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恶的补习班,似乎一次还不能控诉完它的罪恶,因此,再来一篇,继续控诉。
前篇文章说过,补习班不是万能,但是却又是现行体制下万万不能不上的,这个理由听我慢慢道来。
女儿在小学四年级时上了一个退休老师的奥数补习班。她的做法是让四个孩子在她家昏暗的客厅中埋头做一个小时的她的习题。她的习题集是自己攒的,每个星期去一次,每次大概要做上十多道题,包括鸡鸭同笼、相向而行的车、同向而行的车、同时进水和出水等等,基本是典型的奥数题。
这样学了一年左右,她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宽了,同时对数学有了兴趣,得到了老师的青睐,也受到了表扬,得到正向的鼓励,她对自己也有了自信,培养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性。虽然老师是不动声色的布置题目,先让孩子做,然后开始讲,但是私下里四个孩子会有竞争思想,会想这道题为啥我没做出来,会激发好胜心。不懂的时候也可以发问,毕竟只有四个孩子的小课桌,还是方便提问的。
参加这个学习班让女儿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起点,从此她开始“争强好胜”,学习上不认输。可以说,这个作用远远胜过补习班上所学的知识。
从这点来说,我对补习班的作用是持正向态度的。但是,我不赞成报非常多的补习班,让孩子透不过气来,而且家长必须对补习班老师资质和教学方法要有深入细致的考察。
有个孩子曾经这么描述自己的生活:“周末,我不在补习班,就在去补习班的路上。”从初中开始,这个孩子就奔波于各种补习班,用她自己的话说,周六周日跟上学没什么两样,甚至比上学还累。家长一口气给孩子报了四个到五个的补习班,最后再报一个游泳班或者跆拳道班,号称正好平衡了孩子的生活。
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彻底地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时间,让他们在从小学到初中这个成长的宝贵阶段,缺失了自由思考、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孩子在成年之后,往往会缺失部分独立能力,也会失去一些寻找自我爱好和特性的动力。
更令人焦虑的是,很多家长都选择在临近毕业的时间,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临时抱佛脚,让补习班的老师来承担提高考试成绩,这就使得补习班老师,使出浑身解数来教学生提分的窍门。
为了考试而办的补习班,急功近利,分析试题,预测考试范围。传道、授业、解惑,基本一个都做不到。但大部分家长疏于了解课堂详情,出于跟风或者责任感就给孩子报了补习班。
“我们心里也很矛盾啊,一方面为了不让孩子成绩落后而去报补习班,另一方面也实在不知道补习班是不是有用。”对于明令禁止仍大行其道的补习班,学生家长们其实也有着自己的无奈。
前两年,《华商报》曾报道,家长给孩子花8.5万元上了一年半的辅导班,孩子成绩没提升反而下降。还有前段时间,上海市一项关于小学生的调查也打破了我们对辅导班原本的期待。该调查显示,没上过辅导班的孩子后劲更足。而此前,一项来自《扬子晚报》的调查中,在2015年高考中拿下江苏省辖市文理科状元的21名考生中,90%以上的孩子学前没有参加任何学科辅导。
这是为什么呢?一位资深辅导老师曾表示,辅导班,如果作为学习中的捷径,有时还是不走为好。因為在他眼中,仅为提升成绩的补习,是一种“短视近利”“揠苗助长”。多数补习学生不清楚学的是什么,不知道“对,是为什么对,错,是哪里错。”给公式、套解法是最快得分的捷径,但也是扼杀思考的最有效管道!所以,补习班怎么上,如何选择补习班,还要请家长好好考量,因材施教,针对孩子的问题,慎重思考,为孩子把好关,挑选合适的学校、老师和时机,最终让孩子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女儿在解决了学习的兴趣问题之后,学习道路就顺畅很多。初中时,她自己提出要上学而思班,而且一定要上海淀区的。为此,我们就选了数学继续上,间或上过物理以及寒暑假也继续跟班上课。我曾经在班上听过课,听老师讲题,感觉补习班的题给予了课堂内教学的补充,并且拓展了解题的思路,对提高解题能力有所帮助。
但是,到了高中之后我们就一个补习班也不上了。当时,女儿进了四中,一是四中的师资力量够强,二是四中的学生资源同样强。学生之间的“比学赶超”才是真正的竞争,所以我认为,只要将课堂上老师讲的学好了就足矣了。
但是,不得不在这里吐槽中国教育的重大缺陷,那就是语文教学的问题。中华文化是中华璀璨文明的重要体现,背靠这样宝藏的汉语教学,居然几十年不变地是对课文段落大意以及中心思想的解读。语文课,先是读一遍课文,然后就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一年又一年就是重复着十几篇的文章,就把中华文明的精华变成了最为枯燥无味的一门课,生生地毁了如此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女儿不喜欢语文,而我上学时也不喜欢上语文课,而是喜欢看小说,什么样的小说我都看,甚至卷不释手。
我们古老文明的祖先们,有多少文人墨客,创造了多少让人过目不忘,爱不释手的经典绝彩之文,对比这几十年的语文教学,这不是一个笑话吗?为什么,我们不能通过博采众家的阅读以及讨论和争鸣,加之创造的课堂给孩子一个丰富和精彩无比的语文教学,写到这里,只能无语了。真心希望教育界能够对此进行反思和修正,还我们一个精彩的语文教学。
唉,关于补习班以及教育,要说的不止这些。
前篇文章说过,补习班不是万能,但是却又是现行体制下万万不能不上的,这个理由听我慢慢道来。
女儿在小学四年级时上了一个退休老师的奥数补习班。她的做法是让四个孩子在她家昏暗的客厅中埋头做一个小时的她的习题。她的习题集是自己攒的,每个星期去一次,每次大概要做上十多道题,包括鸡鸭同笼、相向而行的车、同向而行的车、同时进水和出水等等,基本是典型的奥数题。
这样学了一年左右,她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宽了,同时对数学有了兴趣,得到了老师的青睐,也受到了表扬,得到正向的鼓励,她对自己也有了自信,培养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性。虽然老师是不动声色的布置题目,先让孩子做,然后开始讲,但是私下里四个孩子会有竞争思想,会想这道题为啥我没做出来,会激发好胜心。不懂的时候也可以发问,毕竟只有四个孩子的小课桌,还是方便提问的。
参加这个学习班让女儿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起点,从此她开始“争强好胜”,学习上不认输。可以说,这个作用远远胜过补习班上所学的知识。
从这点来说,我对补习班的作用是持正向态度的。但是,我不赞成报非常多的补习班,让孩子透不过气来,而且家长必须对补习班老师资质和教学方法要有深入细致的考察。
有个孩子曾经这么描述自己的生活:“周末,我不在补习班,就在去补习班的路上。”从初中开始,这个孩子就奔波于各种补习班,用她自己的话说,周六周日跟上学没什么两样,甚至比上学还累。家长一口气给孩子报了四个到五个的补习班,最后再报一个游泳班或者跆拳道班,号称正好平衡了孩子的生活。
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彻底地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时间,让他们在从小学到初中这个成长的宝贵阶段,缺失了自由思考、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孩子在成年之后,往往会缺失部分独立能力,也会失去一些寻找自我爱好和特性的动力。
更令人焦虑的是,很多家长都选择在临近毕业的时间,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临时抱佛脚,让补习班的老师来承担提高考试成绩,这就使得补习班老师,使出浑身解数来教学生提分的窍门。
为了考试而办的补习班,急功近利,分析试题,预测考试范围。传道、授业、解惑,基本一个都做不到。但大部分家长疏于了解课堂详情,出于跟风或者责任感就给孩子报了补习班。
“我们心里也很矛盾啊,一方面为了不让孩子成绩落后而去报补习班,另一方面也实在不知道补习班是不是有用。”对于明令禁止仍大行其道的补习班,学生家长们其实也有着自己的无奈。
前两年,《华商报》曾报道,家长给孩子花8.5万元上了一年半的辅导班,孩子成绩没提升反而下降。还有前段时间,上海市一项关于小学生的调查也打破了我们对辅导班原本的期待。该调查显示,没上过辅导班的孩子后劲更足。而此前,一项来自《扬子晚报》的调查中,在2015年高考中拿下江苏省辖市文理科状元的21名考生中,90%以上的孩子学前没有参加任何学科辅导。
这是为什么呢?一位资深辅导老师曾表示,辅导班,如果作为学习中的捷径,有时还是不走为好。因為在他眼中,仅为提升成绩的补习,是一种“短视近利”“揠苗助长”。多数补习学生不清楚学的是什么,不知道“对,是为什么对,错,是哪里错。”给公式、套解法是最快得分的捷径,但也是扼杀思考的最有效管道!所以,补习班怎么上,如何选择补习班,还要请家长好好考量,因材施教,针对孩子的问题,慎重思考,为孩子把好关,挑选合适的学校、老师和时机,最终让孩子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女儿在解决了学习的兴趣问题之后,学习道路就顺畅很多。初中时,她自己提出要上学而思班,而且一定要上海淀区的。为此,我们就选了数学继续上,间或上过物理以及寒暑假也继续跟班上课。我曾经在班上听过课,听老师讲题,感觉补习班的题给予了课堂内教学的补充,并且拓展了解题的思路,对提高解题能力有所帮助。
但是,到了高中之后我们就一个补习班也不上了。当时,女儿进了四中,一是四中的师资力量够强,二是四中的学生资源同样强。学生之间的“比学赶超”才是真正的竞争,所以我认为,只要将课堂上老师讲的学好了就足矣了。
但是,不得不在这里吐槽中国教育的重大缺陷,那就是语文教学的问题。中华文化是中华璀璨文明的重要体现,背靠这样宝藏的汉语教学,居然几十年不变地是对课文段落大意以及中心思想的解读。语文课,先是读一遍课文,然后就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一年又一年就是重复着十几篇的文章,就把中华文明的精华变成了最为枯燥无味的一门课,生生地毁了如此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女儿不喜欢语文,而我上学时也不喜欢上语文课,而是喜欢看小说,什么样的小说我都看,甚至卷不释手。
我们古老文明的祖先们,有多少文人墨客,创造了多少让人过目不忘,爱不释手的经典绝彩之文,对比这几十年的语文教学,这不是一个笑话吗?为什么,我们不能通过博采众家的阅读以及讨论和争鸣,加之创造的课堂给孩子一个丰富和精彩无比的语文教学,写到这里,只能无语了。真心希望教育界能够对此进行反思和修正,还我们一个精彩的语文教学。
唉,关于补习班以及教育,要说的不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