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语言鉴赏题是阅读中难度最高的题目,常常令同学们觉得无从下手。笔者结合不同的题型,探讨解题的思路,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解题思路
解答散文语言鉴赏题时,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先分析命题的指定内容,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与散文的景、情、理、意相结合进行延伸、拓展、发掘、归结、提升。即按照“分析 迁移”的思路进行答题。
1. 鉴赏语言表达技巧型
语言表达技巧一般指语言的修辞手法。做这类题前应细读所指定的语句,分析语句使用的语言表达技巧及其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如200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第20题:
分析文中划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憧憧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象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
通过“分析”找出上述语段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并不难,语段中用了排比、对比、夸张、叠字等手法。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手法中,叠字如“影影憧憧”“岩岩叠叠”等凸显的是雾中古树、山石等具体景物的特点,而其他的手法描写的都是泰山的雾,描绘出雾气的浓重。本题的难处在于“迁移”,即分析这些手法在摹景状物和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结合全文和语段中的“粘稠”等词语的运用,就能体会到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
参考答案: ①通过排比、对比、夸张手法的使用,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②通过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
2. 品味遣字造句精妙型
如199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29题: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吧。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①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不超过26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不超过26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分析”,连用“便”字和“领取”在修辞上属于反复手法。反复的目的是突出某个意思或强调某种感情,在强化文意、制造气势、增强语言节奏、加强抒情效果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迁移”下来,几个“便”字反复强调了时间消逝之快,与时间飞逝之快令作者“一惊”的文中信息相关,是作者感叹的缘起;几个“领取”反复强化了本文的主旨,与如何看待四季轮回、如何面对生活的文中信息相关,与文章的主题——时光易逝,要珍惜光阴,不虚度年华相一致。
参考答案: ①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飞逝。②层层铺开,逐步深入,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
3. 体味语言风格型
如2006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第19题:
解释词语并回答问题。
①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以上两句话以及文中其他类似的语句,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①题中的两个词语均属特殊用法。联系文中第一段室内书满为患的信息,就很容易理解“有电而无视”这个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即书挤占了地方,家里连电视都看不了。“意识先于存在”本不是生活中的常用语,回顾前文“殊不知,我的整理反而打乱了他的秩序——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找……”等信息,便可理解其表达的是人找不到东西时的自嘲。
第②题是在第①题的基础上考查对语言的鉴赏,也就是“迁移”的过程。要求同学们品味第①题中两个词语临时活用产生的效果,然后体认作品整体的语言风格。审清题意,再联系作者的身份、职业,便不难得出“幽默、风趣、富于书卷气”等语言特点了。
参考答案: ①“有电而无视”将“电视”一词分拆开来使用,表现了家里虽有电视却常常不能看的尴尬。
“意识先于存在”化用哲学术语,是说东西已经被挪动了位置,自己仍然按照先前的记忆去找,自然找不到了。
②幽默(风趣、诙谐),富于书卷气。(符合人物的修养和性格即可)
二、解题时应具备的知识积累
解答语言鉴赏类的题目时,除了要掌握以上解题思路外,平时还要注意积累答题时需用到的知识。
1. 熟悉作家及其散文的风格
同学们要经常阅读一些名家散文,熟悉他们的语言风格。如冰心的柔美隽丽,朱自清的绵密醇厚,叶圣陶的清淡平实,徐志摩的繁复浓丽,巴金的热情坦诚,孙犁的真中显美,汪曾祺的融奇崛于平淡,余光中的雅致端丽,周涛的气势磅礴……语言风格的不同,是由作家的美学追求、艺术个性不同造成的。周作人的散文语言舒缓、自然、冲淡、隽永,这与他的处世哲学、生活趣味有关。徐志摩的散文语言华丽、繁复、奔放、自由,无疑是他张扬性格和诗人气质的反映。了解这些,对具体作品的阅读大有助益。
当然,语言最终是为内容服务的。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固然与一个作家的美学风格密切相关,但也是由散文所描写的对象、内容决定的。同是朱自清的作品,《绿》《春》等散文的语言是华美绚丽、富有诗情画意的,《背影》《给亡妇》等则显得简约质朴,《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深沉含蓄的,而《执政府大屠杀记》却表现出激动、悲愤的色彩。
2. 熟悉常用的答题用语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引用、对比、衬托、渲染、象征、反语等。
鉴赏散文遣字造句的精妙时,可结合文字的整齐之美、参差之美、回环之美、形象之美、色彩之美、音韵之美、哲理之美。
熟悉鉴赏散文语句变化多姿的话语,如: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流美洒脱,等等。
答题时,还应自觉追求语言表述的简洁优美。倘若答题的语言平淡呆板、拖沓冗长,就会将意蕴深邃、文采斐然的美文表述得索然无味,毫无魅力。
一、解题思路
解答散文语言鉴赏题时,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先分析命题的指定内容,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与散文的景、情、理、意相结合进行延伸、拓展、发掘、归结、提升。即按照“分析 迁移”的思路进行答题。
1. 鉴赏语言表达技巧型
语言表达技巧一般指语言的修辞手法。做这类题前应细读所指定的语句,分析语句使用的语言表达技巧及其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如200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第20题:
分析文中划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憧憧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象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
通过“分析”找出上述语段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并不难,语段中用了排比、对比、夸张、叠字等手法。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手法中,叠字如“影影憧憧”“岩岩叠叠”等凸显的是雾中古树、山石等具体景物的特点,而其他的手法描写的都是泰山的雾,描绘出雾气的浓重。本题的难处在于“迁移”,即分析这些手法在摹景状物和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结合全文和语段中的“粘稠”等词语的运用,就能体会到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
参考答案: ①通过排比、对比、夸张手法的使用,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②通过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
2. 品味遣字造句精妙型
如199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29题: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吧。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①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不超过26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不超过26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分析”,连用“便”字和“领取”在修辞上属于反复手法。反复的目的是突出某个意思或强调某种感情,在强化文意、制造气势、增强语言节奏、加强抒情效果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迁移”下来,几个“便”字反复强调了时间消逝之快,与时间飞逝之快令作者“一惊”的文中信息相关,是作者感叹的缘起;几个“领取”反复强化了本文的主旨,与如何看待四季轮回、如何面对生活的文中信息相关,与文章的主题——时光易逝,要珍惜光阴,不虚度年华相一致。
参考答案: ①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飞逝。②层层铺开,逐步深入,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
3. 体味语言风格型
如2006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第19题:
解释词语并回答问题。
①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以上两句话以及文中其他类似的语句,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①题中的两个词语均属特殊用法。联系文中第一段室内书满为患的信息,就很容易理解“有电而无视”这个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即书挤占了地方,家里连电视都看不了。“意识先于存在”本不是生活中的常用语,回顾前文“殊不知,我的整理反而打乱了他的秩序——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找……”等信息,便可理解其表达的是人找不到东西时的自嘲。
第②题是在第①题的基础上考查对语言的鉴赏,也就是“迁移”的过程。要求同学们品味第①题中两个词语临时活用产生的效果,然后体认作品整体的语言风格。审清题意,再联系作者的身份、职业,便不难得出“幽默、风趣、富于书卷气”等语言特点了。
参考答案: ①“有电而无视”将“电视”一词分拆开来使用,表现了家里虽有电视却常常不能看的尴尬。
“意识先于存在”化用哲学术语,是说东西已经被挪动了位置,自己仍然按照先前的记忆去找,自然找不到了。
②幽默(风趣、诙谐),富于书卷气。(符合人物的修养和性格即可)
二、解题时应具备的知识积累
解答语言鉴赏类的题目时,除了要掌握以上解题思路外,平时还要注意积累答题时需用到的知识。
1. 熟悉作家及其散文的风格
同学们要经常阅读一些名家散文,熟悉他们的语言风格。如冰心的柔美隽丽,朱自清的绵密醇厚,叶圣陶的清淡平实,徐志摩的繁复浓丽,巴金的热情坦诚,孙犁的真中显美,汪曾祺的融奇崛于平淡,余光中的雅致端丽,周涛的气势磅礴……语言风格的不同,是由作家的美学追求、艺术个性不同造成的。周作人的散文语言舒缓、自然、冲淡、隽永,这与他的处世哲学、生活趣味有关。徐志摩的散文语言华丽、繁复、奔放、自由,无疑是他张扬性格和诗人气质的反映。了解这些,对具体作品的阅读大有助益。
当然,语言最终是为内容服务的。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固然与一个作家的美学风格密切相关,但也是由散文所描写的对象、内容决定的。同是朱自清的作品,《绿》《春》等散文的语言是华美绚丽、富有诗情画意的,《背影》《给亡妇》等则显得简约质朴,《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深沉含蓄的,而《执政府大屠杀记》却表现出激动、悲愤的色彩。
2. 熟悉常用的答题用语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引用、对比、衬托、渲染、象征、反语等。
鉴赏散文遣字造句的精妙时,可结合文字的整齐之美、参差之美、回环之美、形象之美、色彩之美、音韵之美、哲理之美。
熟悉鉴赏散文语句变化多姿的话语,如: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流美洒脱,等等。
答题时,还应自觉追求语言表述的简洁优美。倘若答题的语言平淡呆板、拖沓冗长,就会将意蕴深邃、文采斐然的美文表述得索然无味,毫无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