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xia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学生要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
  在教学中我总结了几种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下面我结合实际课例具体讲述一下。
  策略一,科学概念的产生和总结都是以生活生产为本源的,科学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与科学概念有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
  在《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中,我用生活化的实验导入新课:在空饮料瓶中装满热水后让学生摸一摸,感觉一下温度(热),看一看它的形状。并让学生猜测把热水倒出后,拧紧瓶盖瓶子会怎样?(瓶子瘪了,变形了),并尝试解释原因。通过学生的猜想引入本课探究内容。并提供分组实验材料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试验方案证明自己刚才的假设。这时候学生的学习是激情的参与,主动的探究。
  策略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实践中学科学。
  1.利用画图法变抽象为具象,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在《点亮小灯泡》一课中,我制作一些简易教具,让学生在黑板前摆好,并画出自己不同的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通过成功的与不成功的连接方法的展示,请大家一起找成功原因,纠正失败。正是这种正误的冲突才能使学生更迅速地投入到下一步的探究活动之中。
  2.通过类比将科学概念清晰化
  在《杠杆类工具的研究》一课中我通过让学生画一画不同工具的三点(支点,受力点,阻力点)比较三点间的距离,总结出哪些工具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哪些工具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是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建构更加严谨,又使学生更加自如的运用了知识。
  设计恰当的环节,为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到了知识,展示了自己,提高了自己。
  策略三,重视体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科学概念。
  在《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一课中,核心的科学概念是溶解: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这一概念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讲理解还是有很大难度,必须建立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之上。在教学中当学生将食盐放入干净的水中搅拌,通过观察发现食盐渐渐的看不到了,它到哪里去了?有的猜测是沉底了,有的认为是浮在水面上,我让学生们用手堵住吸管的一端(吸管中间的空气会占据空间),将吸管伸进盐水中的不同位置,然后松开吸管,吸一点品尝一下是否有咸的味道,如果有,证明盐已经变成肉眼看不到得小颗粒分散到那里了。通过孩子们的亲身体验,学生们发现那里都会有咸味,这说明食盐是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通过有趣的体验活动,孩子们建构科学概念变得轻松快乐。
  策略四,发挥小组合作功能,把合作交流做到实处。
  例如在学习《摆的研究》一课时,小组成员要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有计时员、实验员、记录员、监督员等,而且要严密配合才能保证实验数据的精确性。只有通力合作才能保证实验活动的成功。在汇报时组与组之间的数据还会发生不同,这又引起新的思维矛盾,激发学生更深入的研究。
  策略五、要将科学知识的建构与生活应用融为一体。
  科学本身就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并且它也将服务于人们的应用。所以科学概念的建构要从生活实际入手,把生活融入学习之中,当掌握了知识,再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科学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变得更轻松、有趣。
  策略六、提供与科学概念紧密联系的有结构的探究材料。
  例如在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时,教师不仅要准备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一组材料,还要准备重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建构起科学概念。
  在教学中还要合理使用课件、实验、资料等深化感性材料。利于学生顺利掌握相关概念。布鲁纳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在于让学生体验知识、原理的形成过程。
  总之,我们的科学教学不仅要基于现实生活,同时还要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习包含在学生所熟悉的事物的具体情境之中,动手动脑“做科学”, 让多样的方式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在科学实践中建构科学概念。
其他文献
思维和语言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激发兴趣,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
期刊
阅读教学应致力于使受教育者最终成为有独立精神的阅读者。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作为学生,阅读时,精神上不依赖外力,独立阅读才是个体真正意义的成长。那么,怎样才能成为独立精神的阅读者呢?  一、阅读,是否孤立乎  《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新的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我深切体会到身为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善于营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喜爱,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学习。下面,围绕自己的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谈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  一、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应具有
期刊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作文  爱因斯坦说过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文也是如此。许多兴趣都是“引”出来的。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农村小学生认为自己水平有限,写不好作文,缺乏自信心。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产生喜欢写作文的动力。  所以,每次习作之后,教师要把写得较好的作文挑出来,让本人
期刊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涉及到英语课文教学。那么,英语课文究竟该怎么教,不同人有不同的教法。一般人都习惯于读一读、译一译、记一记、处理习题就完毕。多年的英语教学,我尝试了以下教法,在教学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抓住关键的句式来教课文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材基本版(2)Unit 9 Iceland一课,我们只要抓住There be 句式,即可进行全文教学。学生不但很容易地学会,而且用时也相当少
期刊
一、在教学情境上下功夫,让语文学习增加趣味  其实兴趣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也同样适合于我们成年人。我们语文老师经常抱怨课堂的效率不高,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差等等。的确,就小学生而言,他们低年级时非常愿意回答问题,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孩子们像欢腾的小马驹。但到了中高年级后,语文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就会越来越少,最后会成为语文课上的“稀有动物”。其实就是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够精彩,不足以让学生对语
期刊
一、在自主性阅读中领悟,价值引导,培养个性  “教本”首先是学生的“学本”。“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读通、读顺文本,特别是一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是要耐心地督促他们。但如何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兴致勃勃地、卓有成效地读出个性来?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为学生营造自由阅读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体验,自主理解,把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自主
期刊
一、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以前所倡导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已不再适用现在的教育教学,所以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去创新。经过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后,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通过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以掌握知识为基础、能力培养为重点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过程。比如培养学
期刊
讲解是人们解释或者解说知识和专门技术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中最普通的教学方式,是作为中介语言增进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是学生认知世界的特殊过程。奇特殊性不仅表现在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未被发现的知识,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把知识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特点加以整理,把对知识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有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