该延伸至课外。比如,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通过引导学生从乡土特色中发现、创作美,也是培养探究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列举美术与生活中的实例,拉近书本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不仅通俗易懂,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实,美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特别是现代绘画、印刷、摄影与电子艺术、广告艺术、雕塑、建筑、工艺设计等,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家庭和大自然中,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和教学内容有关的美术作品,使他们对事物、作品充满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
其次,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也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同时还可以与其他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结合起来。例如,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又如音画结合,音乐描绘的画面同时是美术的源泉,引导学生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当前信息发达的社会,学生了解获取美术知识可以通过采风写生、参观美术馆、浏览网页、收看电视等方式。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多渠道地学习和积累美术知识,了解美术的功能和在人类社会的作用,引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渴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的目的,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美、创造美。
三、结语
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信号和象征。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有学习兴趣才能使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学习效果。浓厚的兴趣是中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美术的最大动力。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兴趣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课的积极性,形成运用美的独立创造力学习的风气。在美术课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创造教育的因素,使每次美术活动课都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以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化。
(责任编辑谭有进)
可是,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产生了重讲解轻感受、重理智轻情感、重模仿轻创造的弊端,美术教学的愉悦性、活动性、创造性等特征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体现。加之有的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这些不利因素导致了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下降。这些在教学中不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行为,就不会有良好的美术教学效果,很可能会导致美术教育的失败。
既然兴趣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有着如此重大的意义,那么如何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美术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有趣、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课堂注重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幽默,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法国的一位名人——演讲家雷曼麦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幽默的语言、学生身边的事例或者笑话故事,刺激学生、激发学生,这样既可以给紧张、沉闷、呆板、乏味的课堂注入活力,又可以形成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地进入乐学的状态。例加开展绘画竞赛就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兴趣的形式。
其次,教师往往在教学导入上下大力气,把这部分设计得新颖、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却忽视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设计。而对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探索构建优化的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要一个学生喜欢上画画,就必须让学生感受到画画给他带来的快乐。如果感受不到快乐,那就无法让他感兴趣了;如果他感受到其中的快乐,那无疑会让他在学习中添加了乐趣,这时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往往也成为新的动力和乐趣。美学家罗丹说过:“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教师应该在作画内容上注意培养艺术兴趣,在作画方法上注意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设置悬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急于想得到答案)。学生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更需要教师思维的不断创新。适时巧设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发散思维才能解决的疑问和悬念,就可充分地激发学生质疑和解疑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色彩方面的知识时,可以向学生提问:“各种色彩分别代表什么样的情绪?”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思考进入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为课堂赋予感情色彩,从“趣”、“玩”、“练”、“赛”、“帮”这五个方面着手,使这些对象变得亲切生动,教学氛围呈现出创造性和活跃性,增强教学内容的情感性、联系性和完整性。消除教学过程中的焦虑感、倦怠感和压力感,使学生成为教学世界中的旅游者、发现者、创造者,学习过程转化成一种丰富的精神享受。同时,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所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个性的差异是绝对不能不考虑的,应该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群体来对教学方案做出调整。另外,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结构的新颖性等也都是应该加以注意的方面。这些都是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形象思维和真情实感是美术活动的基础。美术课的教学设计,应从内容出发,根据现有条件,给学生创设一个恰当的教学情境,让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感染学生,让学生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有吸引力。对于美术教学来说,视觉感受极为重要,这就对教学媒材的多样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代教育普遍重视对教学媒材的开发和应用,它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为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提供了可能性。比如,在美术课《京剧脸谱》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就放出一段京剧录像,渲染气氛,并给学生以直观感受。然后告诉学生:京剧中人物脸上涂满了花花绿绿的图案,就是京剧脸谱。再介绍脸谱是“心灵的画面”,它以大胆的想象,写意式地勾画出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再展示各种脸谱,并介绍:红脸象征忠正刚烈之人,黑脸象征正直爽快的人,白脸象征奸诈邪恶的人,绿脸象征暴躁蛮横的人,金银脸象征神仙、佛祖、精灵、妖怪……最后让学生分析一些京剧人物,学生的兴趣就上来了。作为美术老师,应该能够熟练地应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物体器具模型等非放映动态画面、电影、录像、媒体的综合运用等。这样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使学生有可能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最后,作为一堂完美的课,结尾也不能忽视,而应该是引人入胜、余味无穷的,要给学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让学生留下深刻记忆,让学生对下一堂课充满期待。
二、课外积极引导,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美术教学的重点不应该只是放在课堂的技术训练上,更多的应该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与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对中小学生的美术教学更多地应该延伸至课外。比如,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通过引导学生从乡土特色中发现、创作美,也是培养探究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列举美术与生活中的实例,拉近书本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不仅通俗易懂,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实,美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特别是现代绘画、印刷、摄影与电子艺术、广告艺术、雕塑、建筑、工艺设计等,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家庭和大自然中,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和教学内容有关的美术作品,使他们对事物、作品充满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
其次,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也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同时还可以与其他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结合起来。例如,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又如音画结合,音乐描绘的画面同时是美术的源泉,引导学生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当前信息发达的社会,学生了解获取美术知识可以通过采风写生、参观美术馆、浏览网页、收看电视等方式。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多渠道地学习和积累美术知识,了解美术的功能和在人类社会的作用,引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渴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的目的,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美、创造美。
三、结语
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信号和象征。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有学习兴趣才能使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学习效果。浓厚的兴趣是中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美术的最大动力。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兴趣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课的积极性,形成运用美的独立创造力学习的风气。在美术课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创造教育的因素,使每次美术活动课都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以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化。
(责任编辑谭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