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刊是党的喉舌,是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的重要载体。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党刊的教育和传播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为此,党刊必须与时俱进,合理利用新媒体,有效整合各种媒介资源,创新报道内容和手段,从而提升党刊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在创新中发展壮大。
关键词:新媒体 党刊 路径
党刊是党的喉舌,是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的重要载体,是各级党政机关进行工作交流、探索发展之路的重要平台,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具有政策性、引导性、权威性、实践性的特点。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党刊的受众群不断被新媒体所挤占,教育和传播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党刊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为此,党刊必须与时俱进,合理利用新媒体,有效整合各种媒介资源,创新报道内容和手段,增强报道与人民群众的贴近性,从而提升党刊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在创新中发展壮大。
一、新媒体视域下党刊发展面临的困境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手机网民规模为8.97亿。[1]毫无疑问,各种各样的“移动端”已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党刊作为传播党的先进思想、先进理论的重要媒介,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内容技术生产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其短板也日益凸显出来。
(一)缺乏与读者的互动
党刊是宣传党的执政成就, 塑造执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争取人民群众对党的支持信任, 增强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的重要阵地。[2]多年来,党刊刊登的内容多为文件汇编、讲话摘登、经验汇总等,而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则较少。且党刊是单向传播,这就使得读者难以参与其中,读者有意见或者想法,也只能通过读者信箱、读者连线等形式反馈给编辑,读者与编辑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导致党刊受众群体减少。而新媒体则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留言等形式,实现编辑与受众之间的直接沟通,这样编辑不仅可以迅速掌握受众反馈的情况,还能够及时收到他们的建议,从而增强党刊的影响力,促进党刊的发展。
(二)内容不够接地气
党刊是权威性刊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建刊以来,党刊都很注重内容建设,所有文章都要经过严格审查,其内容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文字也必须经得起推敲,这样一来,内容难免显得单一,文字也略显呆板,缺乏新颖性。同时,党刊承载着政治宣传、理论指导和舆论导向的作用,编写者撰写文章时偏重大而全,且有相对固定的文风,以至于在进行政治宣传时,多以传达、灌输、教育的口吻出现,受众阅读热情和主动性也就降低。
(三)传播时效滞后
党刊一般是周刊、半月刊或者月刊,出版周期较长,读者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来自党刊相关的权威信息资源。而新媒体则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电脑、手机移动端、平板电脑等,以视频直播、实时报道、抖音、快手等途径在第一时间获得党的政策、方针、社会热点等信息。
(四)传播手段单一
作为传统媒体的党刊,是由出版社定期印刷发行,再加上党刊主要是教育党员的刊物,其覆盖面主要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传播的范围比较小,造成广大老百姓看不到权威性党刊的内容,党刊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从而影响了党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新媒体视域下党刊发展的路径探析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这就为党刊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党刊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有效应对多元化传播形式的挑战。
(一)加强内容建设
面对各种媒体的激烈冲击,面对广大党员干部对教育培训学习的需求,面对社会各界对党刊需求量的增加,党刊利用优势,加强内容建设刻不容缓。
一是坚持原创、独家深度报道。党刊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文本内容上要增加原创稿件,注重理论性与通俗性的结合。面对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党刊采编人员要深入到一線进行调查和采访,用敏锐的眼睛、灵敏的嗅觉、优秀的专业素养去发现、挖掘新闻,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真实权威的独家报道。
二是打造特色品牌。党刊享有各级党委政府权威信息的优先知情权、解释权和发布权,这些资源是其他媒体最想拥有却又缺乏的。党刊可以充分运用这一优势资源,通过权威报道和主流舆论引导,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比如:在党的建设上面,党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强化党建主题宣传,搭建省、市、县、各厅局、各单位部门与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之间的联系,总结其在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构建专业权威的党建信息和宣传报道传播平台,打造优质党建品牌,提升党刊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又如:时政内容是党刊的主要内容之一,党刊要“出时效”,采编人员在做新闻采访报道时,就不能只看新闻表面,而是要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对新闻进行深度报道,尤其是一些敏感问题,要进行透彻分析,树立公信力;围绕党的工作部署,做好选题和策划,把重大主题、事件、时事热点、成就亮点等呈现在人们眼前;运用系列报道、组合报道、连续报道等形式,对时政新闻进行深度报道,为读者提供权威可靠的新闻事件解读,从而体现党刊独家、权威、深度的优势特色。
(二)优化传播方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3]作为引领新闻舆论事业的党刊,面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必须变革传播方式,建立现代媒体传播体系,掌握舆论话语权,充分发挥党刊的引导作用。 一是利用新媒体,创新党刊文本内容。党刊是党的宣传工具,既向人们传递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战略,也是党中央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反映基层与人民群众的心声与需求。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对社会舆情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党刊要主动担起自身社会责任,在内容上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工作导向、价值取向和新闻导向,抢占传播制高点和话语权,利用网络资源,拓展题材选择范围,以独特、敏锐的视角选取人们关注的、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题材,使内容接地气,用朴实、有温度、有感情的文字进行报道,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有效引导人们进行阅读,让人们在阅读中掌握社会热点事件,了解国内外时政动态,保证党刊内容广泛传播。
二是创新传播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刊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与创新,发展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读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积极开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面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4]随着融媒体的深度发展,党刊要树立互联网意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新技术,加强传播手段、传播技术建设,在采、编、发等环节,运用新媒体手段,对篇幅较长、理论性强的文章进行技术处理,以图片、图表、漫画、音视频等形式将内容立体展现给人们,让受众直观形象、方便快捷地获得关键信息。同时党刊为了掌握互联网空间的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要善于运用“三微一端”,开辟微信公众号、微博、刊物门户网站平台,设立“微党课”、“微视频”、“微宣讲”等栏目,把刊物中的重点文章、人们关注的议题制作成视频或者音频产品,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传播,从而提高党刊的传播力。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邀请专家学者对社会问题进行评论,解答人民群众的困惑,也可把网友的帖子呈现出来,互相之间进行讨论;也可以听取人民群众对刊物内容、栏目设置、传播方式等的建议与要求,通过互动扩大党刊的受众范围,提升党刊影响力。
(三)依托新媒体,加强采编人才队伍建设
党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创建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采编队伍,对于提升党刊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至关重要。
一是加强采编人员政治素养培育。党刊的政治属性决定党刊采编人员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立场,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在工作中坚持党性原则,宣传党的理论,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政治敏锐力、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定力。虚心接受意见,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社会中的不良现象,要敢于站出来,主动发声,勇担社会责任。
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专业素养。首先,党刊所刊载的文章,主要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深度解析,理论性较强。这就要求采编人员在选题策划时要紧扣时代主题,围绕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及时权威的解读和深度报道,让党的声音走进群众,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采编人员要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及时掌握新思想、新观点、新提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提高理论水平。其次,采编人员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通过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文字组织能力,力求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解释党的理论观点、政策要义,增强党刊的可读性、影响力、传播力。再次,采编人员要深入到基层,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同时,对于任何事情不能够只听一面之词,而是要多观察、多思考,从细微中發现问题,增强由点到面、由现象到本质、由小到大看问题的能力。
三是树立互联网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在新媒体时代,采编人员要更新观念,认真学习互联网、多媒体、信息管理技术等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新型媒介的使用手段和技巧,运用新媒体技术对选材进行采写编,把理论从文字变成图片、视频、音频,实现纸媒与新媒体的功能互补,从一个“爬格子”能手变成集采写编、录像、摄影、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为一身的“全媒型”能手。
党刊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加强自己内涵建设,有效应对多元化传播形式的挑战,把党刊的宗旨以时代喜欢接受的方式呈现,做好政治舆论宣传,掌握舆论话语权,传播社会正能量,传输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党刊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党刊在党员同志和社会中的广泛引导作用。
注 释: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OB/EL].2020(4).
[2] 李爽.如何拉近党刊与读者的距离[J].新闻与写作,2008(10):59-60.
[3]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人民网-舆情频道,2019-12-18.
[4] 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
(作者单位:遵义杂志社)
关键词:新媒体 党刊 路径
党刊是党的喉舌,是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的重要载体,是各级党政机关进行工作交流、探索发展之路的重要平台,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具有政策性、引导性、权威性、实践性的特点。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党刊的受众群不断被新媒体所挤占,教育和传播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党刊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为此,党刊必须与时俱进,合理利用新媒体,有效整合各种媒介资源,创新报道内容和手段,增强报道与人民群众的贴近性,从而提升党刊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在创新中发展壮大。
一、新媒体视域下党刊发展面临的困境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手机网民规模为8.97亿。[1]毫无疑问,各种各样的“移动端”已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党刊作为传播党的先进思想、先进理论的重要媒介,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内容技术生产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其短板也日益凸显出来。
(一)缺乏与读者的互动
党刊是宣传党的执政成就, 塑造执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争取人民群众对党的支持信任, 增强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的重要阵地。[2]多年来,党刊刊登的内容多为文件汇编、讲话摘登、经验汇总等,而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则较少。且党刊是单向传播,这就使得读者难以参与其中,读者有意见或者想法,也只能通过读者信箱、读者连线等形式反馈给编辑,读者与编辑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导致党刊受众群体减少。而新媒体则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留言等形式,实现编辑与受众之间的直接沟通,这样编辑不仅可以迅速掌握受众反馈的情况,还能够及时收到他们的建议,从而增强党刊的影响力,促进党刊的发展。
(二)内容不够接地气
党刊是权威性刊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建刊以来,党刊都很注重内容建设,所有文章都要经过严格审查,其内容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文字也必须经得起推敲,这样一来,内容难免显得单一,文字也略显呆板,缺乏新颖性。同时,党刊承载着政治宣传、理论指导和舆论导向的作用,编写者撰写文章时偏重大而全,且有相对固定的文风,以至于在进行政治宣传时,多以传达、灌输、教育的口吻出现,受众阅读热情和主动性也就降低。
(三)传播时效滞后
党刊一般是周刊、半月刊或者月刊,出版周期较长,读者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来自党刊相关的权威信息资源。而新媒体则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电脑、手机移动端、平板电脑等,以视频直播、实时报道、抖音、快手等途径在第一时间获得党的政策、方针、社会热点等信息。
(四)传播手段单一
作为传统媒体的党刊,是由出版社定期印刷发行,再加上党刊主要是教育党员的刊物,其覆盖面主要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传播的范围比较小,造成广大老百姓看不到权威性党刊的内容,党刊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从而影响了党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新媒体视域下党刊发展的路径探析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这就为党刊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党刊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有效应对多元化传播形式的挑战。
(一)加强内容建设
面对各种媒体的激烈冲击,面对广大党员干部对教育培训学习的需求,面对社会各界对党刊需求量的增加,党刊利用优势,加强内容建设刻不容缓。
一是坚持原创、独家深度报道。党刊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文本内容上要增加原创稿件,注重理论性与通俗性的结合。面对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党刊采编人员要深入到一線进行调查和采访,用敏锐的眼睛、灵敏的嗅觉、优秀的专业素养去发现、挖掘新闻,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真实权威的独家报道。
二是打造特色品牌。党刊享有各级党委政府权威信息的优先知情权、解释权和发布权,这些资源是其他媒体最想拥有却又缺乏的。党刊可以充分运用这一优势资源,通过权威报道和主流舆论引导,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比如:在党的建设上面,党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强化党建主题宣传,搭建省、市、县、各厅局、各单位部门与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之间的联系,总结其在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构建专业权威的党建信息和宣传报道传播平台,打造优质党建品牌,提升党刊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又如:时政内容是党刊的主要内容之一,党刊要“出时效”,采编人员在做新闻采访报道时,就不能只看新闻表面,而是要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对新闻进行深度报道,尤其是一些敏感问题,要进行透彻分析,树立公信力;围绕党的工作部署,做好选题和策划,把重大主题、事件、时事热点、成就亮点等呈现在人们眼前;运用系列报道、组合报道、连续报道等形式,对时政新闻进行深度报道,为读者提供权威可靠的新闻事件解读,从而体现党刊独家、权威、深度的优势特色。
(二)优化传播方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3]作为引领新闻舆论事业的党刊,面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必须变革传播方式,建立现代媒体传播体系,掌握舆论话语权,充分发挥党刊的引导作用。 一是利用新媒体,创新党刊文本内容。党刊是党的宣传工具,既向人们传递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战略,也是党中央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反映基层与人民群众的心声与需求。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对社会舆情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党刊要主动担起自身社会责任,在内容上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工作导向、价值取向和新闻导向,抢占传播制高点和话语权,利用网络资源,拓展题材选择范围,以独特、敏锐的视角选取人们关注的、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题材,使内容接地气,用朴实、有温度、有感情的文字进行报道,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有效引导人们进行阅读,让人们在阅读中掌握社会热点事件,了解国内外时政动态,保证党刊内容广泛传播。
二是创新传播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刊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与创新,发展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读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积极开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面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4]随着融媒体的深度发展,党刊要树立互联网意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新技术,加强传播手段、传播技术建设,在采、编、发等环节,运用新媒体手段,对篇幅较长、理论性强的文章进行技术处理,以图片、图表、漫画、音视频等形式将内容立体展现给人们,让受众直观形象、方便快捷地获得关键信息。同时党刊为了掌握互联网空间的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要善于运用“三微一端”,开辟微信公众号、微博、刊物门户网站平台,设立“微党课”、“微视频”、“微宣讲”等栏目,把刊物中的重点文章、人们关注的议题制作成视频或者音频产品,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传播,从而提高党刊的传播力。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邀请专家学者对社会问题进行评论,解答人民群众的困惑,也可把网友的帖子呈现出来,互相之间进行讨论;也可以听取人民群众对刊物内容、栏目设置、传播方式等的建议与要求,通过互动扩大党刊的受众范围,提升党刊影响力。
(三)依托新媒体,加强采编人才队伍建设
党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创建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采编队伍,对于提升党刊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至关重要。
一是加强采编人员政治素养培育。党刊的政治属性决定党刊采编人员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立场,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在工作中坚持党性原则,宣传党的理论,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政治敏锐力、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定力。虚心接受意见,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社会中的不良现象,要敢于站出来,主动发声,勇担社会责任。
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专业素养。首先,党刊所刊载的文章,主要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深度解析,理论性较强。这就要求采编人员在选题策划时要紧扣时代主题,围绕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及时权威的解读和深度报道,让党的声音走进群众,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采编人员要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及时掌握新思想、新观点、新提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提高理论水平。其次,采编人员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通过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文字组织能力,力求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解释党的理论观点、政策要义,增强党刊的可读性、影响力、传播力。再次,采编人员要深入到基层,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同时,对于任何事情不能够只听一面之词,而是要多观察、多思考,从细微中發现问题,增强由点到面、由现象到本质、由小到大看问题的能力。
三是树立互联网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在新媒体时代,采编人员要更新观念,认真学习互联网、多媒体、信息管理技术等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新型媒介的使用手段和技巧,运用新媒体技术对选材进行采写编,把理论从文字变成图片、视频、音频,实现纸媒与新媒体的功能互补,从一个“爬格子”能手变成集采写编、录像、摄影、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为一身的“全媒型”能手。
党刊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加强自己内涵建设,有效应对多元化传播形式的挑战,把党刊的宗旨以时代喜欢接受的方式呈现,做好政治舆论宣传,掌握舆论话语权,传播社会正能量,传输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党刊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党刊在党员同志和社会中的广泛引导作用。
注 释: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OB/EL].2020(4).
[2] 李爽.如何拉近党刊与读者的距离[J].新闻与写作,2008(10):59-60.
[3]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人民网-舆情频道,2019-12-18.
[4] 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
(作者单位:遵义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