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事业单位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综合经济效益。目前,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尚不成熟,也缺乏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文章阐述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接轨的可行性,分析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财务管理的特点,并提出了加强企业化管理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企业财务管理 措施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接轨的可行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进行改制,实行企业化管理也成为必然趋势。改制后的事业单位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激烈竞争,有利于其健康发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转变是否可行,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前提之一。首先,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会计体系逐渐趋同。社会的发展与财政改革的深入使得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职能相应拓宽,其会计主体地位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差别日益减少,两者有逐步接轨的趋势。其次,两者的会计制度具有很多相同点。一是两种制度具有相同的会计前提;二是两者遵循大致相同的会计核算原则,如相关性、真实性、可比性等原则;三是计科目的设置、核算内容、财务分析方法的应用等具有相同点。最后,两者在会计方法上具有一致性。从报表要素确认与计量原则、报告方法和内容上看,两者对资产、负债等方面的规定大体相同,各项核算方法、核算原则、报表的构成也基本一致。净资产、结余、所有者权益、利润实质上是资产与负债以及收入与支出计量的结果,也具有一致性。
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其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双重性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不仅要追求社会效益,即体现出公益性,而且要追求经济效益,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于事业单位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如某些纯粹的公益服务型项目,即使产生负利润,也必须持续下去,此时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对于其他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经营型项目,事业单位则需尽一切可能扩大收益,实现单位利润最大化。通过经营型项目的盈利来弥补公益服务型项目的亏损,并不断积累,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管理的任务具有双重性
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其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既包括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任务,又包括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完成财务制度建设、财务信息、预算管理及财务监督等是两者的共同任务。当事业单位侧重于公益性时,其财务管理任务主要是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依法组织收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当事业單位经营项目主要体现市场性时,其财务管理任务则侧重于筹集资金、组织财务预测、实施财务控制、进行财务分析以及利润分配等。
(三)财务信息具有双重性
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不同于企业,在报告的结构、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其财务信息主要由财务报告来反映。事业单位对内应编制企业财务报告,真实、客观地反映其经营状况,并以此作为财务分析的依据,进而提出改进意见。事业单位对外则应按照事业单位的统一要求,将对内编制的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对应的转换,同时在事业单位统一的会计科目中予以反映,进而编制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以便如实反映其收支状况。
三、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积极完善财务制度
一是要实行完全成本核算,即全面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成本核算,终止事业单位原有的“内部成本核算”。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领导者和财务人员应把完全成本核算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实现以
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要实行企业会计体系,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以企业财务准则为主进行会计核算。同时,对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进行必要的增加或减少,设置统一的、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还应改变事业单位原有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将“计提折旧”引入其中。
(二)加强收入与支出管理
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其收入包括:财政性收入、事业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而经营性收入则是事业单位收入的主渠道,因此要加强对生产经营和有偿服务过程的管理,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来确认销售收入和有偿服务收入。支出包括:缴拨性支出、事业性支出和经营性支出。加强支出管理就必须要划清各类支出的界限,严格执行各项财政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厉行节约,尽可能地节约费用,从而降低成本。此外,还应规范“支出”的会计核算,对费用进行合理的分摊。
(三)提高资产与负债管理水平
对于现金或银行存款的管理,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企业化管理,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对现金管理的相关规定,按时对银行存款进行对账,及时清理未达账项。不定期对存货进行清查盘点,并及时调整账务,确保账实相符。此外,还应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确保账物相符。对于负债的管理,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应当围绕其社会职能来运作,严格控制负债规模,避免盲目扩张。在举债前应认真调研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综合分析投入与回报是否成比例,严格防范负债风险。此外,对负债要进行及时清理和办理结算。
(四)优化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利润为全部收入与全部支出的差额,即事业结余与经营结余的合计数。优化利润管理,就必须合理地确认收入与支出,并进行一系列的账务处理,进而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应按照如下顺序:缴纳所得税;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公益金;如果有投资者,则应当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如有规定,则上交上级主管部门;本单位留存;剩余部分可留存以后年度进行分配。
参考文献
[1] 李卓.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财经大学,2010,6.
[2] 企业财务通则. 2006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财政部令第41号.
作者简介:宋雪飞(1982-),女,山西朔州人,现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责任编辑:刘影)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企业财务管理 措施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接轨的可行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进行改制,实行企业化管理也成为必然趋势。改制后的事业单位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激烈竞争,有利于其健康发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转变是否可行,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前提之一。首先,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会计体系逐渐趋同。社会的发展与财政改革的深入使得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职能相应拓宽,其会计主体地位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差别日益减少,两者有逐步接轨的趋势。其次,两者的会计制度具有很多相同点。一是两种制度具有相同的会计前提;二是两者遵循大致相同的会计核算原则,如相关性、真实性、可比性等原则;三是计科目的设置、核算内容、财务分析方法的应用等具有相同点。最后,两者在会计方法上具有一致性。从报表要素确认与计量原则、报告方法和内容上看,两者对资产、负债等方面的规定大体相同,各项核算方法、核算原则、报表的构成也基本一致。净资产、结余、所有者权益、利润实质上是资产与负债以及收入与支出计量的结果,也具有一致性。
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其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双重性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不仅要追求社会效益,即体现出公益性,而且要追求经济效益,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于事业单位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如某些纯粹的公益服务型项目,即使产生负利润,也必须持续下去,此时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对于其他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经营型项目,事业单位则需尽一切可能扩大收益,实现单位利润最大化。通过经营型项目的盈利来弥补公益服务型项目的亏损,并不断积累,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管理的任务具有双重性
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其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既包括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任务,又包括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完成财务制度建设、财务信息、预算管理及财务监督等是两者的共同任务。当事业单位侧重于公益性时,其财务管理任务主要是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依法组织收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当事业單位经营项目主要体现市场性时,其财务管理任务则侧重于筹集资金、组织财务预测、实施财务控制、进行财务分析以及利润分配等。
(三)财务信息具有双重性
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不同于企业,在报告的结构、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其财务信息主要由财务报告来反映。事业单位对内应编制企业财务报告,真实、客观地反映其经营状况,并以此作为财务分析的依据,进而提出改进意见。事业单位对外则应按照事业单位的统一要求,将对内编制的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对应的转换,同时在事业单位统一的会计科目中予以反映,进而编制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以便如实反映其收支状况。
三、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积极完善财务制度
一是要实行完全成本核算,即全面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成本核算,终止事业单位原有的“内部成本核算”。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领导者和财务人员应把完全成本核算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实现以
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要实行企业会计体系,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以企业财务准则为主进行会计核算。同时,对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进行必要的增加或减少,设置统一的、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还应改变事业单位原有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将“计提折旧”引入其中。
(二)加强收入与支出管理
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其收入包括:财政性收入、事业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而经营性收入则是事业单位收入的主渠道,因此要加强对生产经营和有偿服务过程的管理,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来确认销售收入和有偿服务收入。支出包括:缴拨性支出、事业性支出和经营性支出。加强支出管理就必须要划清各类支出的界限,严格执行各项财政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厉行节约,尽可能地节约费用,从而降低成本。此外,还应规范“支出”的会计核算,对费用进行合理的分摊。
(三)提高资产与负债管理水平
对于现金或银行存款的管理,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企业化管理,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对现金管理的相关规定,按时对银行存款进行对账,及时清理未达账项。不定期对存货进行清查盘点,并及时调整账务,确保账实相符。此外,还应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确保账物相符。对于负债的管理,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应当围绕其社会职能来运作,严格控制负债规模,避免盲目扩张。在举债前应认真调研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综合分析投入与回报是否成比例,严格防范负债风险。此外,对负债要进行及时清理和办理结算。
(四)优化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利润为全部收入与全部支出的差额,即事业结余与经营结余的合计数。优化利润管理,就必须合理地确认收入与支出,并进行一系列的账务处理,进而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应按照如下顺序:缴纳所得税;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公益金;如果有投资者,则应当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如有规定,则上交上级主管部门;本单位留存;剩余部分可留存以后年度进行分配。
参考文献
[1] 李卓.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财经大学,2010,6.
[2] 企业财务通则. 2006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财政部令第41号.
作者简介:宋雪飞(1982-),女,山西朔州人,现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责任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