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即“认知”:认知框架、社会事实与赋值力

来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we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阳明"龙场悟道"提出"心外无物"思想成为阳明心学的根基。本文通过现代认知科学的视角,重新解读"心外无物",提出"心"即认知的观点。每个观察者的认知是不同的,造成了同一个事物在我们每个人眼里不同。这个不同就造成了每个人所认为的"事实"实际上的差异,都经过个人的"认知框架"的棱镜进行了框定和过滤,从而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的眼里形象、价值和意义也就有了差别。从认知角度来看,"心即认知
其他文献
档案工作是一项利在当今,功在千秋,造福后代的事业,需要一大批具有奉献精神和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通的干部从事这项工作.因此,重视建设制定人才发展规划是各级档案部门发
通过对成都市双流区金桥镇舟渡村川郁金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调查及成都中药材市场川郁金供销情况的调研,分析了金桥镇舟渡村川郁金种植存在的种植技术短缺、产品销路不畅通、缺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
谢六逸是我国现代文学家、新闻学家,被誉为“中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创者之一”。1937年底,谢六逸回到贵阳,1945年于贵阳病逝。在贵阳时期,谢六逸从事了大量新闻出版活动:与《
近期发布的相關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期刊
现行刑事诉讼法对举报义务的设置并不妥当。从举报的社会功用层面看,举报虽有着维护法律制度运行,建构制度信任的重要功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破坏人际信任的代价。当举报成
为了推动教育变革与发展,民国时期教育家之间频繁交往、相互合作,形成了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不仅体现在公共教育事务的互援互助、群策群力,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关心提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