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抗日战争历经八年艰苦卓绝的作战,在国际国内反法西斯正义合力的打击下,侵华日军战败投降。中国军民在落后的武器装备、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何以能有效地打击日本侵略军?我们特将群众性的爆破运动——人民地雷战呈现于此。
人民地雷战大幕拉开
1940年8月八路军的百团大战给侵华日寇沉重有力的打击,日寇发觉共产党八路军对其后方的致命威胁,便对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想瓦解抗日根据地,剿灭共产党的抗日武装。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艰苦而残酷的阶段。日军在军事上频繁“扫荡”,五里修碉堡三里建炮楼,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大幅缩小;经济上严密封锁根据地,并灭绝人性地决堤放水制造水灾;加之旱灾蝗灾来袭,太行山区及周边地区颗粒无收,抗日军民不得不以野菜充饥,各种物资奇缺。一时间日军气焰嚣张。面对这种战局,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刘鼎在1941年3月向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建议:开展群众性爆破运动——人民地雷战。
刘鼎回忆录中记述:“手榴弹、地雷是抗日战争中根据地军民用以阻击杀伤敌人的重要武器。开始由军工部柳沟铁厂制造。随着抗日游击战争规模的扩大,一个工厂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战争需要。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炸弹生产要力求充足’和要‘普遍设立炸弹制造厂’的指示精神,我参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闽浙赣地区由地方政府设立地雷部和组织地雷生产的经验,1941年3月向彭副总司令提出发展军工生产的建议。建议的基本内容是:‘军工部集中力量生产枪/弹、50小炮、炮弹和火aaa药,重点供应主力部队;军分区组织制造手榴弹,每个军分区成立一个手榴弹厂,干部和技术骨干由军工部选派;地方政府以县为单位,组织地雷生产,军工部负责技术指导,培训骨干并供应雷管,在解放区普及地雷制造技术,发动民众开展爆破运动。’彭副总司令高兴地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亲自进行动员,在各抗日根据地开展群众爆破运动。”
1941年6月23日朱德、彭德怀发出大量制造地雷的训令:“各兵团首长:在保卫根据地,阻止敌人到处烧杀,封锁敌人据点,破坏敌寇交通等,地雷有极大的作用。在平原水网地区鱼雷具有同样的功效。各军区、军分区、工厂应迅速研究按具体环境大批制造各种样式的地雷和鱼雷,并普遍训练部队和游击队员、民兵使用,望将研究结果、制造情形随时电告。”
解决原材料及工艺是关键
制造枪炮、枪弹、炮弹、手榴弹、炸弹和地雷,原材料供给是关键。老军工高原是八路军军工部柳沟铁厂的厂长,自1939年他就带领铁厂全体职工,因地制宜利用土法炼铁工艺生产军工产品的原料,领导并参与手榴弹、地雷以及制酸、制炸药等军火武器用品的研发和生产。老军工高原记述:“刘鼎同志到军工部,第一站就是来柳沟铁厂视察资源和原材料生产情况,特别是对武乡县传统的‘方炉坩锅两锻炼铁法’和高平县传统的‘小薄坩埚一次炼成坨铁法’进行观察比较,十分认真。他提出改进炼铁方法,加大坩埚容量,使每方炉坩埚生铁产量由几百斤增长十数倍,解决了手榴弹、地雷、炮弹原料的基本供给问题。他认为根据地制造枪炮弹药并不是最困难,关键是‘前缘工业’——为军火产品生产原材料的工业。他说:‘前缘工业才是根据地军工生产的重要内容’。同时,刘鼎部长设想进一步改进方炉坩埚生产灰口铁、在翻砂铸造弹体时加熟铁或钢圈解决机床加工难题,但这种方法很难批量生产。他就派我找有经验、见识广的铸造师傅,刘鼎与老师傅一起边讨论边试验,一次孙兆喜师傅偶然提起用铁皮箱封装铸件加热焖火,再自然冷却,变成可切削加工的锻铁块。刘鼎同志抓住这个想法不放,他不来柳沟厂时,就派我督促大胆试验,以后刘部长又令工程处留德冶金专家陆达同志驻厂,土洋结合,终于研制成功土窑式焖火炉,解决了弹体机加工的困难,为各根据地生产规格化的炮弹体打开新局面。”刘鼎还亲自编写了《手榴弹炸钢轨法》,亲自讲解、传授爆破技术,亲自示范操作,确保铁路道轨原材料供应,满足炮筒生产急需。高原写道:“刘鼎同志又在柳沟到黄崖洞之间的显王村建起了一个以铁路道轨为原料的锻钢厂,……武器原料就是这样一一加以解决了。”
爆破运动离不开炸药和发射药。老军工高原记述:“柳沟工厂生产的手榴弹、地雷、迫击炮弹,装填的都是黑色炸药,发射药也是配方不全的黑色火药。刘鼎部长来了以后,下决心闯难关,创建制造黄色炸药所需的制酸工业,使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相结合,引导、支持、鼓励他们大胆试验大胆创新,借鉴铅室法制酸原理因地制宜创造成功‘缸室法’制酸……,经过艰苦攻关直至生产出烈性炸药、雷汞、硝化甘油、硝化棉、无烟火药、双基无烟火药等。……在百步蛟村建立化学厂,专门生产各种烈性炸药。……柳沟铁厂有制造手榴弹、地雷的两位老师傅石成玉和教玉孚。刘鼎同志为改进手榴弹质量经常来柳沟,每次出差到柳沟几乎日夜和两位老师傅切磋技术,和老师傅一起制模翻砂,把圆柱形手榴弹弹体改成带小四方格花纹的鸡蛋形。改进拉火配方,加装防潮防爆安全帽,改进工艺,控制爆炸时间,直到质量稳定,批量生产。”
在军工部1940、1941年炸弹生产报告中刘鼎写道:“……1939年还是试验品,1940年才开始成为大批的产品。这些产品作用颇小,炸破力弱,八路军一般看不中。1940年四、五月加以彻底的研究予以改造,虽然当时因此而延误了一些产品,但从此以后质量、数量均有进步。深受战士们的欢迎。”
老军工唐成仪与梅岭记述:“太行山地区的地雷生产是从制造手榴弹开始的。……刘鼎同志任军工部部长以后,十分重视手榴弹和地雷的生产。1939年底,这一时期生产的手榴弹瞎火多,爆炸力弱,有时只能炸成两半。1940年5月刘鼎任职之后,开始研究整顿手榴弹的质量和工艺,……刘鼎选调技术干部、老技工在柳沟铁厂,同心协力调查研究试验、实弹测试,拟定出军工产品的标准图样、规格、生产技术工艺、产品质量标准、战术技术性能以及用工用料等的定量限额,改进工艺流程,从而试制出制式化手榴弹,不仅提高了产量、质量、爆破杀伤威力,而且还便于组织生产,降低人力物力的消耗,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改进后的手榴弹质量大大提高,深受部队的欢迎。从1940年6月开始,除10月份因敌人扫荡停产外,下半年就生产了71985枚。……柳沟铁厂生产的手榴弹质量稳定后,刘鼎着手帮助各军分区手榴弹厂提高质量,稳定生产。首先,向各军分区手榴弹厂分发了制式手榴弹的标准图样、零配件、发火管、炸药配比、装配防潮等工艺规程,并派去老师傅作技术顾问。其次,各军分区手榴弹厂所需雷管及当地难以公开购得的原材料,按计划由军工部供应,这样大大促进提高了各军分区手榴弹厂的生产。”
人民地雷战大幕拉开
1940年8月八路军的百团大战给侵华日寇沉重有力的打击,日寇发觉共产党八路军对其后方的致命威胁,便对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想瓦解抗日根据地,剿灭共产党的抗日武装。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艰苦而残酷的阶段。日军在军事上频繁“扫荡”,五里修碉堡三里建炮楼,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大幅缩小;经济上严密封锁根据地,并灭绝人性地决堤放水制造水灾;加之旱灾蝗灾来袭,太行山区及周边地区颗粒无收,抗日军民不得不以野菜充饥,各种物资奇缺。一时间日军气焰嚣张。面对这种战局,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刘鼎在1941年3月向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建议:开展群众性爆破运动——人民地雷战。
刘鼎回忆录中记述:“手榴弹、地雷是抗日战争中根据地军民用以阻击杀伤敌人的重要武器。开始由军工部柳沟铁厂制造。随着抗日游击战争规模的扩大,一个工厂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战争需要。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炸弹生产要力求充足’和要‘普遍设立炸弹制造厂’的指示精神,我参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闽浙赣地区由地方政府设立地雷部和组织地雷生产的经验,1941年3月向彭副总司令提出发展军工生产的建议。建议的基本内容是:‘军工部集中力量生产枪/弹、50小炮、炮弹和火aaa药,重点供应主力部队;军分区组织制造手榴弹,每个军分区成立一个手榴弹厂,干部和技术骨干由军工部选派;地方政府以县为单位,组织地雷生产,军工部负责技术指导,培训骨干并供应雷管,在解放区普及地雷制造技术,发动民众开展爆破运动。’彭副总司令高兴地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亲自进行动员,在各抗日根据地开展群众爆破运动。”
1941年6月23日朱德、彭德怀发出大量制造地雷的训令:“各兵团首长:在保卫根据地,阻止敌人到处烧杀,封锁敌人据点,破坏敌寇交通等,地雷有极大的作用。在平原水网地区鱼雷具有同样的功效。各军区、军分区、工厂应迅速研究按具体环境大批制造各种样式的地雷和鱼雷,并普遍训练部队和游击队员、民兵使用,望将研究结果、制造情形随时电告。”
解决原材料及工艺是关键
制造枪炮、枪弹、炮弹、手榴弹、炸弹和地雷,原材料供给是关键。老军工高原是八路军军工部柳沟铁厂的厂长,自1939年他就带领铁厂全体职工,因地制宜利用土法炼铁工艺生产军工产品的原料,领导并参与手榴弹、地雷以及制酸、制炸药等军火武器用品的研发和生产。老军工高原记述:“刘鼎同志到军工部,第一站就是来柳沟铁厂视察资源和原材料生产情况,特别是对武乡县传统的‘方炉坩锅两锻炼铁法’和高平县传统的‘小薄坩埚一次炼成坨铁法’进行观察比较,十分认真。他提出改进炼铁方法,加大坩埚容量,使每方炉坩埚生铁产量由几百斤增长十数倍,解决了手榴弹、地雷、炮弹原料的基本供给问题。他认为根据地制造枪炮弹药并不是最困难,关键是‘前缘工业’——为军火产品生产原材料的工业。他说:‘前缘工业才是根据地军工生产的重要内容’。同时,刘鼎部长设想进一步改进方炉坩埚生产灰口铁、在翻砂铸造弹体时加熟铁或钢圈解决机床加工难题,但这种方法很难批量生产。他就派我找有经验、见识广的铸造师傅,刘鼎与老师傅一起边讨论边试验,一次孙兆喜师傅偶然提起用铁皮箱封装铸件加热焖火,再自然冷却,变成可切削加工的锻铁块。刘鼎同志抓住这个想法不放,他不来柳沟厂时,就派我督促大胆试验,以后刘部长又令工程处留德冶金专家陆达同志驻厂,土洋结合,终于研制成功土窑式焖火炉,解决了弹体机加工的困难,为各根据地生产规格化的炮弹体打开新局面。”刘鼎还亲自编写了《手榴弹炸钢轨法》,亲自讲解、传授爆破技术,亲自示范操作,确保铁路道轨原材料供应,满足炮筒生产急需。高原写道:“刘鼎同志又在柳沟到黄崖洞之间的显王村建起了一个以铁路道轨为原料的锻钢厂,……武器原料就是这样一一加以解决了。”
爆破运动离不开炸药和发射药。老军工高原记述:“柳沟工厂生产的手榴弹、地雷、迫击炮弹,装填的都是黑色炸药,发射药也是配方不全的黑色火药。刘鼎部长来了以后,下决心闯难关,创建制造黄色炸药所需的制酸工业,使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相结合,引导、支持、鼓励他们大胆试验大胆创新,借鉴铅室法制酸原理因地制宜创造成功‘缸室法’制酸……,经过艰苦攻关直至生产出烈性炸药、雷汞、硝化甘油、硝化棉、无烟火药、双基无烟火药等。……在百步蛟村建立化学厂,专门生产各种烈性炸药。……柳沟铁厂有制造手榴弹、地雷的两位老师傅石成玉和教玉孚。刘鼎同志为改进手榴弹质量经常来柳沟,每次出差到柳沟几乎日夜和两位老师傅切磋技术,和老师傅一起制模翻砂,把圆柱形手榴弹弹体改成带小四方格花纹的鸡蛋形。改进拉火配方,加装防潮防爆安全帽,改进工艺,控制爆炸时间,直到质量稳定,批量生产。”
在军工部1940、1941年炸弹生产报告中刘鼎写道:“……1939年还是试验品,1940年才开始成为大批的产品。这些产品作用颇小,炸破力弱,八路军一般看不中。1940年四、五月加以彻底的研究予以改造,虽然当时因此而延误了一些产品,但从此以后质量、数量均有进步。深受战士们的欢迎。”
老军工唐成仪与梅岭记述:“太行山地区的地雷生产是从制造手榴弹开始的。……刘鼎同志任军工部部长以后,十分重视手榴弹和地雷的生产。1939年底,这一时期生产的手榴弹瞎火多,爆炸力弱,有时只能炸成两半。1940年5月刘鼎任职之后,开始研究整顿手榴弹的质量和工艺,……刘鼎选调技术干部、老技工在柳沟铁厂,同心协力调查研究试验、实弹测试,拟定出军工产品的标准图样、规格、生产技术工艺、产品质量标准、战术技术性能以及用工用料等的定量限额,改进工艺流程,从而试制出制式化手榴弹,不仅提高了产量、质量、爆破杀伤威力,而且还便于组织生产,降低人力物力的消耗,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改进后的手榴弹质量大大提高,深受部队的欢迎。从1940年6月开始,除10月份因敌人扫荡停产外,下半年就生产了71985枚。……柳沟铁厂生产的手榴弹质量稳定后,刘鼎着手帮助各军分区手榴弹厂提高质量,稳定生产。首先,向各军分区手榴弹厂分发了制式手榴弹的标准图样、零配件、发火管、炸药配比、装配防潮等工艺规程,并派去老师傅作技术顾问。其次,各军分区手榴弹厂所需雷管及当地难以公开购得的原材料,按计划由军工部供应,这样大大促进提高了各军分区手榴弹厂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