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将以二年级《小扇子》这一课为例,就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设计和学生作业反馈这几个环节进行反思。
首先谈谈生命课堂理念对于课程评判依据的理解。我校生本课堂理念为“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合作学习,真实有效”。我认为“以生为本”可以作为评判教学目标制定是否符合学情的标准。“以学定教”和“合作学习”可以用来评判教学环节设计是否以学生个体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而“真实有效”则可以评判学生的最终反馈和教师的反馈,了解这一节课学生是否真正进行了目的迁移。
一、“以生为本”的教学目标
从“以生为本”出发制定教学目标,我们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合本班学生认知水平和情感水平的目标。
以二年级美术《小扇子》这一课为例。这是一节设计应用课程,在教材上的作业形式是需要学生了解扇子的文化背景,并且对扇子进行形状的改造和装饰,最后做出一把能够扇风的扇子。最初,我是完全依据这一作業形式来进行制定教学目标的,主要想结合扇子的文化背景和苏州地方特色进行设计,于是就有了第一版的教学目的。
第一版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了解团扇和折扇的基本组成部分,(扇柄,扇面)并做出一把能够扇风并且较为便于携带的扇子;
2.能够了解基本的扇面装饰的功能,并且能够通过装饰扇面表现自己的性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能够初步了解苏扇的文化背景;
2.了解苏扇的装饰文化与人性格之间的关系,能够将抽象的性格特征用颜色造型进行可视化的表达。
从这一版的教学目标可看出,最后对于学生作品的要求是颇高的,但是过于理想主义的后果是,这个目标完全没有办法在35分钟内达成。事实上,如果真的要完成一把有苏扇文化内涵并且能够实际使用的扇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绝对不可能在35分钟内完成,而是应该进行单元化的教学。例如,将文化理解分成1—2节课时完成,扇面绘制1个课时,材料感知1个课时,制作成品要1—2个课时,每个课时需要进行单一重点的教学,才能将这样一个复杂的有深度的课程完成。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目标需要更单一化,让学生能够在35分钟达成,所以我将教学目标进行了修改,成了以下的版本。
第二版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背景,知道扇子的功能并不局限于扇风;
2.能够了解广告扇的功能与装饰方法;
3.能够使用颜色对比,借用造型的装饰方法来表现一把推荐学校的广告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能够留意身边的设计并且通过观察了解不同的功能;
2.对于周边生活的特色和元素,能够进行提炼和运用。
这一版本的教学目标只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扇子的设计方法以及如何提炼有主题的元素进行扇面的设计构图。因此相对于第一版本的教学目标,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如果只是设计一个稿子的话,也比较有可能让学生在一个课时之内完成。因此我自认为这一个版本的教学目标也是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
二、“以学定教、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
对于设计应用课程,根据《全国中小学美术有效教学》中的理论,可以依据调查→设计→创作→评价的顺序进行设计,我对此也深以为然。所谓教无定法,我认为创作这一个环节可以放在评价的后面,评价过后如果不给学生改的机会,那其实也没有办法完全体现他们对于设计的运用。因此我将大环节调整为调查→设计→评价→再设计。继续以《扇子》为例,其中调查环节细分为:联想推荐校园的元素(前学)→古代扇子用处简介→现代扇子的运用之广告扇。将设计环节设计为设计广告扇,其中让学生了解中心对称图案或者是对称的构图方式;将评价环节设计为互相参观评选最佳广告扇并说明理由;再设计环节则是说理由后再次进行设计的改进和创作。而整个作业的背景情境是设定为近期学校将进行的全国STEAM研讨大会,如何向参会的客人老师通过广告扇的形式介绍学校特色。
为了节省课程的时间,让学生先开始设想有关学校的特色元素作为前学来提前完成。在学生完成初步的广告扇设计后,再通过学生互相参观、互相评价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相互之间也有了更多的学习和借鉴,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审美,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对象和知识,从而完成“以学定教”和“合作学习”的要求。
三、“真实有效”的最终反馈
真正能够评测这一节课是否真实有效,则是通过上课实践和学生最终的作业反馈进行了解的。从课堂中学生的最终反馈可以发现,学生能够提炼出学校中特色的元素,并且能够将其中的一个元素用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如何组织元素的构图,由于在设计环节中渗透了中心对称图案或者是对称的组织方式,学生的扇面表现也很丰富,因此,我体会到真正应该多引导学生观察的,是扇面上对于元素的构图。因此这一节课真正达到了真实有效。
如何能够让一节课有效并高效?方法其实非常多,但是最有效的方式,需要通过不断的尝试,不断地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才能够了解。但是无效的环节也存在,例如,古代扇子的环节是否需要占用课程的时间进行讲解?还有,扇面上对于特色元素的组织应该选取哪一种构图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并且能够让学生在以后都能运用起来?这些环节其实都是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中了解的。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教师,真正要达成一节有效的课程,还是需要多磨多试:多磨课,多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少说少带:少牵着学生走,少将自己的主观想法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多观察多分析多选择,让学生学会自己理解画面和方法,才是真正的艺术思维建立的方法。也应该多画多改:能够在吸收知识之后多尝试表达的方法,并且能够在互相看过对方的作品和观察分析后,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新知,并且乐于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来,形成适合自己的新方法。
上一节课难,上一节好的设计课更难。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其中蕴含了对于学生心理和前学程度的理解,以及能够清楚把握学生在学后对于知识的迁移运用。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
首先谈谈生命课堂理念对于课程评判依据的理解。我校生本课堂理念为“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合作学习,真实有效”。我认为“以生为本”可以作为评判教学目标制定是否符合学情的标准。“以学定教”和“合作学习”可以用来评判教学环节设计是否以学生个体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而“真实有效”则可以评判学生的最终反馈和教师的反馈,了解这一节课学生是否真正进行了目的迁移。
一、“以生为本”的教学目标
从“以生为本”出发制定教学目标,我们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合本班学生认知水平和情感水平的目标。
以二年级美术《小扇子》这一课为例。这是一节设计应用课程,在教材上的作业形式是需要学生了解扇子的文化背景,并且对扇子进行形状的改造和装饰,最后做出一把能够扇风的扇子。最初,我是完全依据这一作業形式来进行制定教学目标的,主要想结合扇子的文化背景和苏州地方特色进行设计,于是就有了第一版的教学目的。
第一版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了解团扇和折扇的基本组成部分,(扇柄,扇面)并做出一把能够扇风并且较为便于携带的扇子;
2.能够了解基本的扇面装饰的功能,并且能够通过装饰扇面表现自己的性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能够初步了解苏扇的文化背景;
2.了解苏扇的装饰文化与人性格之间的关系,能够将抽象的性格特征用颜色造型进行可视化的表达。
从这一版的教学目标可看出,最后对于学生作品的要求是颇高的,但是过于理想主义的后果是,这个目标完全没有办法在35分钟内达成。事实上,如果真的要完成一把有苏扇文化内涵并且能够实际使用的扇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绝对不可能在35分钟内完成,而是应该进行单元化的教学。例如,将文化理解分成1—2节课时完成,扇面绘制1个课时,材料感知1个课时,制作成品要1—2个课时,每个课时需要进行单一重点的教学,才能将这样一个复杂的有深度的课程完成。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目标需要更单一化,让学生能够在35分钟达成,所以我将教学目标进行了修改,成了以下的版本。
第二版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背景,知道扇子的功能并不局限于扇风;
2.能够了解广告扇的功能与装饰方法;
3.能够使用颜色对比,借用造型的装饰方法来表现一把推荐学校的广告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能够留意身边的设计并且通过观察了解不同的功能;
2.对于周边生活的特色和元素,能够进行提炼和运用。
这一版本的教学目标只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扇子的设计方法以及如何提炼有主题的元素进行扇面的设计构图。因此相对于第一版本的教学目标,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如果只是设计一个稿子的话,也比较有可能让学生在一个课时之内完成。因此我自认为这一个版本的教学目标也是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
二、“以学定教、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
对于设计应用课程,根据《全国中小学美术有效教学》中的理论,可以依据调查→设计→创作→评价的顺序进行设计,我对此也深以为然。所谓教无定法,我认为创作这一个环节可以放在评价的后面,评价过后如果不给学生改的机会,那其实也没有办法完全体现他们对于设计的运用。因此我将大环节调整为调查→设计→评价→再设计。继续以《扇子》为例,其中调查环节细分为:联想推荐校园的元素(前学)→古代扇子用处简介→现代扇子的运用之广告扇。将设计环节设计为设计广告扇,其中让学生了解中心对称图案或者是对称的构图方式;将评价环节设计为互相参观评选最佳广告扇并说明理由;再设计环节则是说理由后再次进行设计的改进和创作。而整个作业的背景情境是设定为近期学校将进行的全国STEAM研讨大会,如何向参会的客人老师通过广告扇的形式介绍学校特色。
为了节省课程的时间,让学生先开始设想有关学校的特色元素作为前学来提前完成。在学生完成初步的广告扇设计后,再通过学生互相参观、互相评价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相互之间也有了更多的学习和借鉴,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审美,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对象和知识,从而完成“以学定教”和“合作学习”的要求。
三、“真实有效”的最终反馈
真正能够评测这一节课是否真实有效,则是通过上课实践和学生最终的作业反馈进行了解的。从课堂中学生的最终反馈可以发现,学生能够提炼出学校中特色的元素,并且能够将其中的一个元素用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如何组织元素的构图,由于在设计环节中渗透了中心对称图案或者是对称的组织方式,学生的扇面表现也很丰富,因此,我体会到真正应该多引导学生观察的,是扇面上对于元素的构图。因此这一节课真正达到了真实有效。
如何能够让一节课有效并高效?方法其实非常多,但是最有效的方式,需要通过不断的尝试,不断地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才能够了解。但是无效的环节也存在,例如,古代扇子的环节是否需要占用课程的时间进行讲解?还有,扇面上对于特色元素的组织应该选取哪一种构图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并且能够让学生在以后都能运用起来?这些环节其实都是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中了解的。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教师,真正要达成一节有效的课程,还是需要多磨多试:多磨课,多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少说少带:少牵着学生走,少将自己的主观想法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多观察多分析多选择,让学生学会自己理解画面和方法,才是真正的艺术思维建立的方法。也应该多画多改:能够在吸收知识之后多尝试表达的方法,并且能够在互相看过对方的作品和观察分析后,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新知,并且乐于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来,形成适合自己的新方法。
上一节课难,上一节好的设计课更难。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其中蕴含了对于学生心理和前学程度的理解,以及能够清楚把握学生在学后对于知识的迁移运用。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