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182-0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它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小学生全面素质的正确途径。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朗读训练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更好的感受作者的情怀,但目前并非每位语文老师都这样认为。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语文课堂上再也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师琐碎的课文分析和学生肃静的洗耳恭听,本应最富情趣的语文课堂便日趋沉闷乏味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日复一日的枯坐中消磨殆尽,以致许多同学一上起语文课就走神。
怎样才能使学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使语文课堂书声朗朗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 创设情境,诱发激情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以诱发学生的朗读激情,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浆》这一课的朗读训练中,我抓住该文所具有的优美而凝炼的语句,丰富的联想,和谐的音韵等特点,创设优美的情境。让学生结合挂图默读课文,并想象创作音乐的背景,再让学生欣赏优美的音乐,体会乐曲旋律的变化。这样在美妙的音乐熏陶下,如诗般的意境的诱导下,学生自然会产生用自己的声音去演绎课文内容的冲动,产生朗读的愿望。
2 范读动情,唤起共鸣
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给学生树立榜样。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认真对待,并要努力提高水平。教师自身优美的语言,能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情景,能将学生带入情景中去,对课文充分感受,能在学生心灵深处引起共鸣,给他们一种“润物细无声”之感,而萌发朗读的兴趣。如教学《小小的船》一课中“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一句时,我一边轻声朗读,一边用两手弯成拱形表示弯弯的月亮。在读后半句时,我把两手举在半空,手掌一松一放,就像星星闪烁的样子。学生边听边看得入了神,好像自己就是文中的小孩,坐在深蓝夜幕衬托下的月亮中,周围是一群会眨眼的星星,学生陶醉在教师的声情并茂的朗读里,感情发生了共鸣,而他们的朗读激情也被唤起了。
3 变换形式,激发兴趣
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在课堂上应不断变换朗读形式,如指名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齐读、轻声读、自由读、还可以引读,配乐读等等多种形式的交替使用。其中表演读和赛读成为了小学生最喜欢的朗读形式,因为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适当、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起到难以想象的效果。如教学《小母鸡种稻子》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我让学生戴上小鸭、小猫、小猪、小母鸡的头饰,边朗读边体会这些小动物说话时的语气、动作、表情,再把它们表演出来,这样,学生越读越有动力,越表演越有劲头。比赛读。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进入最佳读书状态,展示朗读的最高水平。针对学生喜欢竞赛的心里特点,我在班級中经常进行朗读比赛,形式有小组赛读、男女赛读、挑战读等,比谁的声音好听,谁读得美。采用了多种形式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节奏、气势与激情,领悟课文的真正内涵,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最终达到提升朗读水平的作用。
4 适时点拨,增添色彩。
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先生指出,点拨就是要“点其要害,拨其迷障”,关键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在朗读指导中,如能从重点词语、朗读技巧、情感、背景等方面点明或进行反诘,对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大有益处的。我们提倡的朗读,应当是进入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语气、语调、语速、语言的轻重、停顿等细节能够逼真传神,这样才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我平时比较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如通过品味比喻、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注重长、短句的句式特点;不同的标点停顿、语气进行指导,让学生有效的掌握了朗读技巧,另外,我还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5 多元评价,激励发展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喜欢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赞美,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足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朗读过程中,要进行多元评价。1、双向互动,师生互评。(1)教师评。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时,要以鼓励为主,多发现闪光点,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如果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快乐、伤心、喜欢、讨厌等感情来,就要给他鼓励。如:“读得很好,听得出你已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2)学生评。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往往更具有吸引力,因为来自同伴的称赞和认可,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归属感等。学生相互评价的方式很多,可以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也可以找对子互评。2.学生自我评价。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认识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如一位学生读完课文后,我请他自我评价一下,他说:“我认为我读得感情还行,就是声音有点小。”我说:“再大点声读好吗?”这一回声音响亮又有感情。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无穷魅力。
总之,朗读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所以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更不能忽视朗读。一定要让悦耳的朗朗读书声在语文课堂上响起。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它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小学生全面素质的正确途径。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朗读训练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更好的感受作者的情怀,但目前并非每位语文老师都这样认为。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语文课堂上再也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师琐碎的课文分析和学生肃静的洗耳恭听,本应最富情趣的语文课堂便日趋沉闷乏味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日复一日的枯坐中消磨殆尽,以致许多同学一上起语文课就走神。
怎样才能使学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使语文课堂书声朗朗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 创设情境,诱发激情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以诱发学生的朗读激情,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浆》这一课的朗读训练中,我抓住该文所具有的优美而凝炼的语句,丰富的联想,和谐的音韵等特点,创设优美的情境。让学生结合挂图默读课文,并想象创作音乐的背景,再让学生欣赏优美的音乐,体会乐曲旋律的变化。这样在美妙的音乐熏陶下,如诗般的意境的诱导下,学生自然会产生用自己的声音去演绎课文内容的冲动,产生朗读的愿望。
2 范读动情,唤起共鸣
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给学生树立榜样。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认真对待,并要努力提高水平。教师自身优美的语言,能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情景,能将学生带入情景中去,对课文充分感受,能在学生心灵深处引起共鸣,给他们一种“润物细无声”之感,而萌发朗读的兴趣。如教学《小小的船》一课中“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一句时,我一边轻声朗读,一边用两手弯成拱形表示弯弯的月亮。在读后半句时,我把两手举在半空,手掌一松一放,就像星星闪烁的样子。学生边听边看得入了神,好像自己就是文中的小孩,坐在深蓝夜幕衬托下的月亮中,周围是一群会眨眼的星星,学生陶醉在教师的声情并茂的朗读里,感情发生了共鸣,而他们的朗读激情也被唤起了。
3 变换形式,激发兴趣
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在课堂上应不断变换朗读形式,如指名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齐读、轻声读、自由读、还可以引读,配乐读等等多种形式的交替使用。其中表演读和赛读成为了小学生最喜欢的朗读形式,因为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适当、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起到难以想象的效果。如教学《小母鸡种稻子》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我让学生戴上小鸭、小猫、小猪、小母鸡的头饰,边朗读边体会这些小动物说话时的语气、动作、表情,再把它们表演出来,这样,学生越读越有动力,越表演越有劲头。比赛读。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进入最佳读书状态,展示朗读的最高水平。针对学生喜欢竞赛的心里特点,我在班級中经常进行朗读比赛,形式有小组赛读、男女赛读、挑战读等,比谁的声音好听,谁读得美。采用了多种形式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节奏、气势与激情,领悟课文的真正内涵,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最终达到提升朗读水平的作用。
4 适时点拨,增添色彩。
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先生指出,点拨就是要“点其要害,拨其迷障”,关键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在朗读指导中,如能从重点词语、朗读技巧、情感、背景等方面点明或进行反诘,对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大有益处的。我们提倡的朗读,应当是进入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语气、语调、语速、语言的轻重、停顿等细节能够逼真传神,这样才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我平时比较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如通过品味比喻、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注重长、短句的句式特点;不同的标点停顿、语气进行指导,让学生有效的掌握了朗读技巧,另外,我还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5 多元评价,激励发展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喜欢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赞美,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足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朗读过程中,要进行多元评价。1、双向互动,师生互评。(1)教师评。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时,要以鼓励为主,多发现闪光点,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如果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快乐、伤心、喜欢、讨厌等感情来,就要给他鼓励。如:“读得很好,听得出你已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2)学生评。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往往更具有吸引力,因为来自同伴的称赞和认可,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归属感等。学生相互评价的方式很多,可以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也可以找对子互评。2.学生自我评价。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认识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如一位学生读完课文后,我请他自我评价一下,他说:“我认为我读得感情还行,就是声音有点小。”我说:“再大点声读好吗?”这一回声音响亮又有感情。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无穷魅力。
总之,朗读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所以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更不能忽视朗读。一定要让悦耳的朗朗读书声在语文课堂上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