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大槐树迁民遗址,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以北。元末明初,战乱四起,水旱蝗灾连绵不断,中原地区尸骨遍野,民不聊生,豫、鲁、皖、苏之民十亡七八,不少地区人烟断绝,土地荒芜。山西却是风调雨顺,人丁兴旺,连年丰收。山西人口稠密,首推晋南,而洪洞又是平阳一带人口最稠密之县。明朝政府建立以后,当务之急是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生产。明洪武元年至永乐十五年(1368~1417),明朝政府18次移山西居民于京、冀、鲁、豫、皖、苏、鄂、秦、陇、宁以及东北诸省。600多年来,移民子孙繁衍遍布全国各地,辗转迁徙海外者也不知凡几,移民子孙数已亿计。“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也就成为海内外流传千古的民谣和槐乡后裔追根溯源的指南,洪洞大槐树也因此而闻名遐迩。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由正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光灿灿、栩栩如生的“根”字,两旁还题有“饮水”、“思源”四个刚劲有力的篆体大字。正如古人所云:水有源,木有本,人有祖。古大槐树牵系着亿万移民子孙的心,他们身居异地他乡,心系故里祖先,虽天水相隔,但心心相连。隔街与古槐逢春牌楼相对应的影壁上有中国戏剧家马少波先生题写的诗句:“幼时祖训常记怀,前代晋人入蓬莱,有幸今朝访尧地,大槐树下寻根来。”实实在在道出了移民后裔的共同心声。
古老的广济寺和大槐树早已被汾水吞没,消失于岁月的风尘之中,在古槐东侧同根滋生的第二代槐树,也在风尘岁月中干枯。现如今,同根滋生的第三代槐树枝繁叶茂,茁壮成长,象征着古槐子孙世代繁衍兴旺。
古大槐树处主要建筑有民国三年(1914)景大启等人集资募捐修建的碑亭、茶室和牌坊,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高一丈零五,宽二尺四寸有余,碑冠在盘龙细雕之中篆书“纪念”二字,碑阳携刻着“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书大字,碑阴刻有迁民事略碑文。碑亭后面的窑顶上耸立着金代石经幢,它是原广济寺院的惟一遗物,也是当年迁民的历史见证。经幢的雕刻艺术纯朴深厚,经文书写刚劲流畅,浮雕人物栩栩如生,为金代雕刻艺术之精品。在碑亭前西侧,建有茶室三间,供游人小憩。在碑亭南20余步,建有牌坊一座,年代虽不久远,但式样古色古香,四脚三门,飞檐斗拱,浮雕彩绘,匾额诗风。正面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道出了古大槐树随着移民后裔的辗转迁徙,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后面雕刻着“荫庇群生”,导游为此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三镇总兵卢永祥进攻山西革命军,卢率部顺古道南下,进军平阳,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卢军进入洪洞,仍有“半天不点名”之例,放纵抢掠,但士兵们到了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膜拜,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此时,他们非但不抢掠,反而将别处抢得之钱财,供施于大槐树下。凭着这株大槐树,洪洞人民避免了一场浩劫,人们沾了大槐树的光,托了移民先祖的福,大槐树立了“御灾捍患”之功。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寻根祭祖堂。祭祖堂内有供橱10座,现得到考证确认的移民姓氏为812个。在东西两面墙壁上,还挂有移民示意图和移民分布图,其色调和谐,标示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此时此刻,我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急切地在各个供橱排列中找寻先祖姓氏。一供橱、二供橱、三供橱……终于在第九供橱内找到了先祖姓氏牌位,了却了我许久以来的心愿。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由正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光灿灿、栩栩如生的“根”字,两旁还题有“饮水”、“思源”四个刚劲有力的篆体大字。正如古人所云:水有源,木有本,人有祖。古大槐树牵系着亿万移民子孙的心,他们身居异地他乡,心系故里祖先,虽天水相隔,但心心相连。隔街与古槐逢春牌楼相对应的影壁上有中国戏剧家马少波先生题写的诗句:“幼时祖训常记怀,前代晋人入蓬莱,有幸今朝访尧地,大槐树下寻根来。”实实在在道出了移民后裔的共同心声。
古老的广济寺和大槐树早已被汾水吞没,消失于岁月的风尘之中,在古槐东侧同根滋生的第二代槐树,也在风尘岁月中干枯。现如今,同根滋生的第三代槐树枝繁叶茂,茁壮成长,象征着古槐子孙世代繁衍兴旺。
古大槐树处主要建筑有民国三年(1914)景大启等人集资募捐修建的碑亭、茶室和牌坊,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高一丈零五,宽二尺四寸有余,碑冠在盘龙细雕之中篆书“纪念”二字,碑阳携刻着“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书大字,碑阴刻有迁民事略碑文。碑亭后面的窑顶上耸立着金代石经幢,它是原广济寺院的惟一遗物,也是当年迁民的历史见证。经幢的雕刻艺术纯朴深厚,经文书写刚劲流畅,浮雕人物栩栩如生,为金代雕刻艺术之精品。在碑亭前西侧,建有茶室三间,供游人小憩。在碑亭南20余步,建有牌坊一座,年代虽不久远,但式样古色古香,四脚三门,飞檐斗拱,浮雕彩绘,匾额诗风。正面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道出了古大槐树随着移民后裔的辗转迁徙,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后面雕刻着“荫庇群生”,导游为此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三镇总兵卢永祥进攻山西革命军,卢率部顺古道南下,进军平阳,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卢军进入洪洞,仍有“半天不点名”之例,放纵抢掠,但士兵们到了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膜拜,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此时,他们非但不抢掠,反而将别处抢得之钱财,供施于大槐树下。凭着这株大槐树,洪洞人民避免了一场浩劫,人们沾了大槐树的光,托了移民先祖的福,大槐树立了“御灾捍患”之功。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寻根祭祖堂。祭祖堂内有供橱10座,现得到考证确认的移民姓氏为812个。在东西两面墙壁上,还挂有移民示意图和移民分布图,其色调和谐,标示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此时此刻,我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急切地在各个供橱排列中找寻先祖姓氏。一供橱、二供橱、三供橱……终于在第九供橱内找到了先祖姓氏牌位,了却了我许久以来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