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天,儿子觉得日子非常难熬,因为平时和他一起玩耍的几个要好的小伙伴都离开了大院——晶晶跟父母到外地旅游了,听说得十多天才能回来;建建去了乡下奶奶家,估计得在奶奶家住上一个月;燕子去了一家艺术学校学舞蹈,吃住都在学校。
小朋友们“各奔东西”,剩下儿子自己一个孩子在大院里,真是一件让人感觉特别孤独的事。平日里有那么多小伙伴在一起疯玩,如今突然没一个玩伴了,儿子特别不适应——孤独就像儿子心头的一只爬虫,扰得他坐立不安,无所事事,不知所措。
看着儿子难受的样子,我提议:“楼下不是有沙堆嘛,你去沙堆那边掏个沙洞,堆个沙堡玩玩不好吗?”儿子反驳:“就我自己去玩,有啥意思,我才不去呢!”说完居然满脸委屈,吧嗒吧嗒地掉起了眼泪——我这才意识到,儿子平日里跟一群伙伴“前呼后拥”,习惯了“以群为乐”,从未体验过孤独的滋味,所以才像天塌了一般。不行,得想办法让儿子学会享受孤独才行。不然,他会过分依赖伙伴,失去自我,对他的成长不利。
我决定,得先想办法让儿子走出家门,学会自己玩才行。于是我对儿子说:“没有小朋友陪你玩没关系,爸爸和你一起去沙堆挖沙洞、堆沙堡怎么样?”
儿子想了想,觉得没有更好的选择,勉强同意了,说:“好吧。”
我和儿子一起去了沙堆边上。我提议:“你挖一些‘陷阱’,然后我在沙堆上走一圈,看看能不能被你的陷阱陷进去好不好?”一听有这么“刺激”的游戏,儿子当然愿意,立即高兴起来,说:“行,不过我挖陷阱的时候你不能站在这儿看,要不你会知道哪儿有陷阱。你先走开,我要‘秘密’地挖陷阱。”——这正是我想要的,只要我走开了,沙堆上就会剩下他一个人,他不就能学会自己玩了吗?让他自己玩,是让他适应孤独并学会享受孤独的开端。
我爽快地同意了儿子的“请求”,并与他商量:“那你在这儿好好挖,我先回家免得忍不住要看,等你挖好了,再回家叫我来踩,好不好?”儿子也担心我发现他在哪儿布了陷阱,同意我回家“躲起来”。
就这样,我回家了,留下儿子独自在沙堆边玩,适应孤独的训练算是正式开始了。半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回家叫我去踩陷阱。
我忍不住出门查看。在距离沙堆还很远的地方,我见儿子正“忙活”呢,玩得很投入。我心里好笑:难耐孤独的儿子,竟然独自玩了半个小时。既然他还没挖好,我干脆打道回府,继续等。
又过了半个小时,儿子跑回家来,喊:“爸爸,我的陷阱弄好了,你去踩。”
我跟儿子来到沙堆旁。儿子布置的陷阱像迷魂阵一样,我不停地陷进去,儿子在一边乐得前仰后合……
等我把所有的陷阱都踩完了,儿子撵我走:“爸爸,你快回家,我再挖一次。”
我一听乐了,问:“你自己在这里玩了好长时间了,还要继续玩吗?”
“嗯。”儿子挺高兴——孤独不再是挠心的爬虫,而是变成了也可以享受的快乐时光。
我回家去了,儿子继续在沙堆上“孤独”地玩,很投入,也很快乐。
我由此发现,让儿子承受甚至“享受”孤独并不困难,有时甚至很容易。比如有一天,我陪儿子一起去超市给他买玩具。到了超市门口我突然对儿子说:“哎呀不好,我忘带自行车的钥匙了。”
儿子问:“那怎么办?”
我说:“要么我进超市给你买玩具,你在外边看车;要么你进超市自己买玩具,我在外边看车。”我想假装没带自行车钥匙,给儿子设置一个必须面对“孤独”的双项选择,不论儿子去买玩具,还是在外边看自行车,都注定要一个人来做。
儿子想了想说:“那好吧,我去买玩具,你在外边看车。”
我把钱交给儿子,让他进超市买玩具。看着儿子拿着钱“孤独”地进了超市,我心里有些不忍,但还是坚持对自己说:只有这样,儿子才能磨练出承受孤独的品质,只有能承受得住孤独,才能一步步长大,因为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面对的孤独将会很多。
儿子终于走出了超市,一只手举着玩具,一只手捏着找回的零钱,满脸高兴地对我喊:“爸爸,你看我自己买的飞机。”——儿子能在“孤独”中达成自己的心愿了,是他在成长路上迈出的一大步,因为这一步的迈出,他感到了成功的愉悦,这愉悦就是“孤独”的魅力!
如今,儿子已经渐渐适应了孤独——有小朋友相伴的日子,儿子会玩得很尽兴;没有小朋友相伴的日子,儿子玩得也很尽兴。
当把“孤独”的时光也当成快乐的时光时,孩子便会逐渐接近“成熟”。
〔编辑:冯士军〕
小朋友们“各奔东西”,剩下儿子自己一个孩子在大院里,真是一件让人感觉特别孤独的事。平日里有那么多小伙伴在一起疯玩,如今突然没一个玩伴了,儿子特别不适应——孤独就像儿子心头的一只爬虫,扰得他坐立不安,无所事事,不知所措。
看着儿子难受的样子,我提议:“楼下不是有沙堆嘛,你去沙堆那边掏个沙洞,堆个沙堡玩玩不好吗?”儿子反驳:“就我自己去玩,有啥意思,我才不去呢!”说完居然满脸委屈,吧嗒吧嗒地掉起了眼泪——我这才意识到,儿子平日里跟一群伙伴“前呼后拥”,习惯了“以群为乐”,从未体验过孤独的滋味,所以才像天塌了一般。不行,得想办法让儿子学会享受孤独才行。不然,他会过分依赖伙伴,失去自我,对他的成长不利。
我决定,得先想办法让儿子走出家门,学会自己玩才行。于是我对儿子说:“没有小朋友陪你玩没关系,爸爸和你一起去沙堆挖沙洞、堆沙堡怎么样?”
儿子想了想,觉得没有更好的选择,勉强同意了,说:“好吧。”
我和儿子一起去了沙堆边上。我提议:“你挖一些‘陷阱’,然后我在沙堆上走一圈,看看能不能被你的陷阱陷进去好不好?”一听有这么“刺激”的游戏,儿子当然愿意,立即高兴起来,说:“行,不过我挖陷阱的时候你不能站在这儿看,要不你会知道哪儿有陷阱。你先走开,我要‘秘密’地挖陷阱。”——这正是我想要的,只要我走开了,沙堆上就会剩下他一个人,他不就能学会自己玩了吗?让他自己玩,是让他适应孤独并学会享受孤独的开端。
我爽快地同意了儿子的“请求”,并与他商量:“那你在这儿好好挖,我先回家免得忍不住要看,等你挖好了,再回家叫我来踩,好不好?”儿子也担心我发现他在哪儿布了陷阱,同意我回家“躲起来”。
就这样,我回家了,留下儿子独自在沙堆边玩,适应孤独的训练算是正式开始了。半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回家叫我去踩陷阱。
我忍不住出门查看。在距离沙堆还很远的地方,我见儿子正“忙活”呢,玩得很投入。我心里好笑:难耐孤独的儿子,竟然独自玩了半个小时。既然他还没挖好,我干脆打道回府,继续等。
又过了半个小时,儿子跑回家来,喊:“爸爸,我的陷阱弄好了,你去踩。”
我跟儿子来到沙堆旁。儿子布置的陷阱像迷魂阵一样,我不停地陷进去,儿子在一边乐得前仰后合……
等我把所有的陷阱都踩完了,儿子撵我走:“爸爸,你快回家,我再挖一次。”
我一听乐了,问:“你自己在这里玩了好长时间了,还要继续玩吗?”
“嗯。”儿子挺高兴——孤独不再是挠心的爬虫,而是变成了也可以享受的快乐时光。
我回家去了,儿子继续在沙堆上“孤独”地玩,很投入,也很快乐。
我由此发现,让儿子承受甚至“享受”孤独并不困难,有时甚至很容易。比如有一天,我陪儿子一起去超市给他买玩具。到了超市门口我突然对儿子说:“哎呀不好,我忘带自行车的钥匙了。”
儿子问:“那怎么办?”
我说:“要么我进超市给你买玩具,你在外边看车;要么你进超市自己买玩具,我在外边看车。”我想假装没带自行车钥匙,给儿子设置一个必须面对“孤独”的双项选择,不论儿子去买玩具,还是在外边看自行车,都注定要一个人来做。
儿子想了想说:“那好吧,我去买玩具,你在外边看车。”
我把钱交给儿子,让他进超市买玩具。看着儿子拿着钱“孤独”地进了超市,我心里有些不忍,但还是坚持对自己说:只有这样,儿子才能磨练出承受孤独的品质,只有能承受得住孤独,才能一步步长大,因为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面对的孤独将会很多。
儿子终于走出了超市,一只手举着玩具,一只手捏着找回的零钱,满脸高兴地对我喊:“爸爸,你看我自己买的飞机。”——儿子能在“孤独”中达成自己的心愿了,是他在成长路上迈出的一大步,因为这一步的迈出,他感到了成功的愉悦,这愉悦就是“孤独”的魅力!
如今,儿子已经渐渐适应了孤独——有小朋友相伴的日子,儿子会玩得很尽兴;没有小朋友相伴的日子,儿子玩得也很尽兴。
当把“孤独”的时光也当成快乐的时光时,孩子便会逐渐接近“成熟”。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