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文化赋能”驱动乡村振兴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angw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近年来,梅县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绘一张蓝图,塑一批景点,富一方百姓,铸一个品牌”为抓手,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弘扬和传承乡村特色文化,打造了一批以知青文化、厨师文化、古村文化、红色文化为特色的美丽乡村,为乡村发展培根铸魂,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文化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打造知青文化 留住乡愁记忆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农村是广阔的天地”……漫步在桃尧镇桃溪村,醒目的标语再现了当年知青在各地农场插队的生活、工作场景,崭新的知青文化展览馆通过知青海报、知青赞歌和知青影视文化墙等展示了知青上山下乡、共同奋斗的峥嵘岁月。“村里现在热闹起来了,不少老知青专程前来追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知青精神也激励着我们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村干部饶广添说。
  “2018年,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丝宝集团董事长梁亮胜、古尔夫伉俪捐赠了1000万元建设资金助力桃溪村美丽乡村建设。”桃溪村党支部书记黄玲告诉笔者。近年来,该村立足乡情实际,深挖历史人文和知青文化,委托专业团队进行规划设计,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整合分散的节点,寓知青文化、乡愁文化于景观之中,使“村在景中、景在村中”成为现实,着力打造桃花意境、康养胜地。
  深挖文化底蕴,才能留住乡愁记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保留各村特色,努力打造特有的文化品牌,例如桃溪村的知青文化、桃源村的古民居文化、螺江村的名人文化等。”桃尧镇党委副书记曾可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投入资金繁荣乡村文化,让文化点亮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光大厨师文化 构筑幸福家园
  在梅县区城东镇玉水村“厨乡文化”展览馆,可以详细了解到“玉水厨乡”的发展历史、“厨出玉水”的来由以及“厨乡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国中生代顶尖五十强厨师’郭开扬、‘180万拍一只姜蓉鸡’制作人郭科、‘中华金厨奖’得主朱世雄都是我们村的。目前,村里半数以上的家庭有成员外出做厨师,年薪20万元以上的厨师超百名,遍布全国各地。”玉水村党支部书记郭国青介绍道。
  然而,玉水村成为“厨师之乡”并非一蹴而就,从“煤炭村”到“厨师村”还得感谢一个人,他就是郭开扬。“村里煤矿场关闭后,大家开始另谋出路,把希望寄托在早年外出学厨,并且已小有名气的郭开扬身上,村里80%的厨师当年都是通过他介绍外出学厨的。”郭国青说。就这样,村里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走上了外出学厨之路。一时间,玉水村涌现出一大批烹饪学徒,一些人开始在全国各地的烹饪领域崭露头角,并且有不少已成为名厨。
  为了激活名厨资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梅县区在2018年全面启动“客家菜师傅工程·十个一系列活动”,以玉水“厨师之乡”为抓手,以“客家菜师傅”乡土人才培养工程为切入点,探索构建“客家菜师傅培养、绿色农家乐旅游、特色农产品产销”等产业链,以人才振兴引入特色产业、传播客家文化,将玉水村打造成梅县区一张独具客家特色的新名片。
  “这几年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玉水村大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积极开展‘两美行动’,围绕‘一园一心、两场两水、三路三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了村容村貌。同时,村里也成了梅县区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郭国青说。当前,玉水村正在加快建设集湿地公园、民宿、农家乐、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游乐园、宴会中心等为一体的大型农家乐项目,预计明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
  厚植古村文化 激活美丽经济
  走进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两岸沃野阡陌相连,村庄安宁静谧,独具特色的客家围龙屋点缀其间,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卷徐徐铺开。据了解,侨乡村保存有大量完好的围龙屋,被誉为客家古民居建筑的天然博物馆,被命名为“中国古村落”,全村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有 116 座,其中较大型和保存良好的围龙屋38座。
  如何盘活资源,让侨乡村坐上经济腾飞的“快车”,一直是该村思考的问题。近年来,侨乡村积极探索古民居良性保护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充分挖掘整合古村丰富的人文、自然和生态资源,以“陌上故庐,客归侨乡”为主题,利用风景如画的客家田园风光和深厚的客侨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品牌。“2018年初,侨乡村成立了由村民入股参与的合作社,统一管理古民居开发。”侨乡村党支部书记潘增明告诉笔者。
  通过整体盘活资源和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带旺了村里的人气,既让游客感受到古村文化的魅力和乡村的乐趣,也给当地群众制造了许多“商机”。“今年,合作社将村里闲置土地集约起来,再引进公司种植玉米、火龙果作户外拓展用,让侨乡村在‘十一’黄金周火了一把。”潘增明说。自在楼咖啡厅店员陈婷告诉笔者,国庆期间咖啡厅生意很好,甚至出现了排队等位现象,收入比平时增加了一倍。
  此外,“中国传统村落”桥溪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茶山村等山中瑰宝也魅力四射,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揭开古村神秘的面纱……
  弘扬红色文化 发掘特色产业
  走进水美村,村里“一片红”—红色元素随处可见,舒适美丽的村容环境令人心向往之。“水美村是九龙嶂革命根据地重要核心区域,拥有宝贵的红色资源。近年来在省、市、区和对口帮扶单位广州市委统战部的大力帮扶下,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扶贫、发展产业,进一步擦亮红色文化名片,使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收入稳步增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打响了红色乡村游的金字招牌。”水美村党支部书记罗苑华说。
  通过“红色村”项目,水美村掀起了“红色热潮”,带动了红军客栈、红军茶、红军餐、紅色土特产等红色生态富民产业发展,打响了“水美鸡”“水美百香果”“水美蜂蜜”等品牌,持续上涨的人气让红色效益逐渐凸显。“为了让产业多元化发展,我们还依靠水美村的水引进了华南乃至全国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这个年产值上亿元的基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难题,也帮助水美村实现可持续发展。”梅南镇党委副书记古盖立告诉笔者。
  水美村的发展是梅县区加大力度对革命遗址进行保护利用,丰富苏区红色内涵的一个缩影。接下来,梅县区将结合全区红色资源分布特点,采取分区打造、分步建设、串珠成链的方式,以九龙嶂、同怀别墅、叶帅故居为主线,打造红色小镇,建设文创基地,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做强红色旅游胜地,为红色梅县注入动力,打通致富“动脉”。
其他文献
广东省委农办、省扶贫办专职副主任梁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消费扶贫行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为进一步推动消费扶贫行动,国务院扶贫办等11个部门组织开展全国消费扶贫月活动。8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负责人王大洋,广东省委农办、扶贫办专职副主任梁健介绍消费扶贫行动有关情况。  广东省委、省政府—直以来高度重视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把消费
期刊
张习志是织金县以那镇五星村的贫困户。过去,在贫瘠的土地上一年到头辛勤耕耘却只够填饱肚子,他像很多村民一样选择外出打工。2017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回到了故乡,也只能靠做临时工维持生活,艰难地负担一家人的开销。  自从广州市引进的耀泓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织金县当地的农业公司合作组建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公司以来,张习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每年在公司分红1700元。而且,
期刊
9月是扶贫产品开始大量上市的季节。为进一步推动消费扶贫行动,扩大扶贫产品销售,激发市场消费潜力,营造社会参与氛圍,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国工商联等11个部门组织开展全国消费扶贫月活动。这既标志着消费扶贫行动的正式启动,也标志着消费扶贫工作进入崭新阶段。  今年消费扶贫月活动的主题是:万企参与
期刊
存久洞村是佛冈县石角镇黄花行政村一个老区自然村,位于县城南面近30公里的山区。  该村四面大山环抱,自然环境优美,如同世外桃源。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党革命武装活动、领导游击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好地方。1947年,党在清(远)从(化)佛(冈)边领导武装起义,始建清从佛人民义勇大队时,就把队伍拉到存久洞村,创建游击武装根据地。驻村部队不断扩大,改编为东三支四团、北一支六团,团部常设在村里。在这里谋略
期刊
8月10日,在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下称“交易市场”)梅州馆,摆满了梅州稻丰大米、生长地高山番薯、万泰山茶油、柚通柚美月饼等土特产,两名主播正通过电商平台向网友推介来自梅州的农产品。  梅州馆负责人廖启雄介绍,通过与广州、深圳、梅州等地的商会、大型企业等对接,截至目前,今年梅州馆的采购签约合同累计金额已达2.92亿元。  梅州馆是交易市场发展的真实写照。去年开业至今,在疫情影响和冲击下,
期刊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际,突然遭遇疫情和灾情的双重挑战。从中央到省市,各地明确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扶贫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  如今,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新疆羊肉、贵州天麻、广西芒果……送到足不出户的“老广”桌面上。仅今年上半年,广东采购销售来自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新疆等扶贫协作地区农畜产品金额超过96亿元。城市居民吃上贫困地区的优质特产,既满足了消费升级的需求
期刊
在《“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中,国务院提出要加大对文化扶贫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记者在河源走访过程中,发现各地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都非常注重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来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精神动力与经济发展形成合力,有效推进脱贫工作。  一路走来,人们对于村里的变化津津乐道:污水横流的泥路变成宽敞整洁的柏油路,
期刊
1959年10月3日,当时的轻工业部和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在北京故宫午门举办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展览会上涌现众多“反映革命斗争和现实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而且很多展品在生产制作和艺术上接近或者超过了历史上工艺美术达到的最高水平。这些新时代的工艺美术杰作大部分是1958年以来艺人和工艺美术工作者为向伟大的建国十周年献礼的新作。显然,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全国各地工艺美术行业都迸发出高涨的热情
期刊
“已经想尽办法去帮扶,为什么有些人还是脱不了贫?”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  “扶贫项目都挺好的,为什么有人还是窝着不愿意行动?”  “明明已经脱贫了,又因为太懒而返贫……”  “精神贫困”是脱贫攻坚路上难啃的“硬骨头”  这是小吴回乡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几年前,农村轰轰烈烈地开展脱贫攻坚,搞了好多扶贫项目,处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眼看着农村变样了,父母要求他回乡就业。小
期刊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茶阳镇原为广东省大埔县老县城,位于汀江下游、粤闽两省三县交界处,建于明嘉靖年间,至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有“千年古镇”之称,又是粤闽两省三县十二个乡镇的重要贸易集散地。境内文物古迹、红色旧址众多。  近年來,该镇按照大埔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保护性开发利用境内名人名居和红色革命旧址,串珠成链,着力打造一批融合人文历史和红色教育的精品旅游线路,引人入胜。  深挖“古色”资源,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