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策略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促进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rab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系统性的学科,对学生逻辑性和空间想象力的要求比较高。初中数学教学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教师应该按照数学课程教学标准,实施“以学定教”,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本文就“以学定教”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以学定教 策略 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38-01
  一、“以学定教”的介绍
  “以学定教”不是单纯的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也不是单纯的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通过有目的的教学,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以学定教”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習惯问题,专门制定适合初中生学习的方法,确定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学定教”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学定教”策略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学习成果。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在遇到问题时,学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浙教版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清楚的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探讨,将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形式计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的方法。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他们一起分析方程根的求解方法,促进学生认真的学习和交流,从而使他们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二)“以学定教”策略在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初中教学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知识要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以学定教”的第一步。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
  例如,在“勾股定理”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引用《九章算术》的趣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设置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学问题:一个一丈长的水池中有一根芦苇,芦苇比水面高一尺,当该芦苇倒下时,刚好与水面平行,芦苇的顶端正好搭在岸边。请问,芦苇、水面、池塘分别是多长?学生发现计算的结果刚好为3尺、4尺、5尺,这一现象让学生感到惊讶。教师问:这种现象适合于所有的直角三角形吗?学生开始产生疑惑,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勾股定理的学习中。通过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实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要求。
  (三)利用“以学定教”策略促进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实现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首先应该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通过丰富、有趣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设计中,要加强以往旧知识的应用,将旧知识变成新知识的学习工具,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纸上作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高线和顶角的平分线,然后告诉学生三线合一定理。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死板,无法让学生全面的理解教学的知识点内容。为此,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发给学生三种颜色的等腰三角形磨砂板,每种颜色的磨砂板有三张。猜想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然后让学生证明。学生开始做不同磨砂板的底边中线、底边高以及顶角平分线,然后剪开再进行拼凑。通过裁剪拼接发现,相同形状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将磨砂板分为相同的两块,拼凑之后的三线完全重合,三种磨砂板都符合这一规律。在这一规律的应用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思考题:已知等腰三角形,要求学生用尺规工具准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对于这一问题,学生通过之前的剪切磨砂板就很快想出解决的方法,这种手脑并用的方式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趣味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逐渐增强。
  三、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以学定教作为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在现代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以学定教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以学定教能够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屠国斌.“以学定教”的内涵和策略探索——以初中数学学科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4,(12):54-56. [2]楊振洲.精心设计 以学定教——打造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155-15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63-01  小学生作文难就难在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也就是无作文的素材。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拙见愿与同仁们商榷。  一、抓好字词句的训练  字、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建筑材料。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视了字、词、句的训练,那学生在习作时就缺少内容,不知该写什么好。优秀的教师在字、词、句的教学中,不
期刊
【摘要】语言的国际化交流互动已遍及国内的主要区域,边远落后地方尤其是闭塞的区域也逐渐受到了异域文化的影响。文化需要相互碰撞与交流才能共建良好的文化环境与氛围。教育性对接活动尤其是师范英语教育对接对于四川老凉山等山区的小学教育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符合国家教育部对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性要求。  【关键词】山区小学教育现状 师范英语影响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理工类和经济类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笔者结合多年的高等数学教学经验,探讨如何上好高等数学的第一堂课。  【关键词】高等数学 第一堂课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07-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校人才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数
期刊
【摘要】在最近几年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程已经得到了诸多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微课程是指在短时间内对教学内容的重点亦或是教学环节而制作出來的视频,它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时间进行学习,同时也会节约大量的课堂时间。对此,本文主要从微课程的起源及其特点、单个微课程的评价、单个微课程的反思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供以借鉴。  【关键词】高等数学 微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的德育非常重要,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德育的实效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传统的德育理念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小学德育中要以人为本、德以配位,创新德育的理念,确立现代化的德育目标,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 德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7)01-0049-02  1.前言  随着社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23-02  笔者从事数学多年,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发现以教师灌输、学生摘抄笔记为主要方式才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虽然是基础教育,但依然是以培养高分为选拔优等生的标准。在这样的教育制度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中提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从素质教育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作为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核心,是素质教育一个新的突破点。教育的信息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巧创 巧构 巧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10-01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
期刊
【摘要】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需要教师植根于生产生活实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维和方法。既要灵活教学方式,也要巧设生活内容,更要培养学生发展性思维,培养学生做真正的解题小达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34-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51-02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提起作文,总有很多孩子,要眉头紧皱,一脸痛苦的神色。写上来的作文,虽然也有思路新颖,文笔清新的文章,但大多孩子或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见解;或刻意拔高,违心地表达对事物的认识;或空发议论,很少介入作者自己的情感;或不伦不类,故作深沉,被网络语言,快餐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37-02  语文知识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形成和发展语文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