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时代抛下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来源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e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清华大学校长接见了一名号称自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重要成员的人。但是很快网上就曝光此人和大名鼎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毫无关系,清华大学这次是遇见李鬼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金字招牌也的确是太过于响亮,难免让人放松警惕。
  结交黑森王子起家
  现在的罗斯柴尔德家枝繁叶茂,已经成为一个庞大家族性商业帝国的代名词。但在最开始,这个庞大帝国的奠基人,也只是一名出身于德国法兰克福小市民家庭的普通人。当时,所有的犹太人都不得不居住在指定的犹太聚居区里面,罗斯柴尔德家也不例外。在他们家门口摆放有一个红色盾牌作为家族标徽,而这也是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姓氏的来源,红色盾牌的德语拼写为RotenSchild,而Rothschild则是英文转译。
  1743年,梅耶·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就是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面。按照父亲对他的期望,他在幼年时期就进入一家耶西瓦(Yeshiva,犹太经学院)学习宗教,为以后成为一名出色的拉比(Labi)而努力。但一场家庭变故改变了他的命运。就在梅耶15岁的时候(另一说为12岁),由于双亲相继过世,他不得不中断了自己的学业,开始试图养活自己。因此,他辗转从法兰克福来到了北方的汉诺威,在一家叫作奥本海默的犹太家族银行中当学徒。
  汉诺威的这段学徒经历对梅耶·罗斯柴尔德的影响十分巨大。在这里,他除了学习到丰富的银行运作等金融相关知识,为他以后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外;和上流社会中“宫廷犹太人”的接触,也为他以后建立强大的人脉关系打下了基础。所谓宫廷犹太人大多数为欧洲早期的一些专门为欧洲王室或贵族服务的犹太银行家。由于当时的教会禁止基督徒进行放贷等金融活动,而这些王室贵族又必须要进行投资以维护自己日益庞大的开销,所以就不得不授予一些犹太人银行家特权,以换取他们在经济上的支持和服务。这些银行家和欧洲上流社会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梅耶·罗斯柴尔德为之打工的奥本海默家族银行,也就正是这样的一个“宫廷犹太人”。
  梅耶在奥本海默银行做了6年,从一个小小的学徒工成长为初级合伙人。已经成长起来的他决定离职创业,回到法兰克福单干,而他选择的创业项目是炒作古钱币和古玩,这是他从童年时期就拥有的爱好。而且很凑巧,也正是通过古钱币这个桥梁,他结识了当时还是黑森选侯国王子,也就是以后的黑森第二任选帝侯威廉二世。据说,同为古币爱好者的威廉和梅耶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梅耶为了获得王子的信任,忍痛将自己珍藏的古币以极低价格半卖半送给威廉王子。而这种牺牲也换来了回报:威廉王子作为梅耶恩主,为他打开了进入上流社会的大门。大概在1769年左右,梅耶获得了黑森选帝侯国“宫廷犹太人”的头衔,虽然这没有什么实际利益,只是确认其能够与黑森宫廷进行商务往来。但拥有了这种头衔之后,梅耶还是获得了不少以前没有的特权,社会地位有所提升。
  真正让梅耶获得第一桶金的是拿破仑战争。受到当时政治局势的影响,威廉王子被迫出逃。出逃前,他将一笔价值相当于300万美元的资金委托给信任的梅耶托管。而当时局比较稳定后,威廉王子回国时,梅耶不仅将这笔钱完璧归赵,还向其支付一定数量的利息。大为感动的威廉王子决定将这笔钱投资给梅耶,每年只收取少量利息。在获得这笔巨款后,梅耶从此一举成为法兰克福主要商人,并在法兰克福开创了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成为罗斯柴尔德商业帝国的起点。
  当然,对于这个说法也有不少人提出了质疑,认为太过于戏剧化。事实上,梅耶·罗斯柴尔德很早就通过威廉王子的关系涉及了欧洲王室间的金融交易。他曾以自己的名义,先后6次出面操作黑森王室向丹麦王室贷款事宜;另一方面,他也利用拿破仑战争的机会,多次从英国运输紧俏货物转手到德国倒卖。这些更有可能是梅耶完成原始积累的方式。但不管是哪种,威廉王子都在梅耶创业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成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发家的贵人。
  靠滑铁卢投机富可敌国?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英国率先实现了纺织业的改进。飞梭、珍妮纺纱机的问世,大幅降低了棉纺织品的成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梅耶在当时也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商机,计划从英国大量进口棉纺织品,然后在欧洲大陆转手销售。为此,他专门派出了三儿子内森(Nathan)前往英国拓展专门的家族业务。
  在许多野狐禅中,一说到成就罗斯柴尔德王朝的说法都是内森在英国股市上的“滑铁卢投机”,说内森利用自己的情报员抢在所有人之前获悉拿破仑在滑铁卢一战中失利,但是为了在伦敦股市兴风作浪赚取利益,他先佯装获悉英国失利,抛售打压英国公债直到一个超级低位之后暗中吸纳,等到第二天“滑铁卢大捷”的消息传开之后,英国公债连续狂涨,这么一倒手之后,他和身处巴黎的詹姆斯·罗斯柴尔德共赚进2.3亿英镑,足以买下整个英格兰!这种天方夜谭的说法被一些阴谋论伪学者津津乐道,不断翻出来耸人听闻。但据罗斯柴尔德第三代的维克托·罗斯柴尔德后来透露:其实整个“滑铁卢投机”,内森也就赚到了7000英镑。他在获悉反法同盟大胜之后,用2万英镑以56.5点的价格买进英国公债,在一周后的60.5点时抛出,完全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
  机敏运作 发战争财
  实际上,内森·罗斯柴尔德成功的秘诀并不是什么“撑死胆大饿死胆小”的投机,而是出色的商业能力。根据后世查阅他1800年5月入境英国的登记,其实内森的创业资金也就是2万英镑而已。但是他敏锐地发现,当时英军的制服材料源于德国,在预判英国和法国之间战争已经是不可避免之后,他立即赶到了德国大量收购原料。而后知后觉的英国政府指定的军服厂,就只能从他手里高价购买原料了。
  这还只是小试牛刀,随着拿破仑战争的深入,内森又将目光投向了金银进出口上,他雇佣船队,将英国的硬币和金银运到欧洲大陆出口,再在欧洲大陆套购商品运回英国销售,从中获利不菲。这个货币贸易体系的建议,也给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崛起带来崭新的机遇:随着战争的深入,英国政府需要大量调拨现款,并将其运输到法国南部作战的威灵顿公爵。当他们环顾四周,发觉也只有内森有现成的渠道和船队,将他们资金分发到该用的地方去。于是,在内森一手操作下,英国政府从整个欧洲大陆收集、换购了100多万枚法国硬币通货,并将其运给了威灵顿。1814至1815年,流经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资金已经高达几千万英镑!到了1818年,内森已经开始主动向普鲁士政府贷款500万英镑,有史以来第一次,不是在其他首都,而是在伦敦支付红利;币种也首次采用英镑结算。自此之后,整个罗斯柴尔德的核心业务之一,就是发行债券为欧洲各国政府募集资金。当1836年内森去世的时候,罗斯柴尔德家族已经成为全球最出色的银行之一,而内森也被后世公认是不世出的金融天才,而这也才是罗斯柴尔德发家的真相。   除了内森之外,梅耶的其他4个孩子也都成了银行家。詹姆斯在巴黎、阿姆谢洛在法兰克福、萨洛蒙在维也纳、卡尔在那不勒斯都成功地开设银行。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以梅耶在法兰克福的公司为总部,其他5家为分支机构的庞大商业帝国,一直延续到今天。
  错过美国
  在一些言之凿凿实则胡说八道的书中,罗斯柴尔德家族成了一个叫作“国际银行家”的领头羊。自拿破仑时代以来,他们在暗中操纵世界200多年,甚至为了集聚财富,不惜策划了两次世界大战!通过这一系列令人发指的行为,今天他们的资产已经达到了50万亿美元之多!
  但这根本不是事实。200多年过去,罗斯柴尔德家不但没有暗中操控世界,反而早就有所衰落。正如老话所说“盛者必衰”,传承到第八代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已不是当年叱咤风云的那个罗斯柴尔德了。如今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只能算是一家影响力不大的金融投资公司,其市场地位与影响力目前可以说微不足道。无论是按股票与债券承销、交易及企业并购业务的市场份额,还是按旗下所管理金融资产的规模,该公司都往往排不上国际前十名,更谈不上呼风唤雨、主宰全球金融市场了。罗斯柴尔德的家族财富不可能维持每年6%的持续增长,如今更不可能有所谓50万亿美元资产。
  罗斯柴尔德家族真正的高峰期是在19世纪中后期,此后就好运用完,开始走下坡路了。他们犯的第一个重大错误,就是严重低估了美国的发展。在美国内战爆发之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居然认为美国会没有前途,将自己在美国的大部分业务全部撤出。而其他一些美国家族如洛克菲勒、杜邦则因和美国共命运共呼吸,成功地搭上了美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成了举足轻重的新兴大家族。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的业务受到重大打击,二战中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更让他们受到了灭顶之灾。这一连串的打击下来,就算不死也得脱层皮。等到战后欧洲经济复兴时期,罗斯柴尔德家族又没有踏准脚步:当时的欧美各大银行,比如瑞士联合银行,苏黎世信贷,德意志银行,美国的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公司都纷纷上市,融得大量发展资金,并且实行股权分配制,以激励员工。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观念事事都要和这些成功的管理经验背道而驰,坚持保守的家族化运作,完全不接受外人担任重要职位。没有抓住这波发展潮流的罗斯柴尔德,也毫不令人感到意外地衰落下去了。据有关人士透露,眼下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的年利润规模大概在l亿美元左右,甚至还不到高盛的百分之一,和当年的盛况相比,也只能是感叹逝者如斯夫了。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16年第9期)
其他文献
公民只有在知道自己的税的用途、知道了自己到底已经缴了多少税、知道了其他人已经缴了多少税,才能比较出是否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才会心平气和、心甘情愿地纳税。 Citizens
就我的阅读视野而言,在处理中国古代典籍时,学者的基本做法有二:一是撰写满足专业读者需求的“校注”和“集注”之类,这是自古以来即有的旧传统,力求翔实精深,中华书局的“新
2006年,中国并购市场持续升温,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全面开花的局面。与去年相比,相关法规的颁布和股权分置改革使影响并购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在如此众多而又各有千秋的
期刊
在2010年最近一次的国家司法考试当中,通过率已经滑落到30%以下。在这种低通过率之下,到法学院学习已经变成了教育投资中的一种风险选择。这种现象一是由于司法制度改革委员
期刊
1月7日,青浦区经委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市有关文件精神,并对2015年清洁能源替代工作进行部署。2015年,全区计划完成46台锅炉、11台窑炉的清洁能源工作,目前已将任务分解至各镇、街道
期刊
作者简介:吴晓恺(1985-),女,汉,西南大学研究生毕业,中级会计师,河南科技大学财务处。  摘要:1999年,我国高校开启了扩招的大门。在过去的15年里,大学招生规模以年均约30%的速度递增,高校纷纷以建设综合型大学为目标,与之而来的是筹建新校区、大学城,大学规模急剧扩张。高校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经济业务多元化,经济来源繁多,众多的财务信息错综复杂,高校的发展对于高校财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