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护生养成教育,全面提高实习就业质量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yunm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临床实习成为医院和用人单位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个关键的渠道,如何提高学生的实习就业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发现,从学生入学到临床实习,开展切实有效的养成教育成为解决问题的有力途径。
  关键词:养成教育 实习就业 临床实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216-01
  高校护理专业的学生一般采取在校专科学习两年,本科学习三年,一年临床实习的教育模式。临床实习成为每个护生参加工作之前的第一重要关口,是将来就业的一个热身,在这个过程中护生能够熟悉职场紧张繁忙的氛围,又能将学习的理论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本领操作。同时,临床实习也是医院和用人单位考察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个最为关键的渠道。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实习就业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习过程中,经常有学生不能圆满完成实习任务,会出现提前离岗或者中止实习的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找工作需要请假,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缺乏準确就业定向、操作技能不过关等原因会导致就业失败并且浪费大量的实习时间。为了能保证实习进度,同时还能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笔者认为从护生在校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精神,转变择业就业观念,提高自身就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成为提高就业质量的有效保证。
  1 营造职业环境氛围,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行为习惯一经养成就具有稳定性,会内化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终身受益。高校是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为了使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高校应该创建具有职业氛围的育人环境。根据课程的设置,将实验室模拟成为医院的内外科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抢救室等,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对将来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提前掌握临床中需要掌握的技术要领,缩短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学习时间,使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机动时间来安排就业等相关事宜。同时护理学院通过实施学校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使学生对今后的工作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通过用人单位的宣讲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在职场哪些可以做,哪些坚决不可以做,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根据多年毕业生实习就业跟踪反馈调查发现,一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在临床实习的时候能够很快完成由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换,能够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担负起护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得到了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的好评,从而提高自己求职就业的效率。
  2 纠正错误的思维模式,确保学生准确定位就业方向
  护理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决定了护生毕业后的工作性质是临床操作,并且要从最基层做起,但是每年的毕业生都有相当一部分对自己的工作定位不准确。有的同学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只是一味地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好的薪酬和职位而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仅仅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学生,需要有多年的临床经验,方能胜任一些职位。因而对用人单位的要求不满意,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习惯,需要教育者尤其是毕业班的辅导员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运用辨证思维和一分为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帮助学生分析自我,了解自我,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盲目择业观念。教育护生要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在临床实习阶段完善自己的理论和技术操作,学会衡量自己综合素质的高低,分析好就业市场的用人需求。依据这些内在和外在条件去比照,自己做什么工作比较适合。从而有的放矢地去寻找合适的岗位,减少由于找工作而耽误的临床实习时间。
  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拥有良好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是一种由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作风等要素构成的精神模式,是我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职业生涯中的集中体现[1]。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整体不高,如何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就必须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教育广大护生要秉承医学生的誓言,将救死扶伤成为毕生的职业理想信念;通过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和规律,启发学生要有忧患意识、竞争意识,要培养自身的“敬业、奉献、乐业、合作、重业、创新”的职业态度;通过临床实习身临其境地接触患者,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和职业责任意识;通过在临床实践带教老师的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无论身在何处,都要钟爱自己选择的职业,无论今后发展顺利与否,都要坚守职业操守,唯有坚持才能具有在任何岗位上拿得起,放得下的职业作风。
  4 严把专业技能考核,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医院和社会对护理人员提出的要求是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熟练地操作技术。专业技能训练是护理专业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在高校学习中所培养并内化的知识、技能以及社交等能力,在就业市场上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2]”对于护理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来讲,理论知识的学习大同小异,更多的是临床技能操作水平的高低。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学校的教育者应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前的阶段性技能训练力度和技能考核力度。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必须进行重修,直至考核合格方可下临床实习。通过这一要求,使学生深刻意识到掌握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让他们明确“学历不等于能力”。同时在加强考核力度的同时,教育者要根据目前医院临床技术发展的程度和水平,设计实验技能考核,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掌握临床上的先进技术,从而在就业环节上体现了自身的价值性、独特性和优势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彭玉柱,张宝明,徐秀敏.浅析企业职业精神建设[J].煤炭经济研究,2010(3):74-75.
  [2] 余冠军,肖友平.略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8):38-39.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的生活方式干预在改善糖尿病前期个体的饮食、运动行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前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肾上腺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例正常肾上腺和10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病变(肾上腺增生4例,无功能肾上腺腺瘤3例,肾上腺转移瘤3例)进行多层CT灌
目的探讨间接法下忮深静脉CT成像中对比刺的用量。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2年8月间的8名患者进行经验法对比剂用量后的下肢深静脉成像。对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间的13名患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