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是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表情达意能力的表现,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学生都讨厌上作文课,每次都觉得无话可说,更不知如何去写。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教好学生如何观察和如何积累写作材料,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兴趣 观察 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
语文大纲要求:听、说、读、写是语文学科的四种基本能力。读写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必须着力培养。作文是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表情达意能力的表现,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这样说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也就为确立学生成才和提高学习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兴趣可以使学生从黯淡中看到光明、从平淡中发现伟大,能让学生获得跃跃欲试的最佳心态,从而爱写、想写、会写。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共鸣、想象,激发写作灵感。像作文竞赛、演讲会、组织学生创办报刊等,在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之间开展竞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观察是作文的前提,掌握了观察的本领,犹如挖掘了写作的源头,否则,提高写作能力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教学中,要鼓励和教育学生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周围的人和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积累题材。正如前面所说,学生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主要是因为没有可用的写作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写作文上,学生只要仔细观察身边的现实生活,留意每一个细节,认真思考,善于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活用自己的头脑,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下笔如有神”。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摘抄、背诵一些名言、妙语、佳词,以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写日记对写作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改变教法,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保障
首先,要解决“写什么”即写作内容的问题。而内容的核心就是材料。所谓材料就是作者从生活中搜集、摄取的为写文章服务的一系列的事实或论据。例如,我们读过的文章有写人的、写事的、状物的和写景的,所有这些人、事、物、景等,就是文章的材料。那么,材料从何而来呢?材料源自生活,我们日常所接触的各类人物、遇到的各种事情都可以成为写作时的直接材料,而读过的书、文章等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间接材料。只要我们能事事留心,眼勤手快,注意搜集、记录各种写作材料,特别是你的亲身经历,那么,日积月累,它就会成为你写作的“材料库”。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力求改变过去陈旧的教法。以往,教师只注意指导学生“怎样写”,而忽视了“写什么”,于是把精力放在了给学生讲一些“审题”、“拟提纲”、“开头和结尾的过渡”等作文写作技巧上,而不去开启学生写作的源泉之门。教师可利用所教的语文课,对于所讲文章,要求学生用心阅读。“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教学方法不对,作文教学就会走弯路。而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了语文课中阅读课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讲评要重视起来。讲评时既要讲优点,又要讲缺点,而最重要的是要有激励意识。每个学生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一篇好的习作,教师可在讲评课上宣读,并让学生发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对文章的评价。
其次,在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后,还要帮助学生解决“怎样写”的问题。这就要指导学生理清思路、合理结构了,也就是要指导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构思进行梳理,如怎样开头、承接、过渡、照应、结尾等,使之条理化。这一系列的思索、谋划,即是理顺思路的工作。而理顺思路了,还要指导学生采用一种最合适的结构形式。当然,须让学生掌握一些诸如“纵向式”、“横向式”、“纵横结合式”和“蒙太奇式”、“意识流”等结构知识,且指导学生依据表现主旨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教学是一种调动的艺术。作文教学更要讲究调动艺术,能够通过作文课的教学,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改变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能够写出他们真实的感受。达到这一点,你的作文教学就成功了。
四、要在課文教学中体现作文教学
课本上的每一篇文章都可以说是典型的习作例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例如《醉人的春夜》,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她觉得今天晚上的路灯格外的亮,亮得耀眼;空气中也仿佛有种纯美的甜美。”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呢?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原来是她(陈静)的心情好而感受到的。世间事物也好,我们学生也罢,“当你心情好的时候和坏的时候,对听到的或看到的事物的感受是否相同呢?”学生就此纷纷发表见解。经过训练,学生在写作时都注意到了景物的渲染作用,因而文章内容不再单调。
当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还很多,在此不再赘述。总之,只要充满爱心、充满激情,结合学生的特点下功夫,就一定能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来。
关键词:兴趣 观察 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
语文大纲要求:听、说、读、写是语文学科的四种基本能力。读写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必须着力培养。作文是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表情达意能力的表现,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这样说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也就为确立学生成才和提高学习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兴趣可以使学生从黯淡中看到光明、从平淡中发现伟大,能让学生获得跃跃欲试的最佳心态,从而爱写、想写、会写。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共鸣、想象,激发写作灵感。像作文竞赛、演讲会、组织学生创办报刊等,在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之间开展竞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观察是作文的前提,掌握了观察的本领,犹如挖掘了写作的源头,否则,提高写作能力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教学中,要鼓励和教育学生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周围的人和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积累题材。正如前面所说,学生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主要是因为没有可用的写作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写作文上,学生只要仔细观察身边的现实生活,留意每一个细节,认真思考,善于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活用自己的头脑,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下笔如有神”。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摘抄、背诵一些名言、妙语、佳词,以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写日记对写作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改变教法,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保障
首先,要解决“写什么”即写作内容的问题。而内容的核心就是材料。所谓材料就是作者从生活中搜集、摄取的为写文章服务的一系列的事实或论据。例如,我们读过的文章有写人的、写事的、状物的和写景的,所有这些人、事、物、景等,就是文章的材料。那么,材料从何而来呢?材料源自生活,我们日常所接触的各类人物、遇到的各种事情都可以成为写作时的直接材料,而读过的书、文章等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间接材料。只要我们能事事留心,眼勤手快,注意搜集、记录各种写作材料,特别是你的亲身经历,那么,日积月累,它就会成为你写作的“材料库”。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力求改变过去陈旧的教法。以往,教师只注意指导学生“怎样写”,而忽视了“写什么”,于是把精力放在了给学生讲一些“审题”、“拟提纲”、“开头和结尾的过渡”等作文写作技巧上,而不去开启学生写作的源泉之门。教师可利用所教的语文课,对于所讲文章,要求学生用心阅读。“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教学方法不对,作文教学就会走弯路。而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了语文课中阅读课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讲评要重视起来。讲评时既要讲优点,又要讲缺点,而最重要的是要有激励意识。每个学生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一篇好的习作,教师可在讲评课上宣读,并让学生发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对文章的评价。
其次,在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后,还要帮助学生解决“怎样写”的问题。这就要指导学生理清思路、合理结构了,也就是要指导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构思进行梳理,如怎样开头、承接、过渡、照应、结尾等,使之条理化。这一系列的思索、谋划,即是理顺思路的工作。而理顺思路了,还要指导学生采用一种最合适的结构形式。当然,须让学生掌握一些诸如“纵向式”、“横向式”、“纵横结合式”和“蒙太奇式”、“意识流”等结构知识,且指导学生依据表现主旨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教学是一种调动的艺术。作文教学更要讲究调动艺术,能够通过作文课的教学,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改变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能够写出他们真实的感受。达到这一点,你的作文教学就成功了。
四、要在課文教学中体现作文教学
课本上的每一篇文章都可以说是典型的习作例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例如《醉人的春夜》,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她觉得今天晚上的路灯格外的亮,亮得耀眼;空气中也仿佛有种纯美的甜美。”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呢?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原来是她(陈静)的心情好而感受到的。世间事物也好,我们学生也罢,“当你心情好的时候和坏的时候,对听到的或看到的事物的感受是否相同呢?”学生就此纷纷发表见解。经过训练,学生在写作时都注意到了景物的渲染作用,因而文章内容不再单调。
当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还很多,在此不再赘述。总之,只要充满爱心、充满激情,结合学生的特点下功夫,就一定能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