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bje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曾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的文学也是以诗歌作为根基,各种文学体裁无不渗透着诗歌的养分,以一种新的姿态或方式来歌哭心灵。然而今天,我们有一丝的失落,语文课上的诗意越来越少;我们有一点愧疚,前辈的辉煌无法超越;我们有一些沉重,诗歌教学的任重而道远。
  《沁园春•长沙》是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第一个模块“向青春举杯”里面的第一首词,也是课本里唯一的一首旧体新词,更是高一学生走进语文课堂的第一站,它的意义非凡。
  教学前我根据词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激情,读出壮志,在朗读中感受,在朗读中品味。
  2.仔细品味,品出词中丰富的意象,并展开丰富的联想。
  3.结合背景,领悟作者激越的情感,感受作者胸中的豪情。
  4.总结规律,体验创作乐趣,激发学生对词的兴趣。
  教学方法:学生自由朗读、品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为辅。
  教学过程:贯穿“读”、“品”、“悟”,三者相辅相成。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具体实施环节:
  
  一
  
  “读” 是诗歌教学的灵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诗要反复的吟,词要低回的诵,吟诵是开启诗歌大门的钥匙。”“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是这个道理。
  第一步,学生自读,“以读代讲”。此过程可以解决字音,及初步的感知全词感情,让学生与文本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自由的对话。老师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不可贪快。
  第二步,学生朗读,“文本体验”。老师提醒注意节奏和情感,这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来的效果具有普遍的意义,读完老师应进行及时点拨。比如:“看”和“恰”两个领字停顿应加长,注意重读的词语,还有情感的变化(上片“看”字后面的七句应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下片“恰”字后面七句应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之感)。
  第三步,老师范读,“充分展示”。教师的示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应该有所准备,充分展现阅读水平。学生再次感受文本,然后整体朗读,此时应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气势感情。
  第四步,针对扫读,“寻找真知”。这个过程,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词中的基本意象(山、林、江、舸、鹰、鱼等),理清层次,概述词的大体内容等等。
  
  二
  
  “品”是建立在读词基础之上的更深境界。三“口”为品,顾名思义这是要求对诗歌的语言要仔细的去咀嚼,再三的回味。
  老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品味词的语言。提问:词人是如何描绘这些意象的,哪些词语用得妙?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探讨,形成答案。
  此时教师就做一个聆听者,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给学生一个畅所欲言的空间,言之成理即可。你会发现学生的思维之花是如此美丽。学生的回答诸如,“鱼翔浅底”的“浅”,既写出水的清澈见底,也反映深秋的天高云淡。“百舸争流”的“争”展现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三
  
  “悟”便是在品味之后的一种沉淀,一种领会,一种提升。《沁园春•长沙》又能让我们悟出什么来呢?
  学生可以探究词的发展以及分类等,延伸到课外学习。
  我们还可以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比如,“词中对比手法的灵活运用的体现”,老师要善于设计问题,来调动学生探究。一个好的问题,其效果往往优于好的答案。
  文中有多处对比,明处对比(色彩对比,动词对比,对两类人态度对比)基本上学生能找出来,而有一个暗处对比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提醒点拨。即文中“万类霜天竞自由”和现实中百姓生存状态进行对比。
  四
  练,我们只有通过具体创作才能检验对“词”的格式掌握情况,更重要的也是我们对“词”这种文体的传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课后的作业,我根据教材上的“写作指导”《激活我们的诗情》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写作训练。“请结合自己有关经历(或社会生活、或自然风景,或个人感悟),以‘沁园春’为词牌填词,题目自拟”,体验词创作的艰辛和乐趣,下次交流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词”兴趣。
其他文献
新课改的实施无疑给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我们在“除旧立新”时,一些传统的优秀的语文教育理念和行之有效方法不应背弃,还要一以贯之地强化。其中,高度重视语感培养,就是不可摒弃且应该发扬光大的传统。  语感,是语文教学之本,读,是语感培养之本。  阅读文学作品需要什么?需要语感。语感是什么?做个类比。读文章需要语感就像唱歌需要乐感一样:乐感强的人,一首歌曲听一两遍,他就能把曲子哼个八九不离十;语感强的
期刊
静夜,江山。  宋兵已经攻到城下了,我不想做无谓的抵抗,我知道敌不过他们。在位十几年来,我觉得自己太没用,我无颜去见自己的父亲,只能这样苟且的活着。  故园,凭栏。  我登上了金陵最高的塔楼,想再看一眼我的故乡。明天我就要离开了,我被封为“违命侯”。因为他们要把我软禁起来,成为那赵氏小儿炫耀的旗帜。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小楼,春水。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在降宋后过的第三个
期刊
几乎每一个语文老师都知道也相信,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非常重要,可是说到如何具体开展课外阅读,可能很多老师较茫然。其中原因很多:学生学业课业繁重,没有太多时间投入课外阅读,这是源的问题;由于课外读物内容包罗万象,学生自觉性又较差,进行课外阅读时经常有违规现象发生,使其他科任教师对学生读课外书有本能的反感情绪,严重的甚至持敌视的态度;学生人数多,阅读面大,思想认识和阅读能力层次又差参不齐,指导起来感觉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是在加强学科教学同时,从实际出发,落实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计划,为每一位学生形成和发展其特长创造条件,不是那种认为蹦蹦跳跳、画画唱唱就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简单的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教学,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能否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就看课堂的教育质量与效益如何,重点看是否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学校实际,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个重
期刊
文题设计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穿越历史的长河,那些文人墨客、帝王将相也无一例外。复杂的生活给予了我们悲苦与喜悦。选取一个人物,古人今人皆可,也可以是自己,写出他(或她)精彩的内心世界。题目自拟。  写作导航  写人时,只有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现出来,才能把人物的性格展现地淋漓尽致,文章才会因之增色。  那么,如何进行心理描写呢? 
期刊
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是一种用时不多,学生能力却如雨后春笋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的有效活动,它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以学生登台演讲为主要方式,形式多样,内容灵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是:每节语文课上课前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到台前演说,提前一天准备,可脱稿也可读稿,师生听完后要发表意见和建议,并
期刊
当审视生命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总有一股力量在左右着人生,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一个人要构筑自己的文化力量需要做许多努力,但最重要的莫过于读书。让孩子们读书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我们师长送给孩子们的一件终生享用的最佳礼物。  《语文新课程标准》说:“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若要问语文成绩好的学
期刊
寒假,级部布置学生共读《西游记》,于是乎,我也抱读《西游记》,前几年曾经读过一遍,为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山万水,万水千山的漫漫目标,上下求索的执着情怀唏嘘不已;今年又重读,加之新版的电视剧《西游记》上映,读来亲切,看来逼真,真乃一大享受!先说说新版的《西游记》与旧版的《西游记》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旧版西游记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塑造鲜活,给我们留下了历久不衰的印象;而新版的西游记人物塑造也是栩栩如生,情景
期刊
中国的语文教育史上,课堂长期以来一直是属于教师一人的“领地”。教师在这块“领地”里主宰一切,自由发挥;而学生只能唯教师之命是从,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受到了严重的抑制。对这一语文课堂教育的弊端,八十年代以来相继涌现出了众多的改良主张,其目的几乎都是为了在课堂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其中,课堂提问教学为众多的教师所接受。这种教学方法的介入,有力地将人们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困境中解放。课堂提问教学最大的优
期刊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从前都有很大的不同,新的理念与实际的有效教学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我们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反映不知道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每天的课堂上,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下面就这次参加新课标的学习与三个多月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如何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是课改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