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水平,应采取的策略为: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对语文“口语交际”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立足于课堂,向课外、校外发展,扩大口语交际训练范围;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c)-0000-00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理念更为明确,这就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进行文明和谐地交流的素养。”
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水平,应采取以下策略:
策略一加强农村教师对语文“口语交际”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农村教师要注意经常学习素质教育的理念,将教学重点从提高学习成绩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际上就是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
其次,农村教师要明确“口语交际”的内涵。过去的教学大纲是将“听”和“说”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分成两个系列,但《语文课程标准》中将两个系列合在一起,改成了“口语交际”,并且赋予了它新的教学内涵:“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它是听与说双向互动、相互影响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听和说的相加。只有实现了互动,口语交际的交际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在互动的口语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
策略二立足于课堂,向课外、校外发展,扩大口语交际训练范围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比书面语言有更强的针对性,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
首先,立足于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根据教材编排内容,精心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愿望。利用幻灯片制作一个或几个图片场景,创设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编故事。或者教师事先叙述一个故事的结尾,让学生想象故事的前一部分。在叙述的过程中,可适当地加入动作表演,引发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趣味性,富有一定情趣内容会把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加或持续;二是要现实性,与生活实际相符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主动表达的能愿得到激发;三是互动性,口语交际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方互动的过程,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时的双向互动。
其次,口语交际教学应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扩大口语交际训练范围。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也就是说,口语交际的训练要立足于课堂,延伸于生活,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提高能力。具体措施有:一是教师做到与学生一起说、一起想,经常与学生共同“拉家常”、聊天,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有“源”而发。尤其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干农活,做家务,放牛割草,挑水找柴,上树摸鸟,下河捉鱼,乃至于撒尿和泥巴,更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起学生的共鸣,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增大口语交际面。二是利用学生的各种群体活动。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不同,多数家庭有两个孩子,而且农村生活很多时候都能以群体方式进行,但这些群体活动往往具有成员的松散性,组成的自发性,发展的随意性,这都免不了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矛盾,免不了要进行沟通、协调和共同工作,这就使语言交流必不可少。
策略三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一种极复杂的综合行为。要完成口语交际,必须有多种能力的参与,如思维能力、听话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情感态度的把握等,多种能力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口语交际的任务。因此,在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中,我们要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如下的训练:
㈠ 训练学生的听话能力
语言中的听话能力跟生理听力不同,它包含听的注意和语言思维等多方面。听话能力的训练包括:①注意力。语音一发即逝,注意力集中,才能获得语音信息;②记忆力。听后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象,才能进一步进行分析理解;③理解力。听得懂是个根本性的问题;④辨析力。能够迅速判断,品评内容和语言的正误优劣。
㈡ 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说话能力的训练包括:①组织内部言语的能力。内部言语是待扩展的言语表达基础;②快速语言编辑能力。为了把内部语言转化成外部有声语言,需要学生积累语言词汇,懂得一定语法规范;③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能力。运用清晰悦耳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有致的节奏,使之声情并茂,增强表达效果。
㈢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口语交际要求交际双方必须思维敏捷,反应灵活,短时间内把自己的意思和情感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可见,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包括:①探究欲望,主动思维意识的形成;②从感知到形象思维的形成;③从从众思维向求异思维过程转变。④归纳与演绎两种逻辑思维的合理运用。
总之,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和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农村教师要强化认识,转变观念,整合资源,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多维度的训练。只有这样并持之以恒,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c)-0000-00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理念更为明确,这就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进行文明和谐地交流的素养。”
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水平,应采取以下策略:
策略一加强农村教师对语文“口语交际”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农村教师要注意经常学习素质教育的理念,将教学重点从提高学习成绩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际上就是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
其次,农村教师要明确“口语交际”的内涵。过去的教学大纲是将“听”和“说”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分成两个系列,但《语文课程标准》中将两个系列合在一起,改成了“口语交际”,并且赋予了它新的教学内涵:“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它是听与说双向互动、相互影响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听和说的相加。只有实现了互动,口语交际的交际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在互动的口语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
策略二立足于课堂,向课外、校外发展,扩大口语交际训练范围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比书面语言有更强的针对性,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
首先,立足于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根据教材编排内容,精心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愿望。利用幻灯片制作一个或几个图片场景,创设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编故事。或者教师事先叙述一个故事的结尾,让学生想象故事的前一部分。在叙述的过程中,可适当地加入动作表演,引发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趣味性,富有一定情趣内容会把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加或持续;二是要现实性,与生活实际相符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主动表达的能愿得到激发;三是互动性,口语交际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方互动的过程,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时的双向互动。
其次,口语交际教学应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扩大口语交际训练范围。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也就是说,口语交际的训练要立足于课堂,延伸于生活,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提高能力。具体措施有:一是教师做到与学生一起说、一起想,经常与学生共同“拉家常”、聊天,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有“源”而发。尤其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干农活,做家务,放牛割草,挑水找柴,上树摸鸟,下河捉鱼,乃至于撒尿和泥巴,更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起学生的共鸣,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增大口语交际面。二是利用学生的各种群体活动。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不同,多数家庭有两个孩子,而且农村生活很多时候都能以群体方式进行,但这些群体活动往往具有成员的松散性,组成的自发性,发展的随意性,这都免不了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矛盾,免不了要进行沟通、协调和共同工作,这就使语言交流必不可少。
策略三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一种极复杂的综合行为。要完成口语交际,必须有多种能力的参与,如思维能力、听话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情感态度的把握等,多种能力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口语交际的任务。因此,在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中,我们要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如下的训练:
㈠ 训练学生的听话能力
语言中的听话能力跟生理听力不同,它包含听的注意和语言思维等多方面。听话能力的训练包括:①注意力。语音一发即逝,注意力集中,才能获得语音信息;②记忆力。听后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象,才能进一步进行分析理解;③理解力。听得懂是个根本性的问题;④辨析力。能够迅速判断,品评内容和语言的正误优劣。
㈡ 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说话能力的训练包括:①组织内部言语的能力。内部言语是待扩展的言语表达基础;②快速语言编辑能力。为了把内部语言转化成外部有声语言,需要学生积累语言词汇,懂得一定语法规范;③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能力。运用清晰悦耳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有致的节奏,使之声情并茂,增强表达效果。
㈢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口语交际要求交际双方必须思维敏捷,反应灵活,短时间内把自己的意思和情感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可见,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包括:①探究欲望,主动思维意识的形成;②从感知到形象思维的形成;③从从众思维向求异思维过程转变。④归纳与演绎两种逻辑思维的合理运用。
总之,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和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农村教师要强化认识,转变观念,整合资源,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多维度的训练。只有这样并持之以恒,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