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明确4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玉米的安全性,为指导生产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不同剂量的莠去津、烟嘧磺隆、硝磺草酮和2,4-滴丁酯对玉米的药害症状以及株高和鲜重的影响。[结果]莠去津在推荐剂量0.5~5.0倍用量下对玉米的安全性较高;硝磺草酮在推荐剂量3.0~5.0倍用量下,叶片产生药害症状,但药后30 d药害症状能够自行缓解,对玉米株高和鲜重无显著影响;烟嘧磺隆在推荐剂量3.0~5.0倍用量下对玉米株高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对鲜重无显著影响;2,4-滴丁酯对玉米株高或鲜重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 4种供试茎叶处理除草剂对玉米的安全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莠去津、硝磺草酮、烟嘧磺隆、2,4-滴丁酯。
关键词 玉米安全性;莠去津;烟嘧磺隆;硝磺草酮;2,4-滴丁酯
中图分类号 S48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8-141-02
化学除草是玉米生产中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1]。玉米田除草剂种类众多,按施药方式分为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剂和苗后茎叶处理剂两大类。其中,茎叶处理除草剂具有针对性强、用药适期长、受土壤质地和湿度影响小等优点,在免耕玉米田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生产实践中,农民往往缺乏科学用药知识,为达到更好的除草效果,盲目提高用药量,不仅增加除草成本,还增加了玉米药害的风险。为明确不同除草剂对玉米的安全性,笔者测定了4种常用茎叶处理剂不同剂量对玉米的影响,旨在为指导生产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植物。夏玉米品种为“先玉335”。
1.1.2 供试药剂。4种供试药剂详见表1。
1.2 方法
1.2.1 玉米的种植及管理。
采用高为20 cm、直径为25 cm的花盆种植玉米,土壤为壤土,肥力上等,pH 7.3。选择饱满且均匀一致的种子播种,每盆8粒,播种深度为3~4 cm。用药前定苗,每盆5株。试验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试验农场自然条件下进行,温度为19~34 ℃。
1.2.2 试验处理设置及施药方法。
供试药剂为莠去津、烟嘧磺隆、硝磺草酮、2,4-滴丁酯4种除草剂,分别设7个使用剂量,4次重复(表2)。玉米3~4叶期,采用德国产SOLO425型手动喷雾器进行茎叶喷雾,喷雾量为450 L/hm2。
1.2.3 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药后3、7 d观察各处理药害症状;药后15和30 d调查各处理株高、鲜重及药害症状。试验数据用DPS软件Duncan’s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各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茎叶处理除草剂对玉米的药害症状
药后3~7 d,莠去津在推荐剂量0.5~5.0倍用量下对玉米无明显药害症状;烟嘧磺隆在推荐剂量3.0~5.0倍用量下,玉米出现不同程度的褪绿斑,植株长势有所减弱;硝磺草酮在推荐剂量4.0~5.0倍用量下,大部分玉米叶片褪绿,个别叶片白化,植株长势变弱;2,4-滴丁酯在推荐剂量1.0~5.0倍用量下,玉米植株较细弱,有少量药害斑。
2.2 不同茎叶处理除草剂药后15 d对玉米的影响
由表3可知,药后15 d,莠去津在推荐剂量0.5~5.0倍用量下对玉米株高没有显著抑制作用,植株无明显药害症状。烟嘧磺隆推荐剂量0.5~2.0倍用量下对玉米株高没有显著抑制作用,植株无明显药害症状;在3.0~5.0倍用量下,对玉米株高有明显抑制作用,株高抑制率为14.59%~25.23%,药害随用药量的增加而逐渐加重,表现为叶片褪绿黄化,生长变缓。硝磺草酮在推荐剂量0.5~2.0倍用量下对玉米株高无明显影响,植株无明显药害症状;在3.0~5.0倍用量下,对玉米株高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叶片白化。2,4-滴丁酯在推荐剂量0.5~2.0倍用量下对玉米株高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植株无明显药害症状;在3.0~5.0倍用量下,对玉米株高有显著抑制作用,株高抑制率为15.19%~24.97%,植株细弱,部分叶尖干枯、折弯,茎基部及气生根变粗。
2.3 不同茎叶处理除草剂药后30 d对玉米的影响
由表4可知,药后30 d,莠去津在推荐剂量0.5~5.0倍用量下,玉米无明显药害症状,对株高和鲜重均无显著抑制作用。烟嘧磺隆在推荐剂量0.5~4.0倍用量下对株高和鲜重均无显著抑制作用;5.0倍用量下,对玉米株高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为17.40%,但对鲜重无显著影响;植株下部叶片黄化,新出叶片叶色正常。硝磺草酮在推荐剂量0.5~5.0倍用量下,植株全部恢复生长,叶片伸展,叶宽、叶色、株高和鲜重均同对照无显著差异或好于对照。2,4-滴丁酯在推荐剂量0.5倍用量下对株高和鲜重均无显著抑制作用;1.0~2.0倍用量下,对玉米鲜重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0.51%~24.98%,对株高无显著影响;在推荐剂量3.0~5.0倍用量下,对玉米株高和鲜重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16.39%~29.16%和35.58%~50.70%,药害比15 d时更加明显,叶片卷曲呈筒状,根部膨大,部分植株从茎基部折断。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对不同茎叶处理除草剂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异。在推荐剂量为0.5~5.0倍用量下,莠去津对玉米株高和鲜重均无显著影响,安全性高;硝磺草酮高剂量下使玉米叶片褪绿或白化,但是随着植株的进一步生长,药害症状能够自行缓解;烟嘧磺隆高剂量下对玉米株高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对鲜重无显著影响;2,4-滴丁酯在推荐剂量1.0~5.0倍用量下对玉米株高或鲜重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不同玉米品种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差异很大,胡超[2]采用室外盆栽生测法比较了50种不同春玉米品种对烟嘧磺隆的敏感性差异,结果显示,在烟嘧磺隆大田常规用量60 g a.i./hm2下,“先玉335”等8个品种对该药较敏感,与该试验结果一致。孙约兵等[3]测得硝磺草酮在玉米植株上的残留消解半衰期为2.97~3.07 d,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为3.51~3.83 d,说明硝磺草酮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上均属于易降解农药。该试验硝磺草酮药害症状也得以自主缓解,最终玉米植株鲜重未受到影响,但未对其产量进行测定,应进一步进行试验。莠去津的用药量较高,长期大量使用会给下茬作物造成影响[4],因此,生产上应适量用药,不要盲目加大用药量,以免造成潜在药害。
参考文献
[1] 潘亚清.我国农田化学除草现状及综合防治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6(6):42-43.
[2] 胡超.春玉米对烟嘧磺隆敏感性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1.
[3] 孙约兵,徐应明,孙扬,等.新型除草剂硝磺草酮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及降解行为[J].环境化学,2013,32(1):144-149.
[4] 吕德滋,李洪杰,李香菊,等.冬小麦对除草剂莠去津反应敏感性及其遗传控制[J].华北农学报,2000,15(3):55-60.
关键词 玉米安全性;莠去津;烟嘧磺隆;硝磺草酮;2,4-滴丁酯
中图分类号 S48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8-141-02
化学除草是玉米生产中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1]。玉米田除草剂种类众多,按施药方式分为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剂和苗后茎叶处理剂两大类。其中,茎叶处理除草剂具有针对性强、用药适期长、受土壤质地和湿度影响小等优点,在免耕玉米田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生产实践中,农民往往缺乏科学用药知识,为达到更好的除草效果,盲目提高用药量,不仅增加除草成本,还增加了玉米药害的风险。为明确不同除草剂对玉米的安全性,笔者测定了4种常用茎叶处理剂不同剂量对玉米的影响,旨在为指导生产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植物。夏玉米品种为“先玉335”。
1.1.2 供试药剂。4种供试药剂详见表1。
1.2 方法
1.2.1 玉米的种植及管理。
采用高为20 cm、直径为25 cm的花盆种植玉米,土壤为壤土,肥力上等,pH 7.3。选择饱满且均匀一致的种子播种,每盆8粒,播种深度为3~4 cm。用药前定苗,每盆5株。试验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试验农场自然条件下进行,温度为19~34 ℃。
1.2.2 试验处理设置及施药方法。
供试药剂为莠去津、烟嘧磺隆、硝磺草酮、2,4-滴丁酯4种除草剂,分别设7个使用剂量,4次重复(表2)。玉米3~4叶期,采用德国产SOLO425型手动喷雾器进行茎叶喷雾,喷雾量为450 L/hm2。
1.2.3 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药后3、7 d观察各处理药害症状;药后15和30 d调查各处理株高、鲜重及药害症状。试验数据用DPS软件Duncan’s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各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茎叶处理除草剂对玉米的药害症状
药后3~7 d,莠去津在推荐剂量0.5~5.0倍用量下对玉米无明显药害症状;烟嘧磺隆在推荐剂量3.0~5.0倍用量下,玉米出现不同程度的褪绿斑,植株长势有所减弱;硝磺草酮在推荐剂量4.0~5.0倍用量下,大部分玉米叶片褪绿,个别叶片白化,植株长势变弱;2,4-滴丁酯在推荐剂量1.0~5.0倍用量下,玉米植株较细弱,有少量药害斑。
2.2 不同茎叶处理除草剂药后15 d对玉米的影响
由表3可知,药后15 d,莠去津在推荐剂量0.5~5.0倍用量下对玉米株高没有显著抑制作用,植株无明显药害症状。烟嘧磺隆推荐剂量0.5~2.0倍用量下对玉米株高没有显著抑制作用,植株无明显药害症状;在3.0~5.0倍用量下,对玉米株高有明显抑制作用,株高抑制率为14.59%~25.23%,药害随用药量的增加而逐渐加重,表现为叶片褪绿黄化,生长变缓。硝磺草酮在推荐剂量0.5~2.0倍用量下对玉米株高无明显影响,植株无明显药害症状;在3.0~5.0倍用量下,对玉米株高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叶片白化。2,4-滴丁酯在推荐剂量0.5~2.0倍用量下对玉米株高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植株无明显药害症状;在3.0~5.0倍用量下,对玉米株高有显著抑制作用,株高抑制率为15.19%~24.97%,植株细弱,部分叶尖干枯、折弯,茎基部及气生根变粗。
2.3 不同茎叶处理除草剂药后30 d对玉米的影响
由表4可知,药后30 d,莠去津在推荐剂量0.5~5.0倍用量下,玉米无明显药害症状,对株高和鲜重均无显著抑制作用。烟嘧磺隆在推荐剂量0.5~4.0倍用量下对株高和鲜重均无显著抑制作用;5.0倍用量下,对玉米株高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为17.40%,但对鲜重无显著影响;植株下部叶片黄化,新出叶片叶色正常。硝磺草酮在推荐剂量0.5~5.0倍用量下,植株全部恢复生长,叶片伸展,叶宽、叶色、株高和鲜重均同对照无显著差异或好于对照。2,4-滴丁酯在推荐剂量0.5倍用量下对株高和鲜重均无显著抑制作用;1.0~2.0倍用量下,对玉米鲜重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0.51%~24.98%,对株高无显著影响;在推荐剂量3.0~5.0倍用量下,对玉米株高和鲜重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16.39%~29.16%和35.58%~50.70%,药害比15 d时更加明显,叶片卷曲呈筒状,根部膨大,部分植株从茎基部折断。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对不同茎叶处理除草剂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异。在推荐剂量为0.5~5.0倍用量下,莠去津对玉米株高和鲜重均无显著影响,安全性高;硝磺草酮高剂量下使玉米叶片褪绿或白化,但是随着植株的进一步生长,药害症状能够自行缓解;烟嘧磺隆高剂量下对玉米株高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对鲜重无显著影响;2,4-滴丁酯在推荐剂量1.0~5.0倍用量下对玉米株高或鲜重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不同玉米品种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差异很大,胡超[2]采用室外盆栽生测法比较了50种不同春玉米品种对烟嘧磺隆的敏感性差异,结果显示,在烟嘧磺隆大田常规用量60 g a.i./hm2下,“先玉335”等8个品种对该药较敏感,与该试验结果一致。孙约兵等[3]测得硝磺草酮在玉米植株上的残留消解半衰期为2.97~3.07 d,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为3.51~3.83 d,说明硝磺草酮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上均属于易降解农药。该试验硝磺草酮药害症状也得以自主缓解,最终玉米植株鲜重未受到影响,但未对其产量进行测定,应进一步进行试验。莠去津的用药量较高,长期大量使用会给下茬作物造成影响[4],因此,生产上应适量用药,不要盲目加大用药量,以免造成潜在药害。
参考文献
[1] 潘亚清.我国农田化学除草现状及综合防治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6(6):42-43.
[2] 胡超.春玉米对烟嘧磺隆敏感性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1.
[3] 孙约兵,徐应明,孙扬,等.新型除草剂硝磺草酮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及降解行为[J].环境化学,2013,32(1):144-149.
[4] 吕德滋,李洪杰,李香菊,等.冬小麦对除草剂莠去津反应敏感性及其遗传控制[J].华北农学报,2000,15(3):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