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数学学习中,教者如果能基于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知识结构安排相关信息,并提供现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真实的参与。面对要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阅读信息,主动设计方案,制定决策。像这样的问题聚焦和动态处理,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内驱,发展思想,变革行为,这些都将使学生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关键词】 自主经历;生成建构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必须注重儿童的日常经验,在教学中致力捕捉生活背景与学习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用生活中的经验和实例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感受数学。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发展概率思想。因此,不能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单纯当作统计量的计算、统计图表的制作以及概念识记等活动来组织。要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运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运用适合的统计图表、统计量等来表示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交流、评价和改进。
笔者近期听过一位老师执教的《复式统计表》一课,感慨颇多。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此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会制作单式统计表,知道统计表的各部分名称,在生活中还常常见到过复式统计表。故这位老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情境引入,激发需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中国、韩国、日本三个国家体育代表团第29届奥运会获奖情况,感受到信息过于分散,读数据及进行相关计算显得很麻烦,从而内心深处产生对三张表格合并的需求。二、直面差异、亲历建构。学生学生独自面对数据,整理数据,尝试制作表格,在逐步推进的探究活动中,建立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三、走进生活、体会应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让学生整理、分析数据,这样的学习活动有效巩固了复式统计表的建构,促进学生统计观念的进一步形成。四、总结延伸,谈话打开。明确今天学的只是统计的一种方式,统计的结果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如各种统计图等,为将来继续学习统计知识做好铺垫。
纵观整节课,我觉得这节课设计体现了这样的几個特点。
一、有价值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开放政策的持续推行,中国的交际交往在各个领域全面展开,以个人主义为基本立场的西方文明借助于当代传播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强势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形成的崇尚远大理想、奉献、集体和艰苦奋斗等主流价值观造成强大的冲击。然而,中国社会的发展不能没有人文精神的支撑,不能丢失五千年文明古国赖以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的支撑。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本节课借“复式统计表”这个数学知识载体,生动具体地展现我国的富强与进步,国人的爱国与拼搏。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是全体中国人的众志成城,精诚合作。小课堂传播的是一种浓浓的自豪感、归属感。
二、有意思
本节课的内容原本是兴趣小组的场景,而教者大胆改编,主动创新、积极寻找素材,从奥运健儿到家乡财政收入,以及到总理纪念馆、黄花塘军部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人数的统计等,无一不将呈现的数学内容和探究学习与我们所提倡的理想新人目标紧密联系,似乎是在日常无意识的教学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全过程,悄悄进课堂、进头脑,使其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特别有意思。
三、有意义
大家都知道,在这21世纪的大数据时代,当我们熟练的打开Excle,鼠标拖动,只要几秒就能绘制出一张统计表。但是仔细想想,如果面临着一组杂乱无序的数据,又不借助电脑时,我们能迅速地根据数据绘制出一张复式统计表吗?答案当然是:不容易。那么,在这位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中,让学生自主经历形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有意义的。
学习中,面对中国、日本、韩国获得的奖牌数量,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进行比较,也随之产生如果把他们统计在一张表格里那就太好了的心向,于是,老师将课堂重心降低,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从而主动发现有国家名称、奖牌名称这样的两个考察方向,逐步形成横栏、纵栏、数据栏等意识和概念,再突破斜线表头的制作。在这样的逐层突破中,学生的眼光被打开。这样的双边活动,既培养了学生整理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了统计观念。
四、 有生成
与简单的统计图相比,复式统计表信息量大,机构复杂,让学生直接制作复式统计表有困难,因此这节课中,教者充分利用学生的半成品资源进行再加工,让学生经历从一维到两维的过程,从第一次出现困难,到教师的适度“帮扶”后再完善,都使得课堂充满着成长的气息。本节课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真实的情感倾注、思维投入。40分钟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有的教学过程都使得课堂充满勃勃的生机。
五、 有效率
回顾这节课,整个课堂是充实的,教师语言精炼,老师的每一句提问、每一次引导都是恰到好处,每个学生在这一节课之中都有事情做,学生进出教室呈现出不一样的变化。师生的表现舒服、自然、流畅。在别人眼中的枯燥的数字,成为了师生精神获得成长的重要源泉,我觉得,能在细节处体现高追求,是教师的智慧所在。
总之,本节课教师从学生思维的实际水平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教学目标也随之调整为:观察整体数据状态,掌握结合具体数据进行纵轴数值间距设置的一般原则,能正确地调高(低)长方形直条高度。教学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有方向、有目标、有开放的基础上,学生呈现的资源丰富多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反馈交流,使学生不仅会制图,更明白为什么这样制图的原理,形成对一类数据分析的灵活合理的思维习惯,学生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不断生成中感受学习的过程结构和方法结构,在持续推进的问题解决中发展了数学思想。
【关键词】 自主经历;生成建构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必须注重儿童的日常经验,在教学中致力捕捉生活背景与学习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用生活中的经验和实例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感受数学。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发展概率思想。因此,不能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单纯当作统计量的计算、统计图表的制作以及概念识记等活动来组织。要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运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运用适合的统计图表、统计量等来表示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交流、评价和改进。
笔者近期听过一位老师执教的《复式统计表》一课,感慨颇多。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此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会制作单式统计表,知道统计表的各部分名称,在生活中还常常见到过复式统计表。故这位老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情境引入,激发需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中国、韩国、日本三个国家体育代表团第29届奥运会获奖情况,感受到信息过于分散,读数据及进行相关计算显得很麻烦,从而内心深处产生对三张表格合并的需求。二、直面差异、亲历建构。学生学生独自面对数据,整理数据,尝试制作表格,在逐步推进的探究活动中,建立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三、走进生活、体会应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让学生整理、分析数据,这样的学习活动有效巩固了复式统计表的建构,促进学生统计观念的进一步形成。四、总结延伸,谈话打开。明确今天学的只是统计的一种方式,统计的结果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如各种统计图等,为将来继续学习统计知识做好铺垫。
纵观整节课,我觉得这节课设计体现了这样的几個特点。
一、有价值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开放政策的持续推行,中国的交际交往在各个领域全面展开,以个人主义为基本立场的西方文明借助于当代传播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强势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形成的崇尚远大理想、奉献、集体和艰苦奋斗等主流价值观造成强大的冲击。然而,中国社会的发展不能没有人文精神的支撑,不能丢失五千年文明古国赖以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的支撑。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本节课借“复式统计表”这个数学知识载体,生动具体地展现我国的富强与进步,国人的爱国与拼搏。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是全体中国人的众志成城,精诚合作。小课堂传播的是一种浓浓的自豪感、归属感。
二、有意思
本节课的内容原本是兴趣小组的场景,而教者大胆改编,主动创新、积极寻找素材,从奥运健儿到家乡财政收入,以及到总理纪念馆、黄花塘军部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人数的统计等,无一不将呈现的数学内容和探究学习与我们所提倡的理想新人目标紧密联系,似乎是在日常无意识的教学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全过程,悄悄进课堂、进头脑,使其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特别有意思。
三、有意义
大家都知道,在这21世纪的大数据时代,当我们熟练的打开Excle,鼠标拖动,只要几秒就能绘制出一张统计表。但是仔细想想,如果面临着一组杂乱无序的数据,又不借助电脑时,我们能迅速地根据数据绘制出一张复式统计表吗?答案当然是:不容易。那么,在这位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中,让学生自主经历形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有意义的。
学习中,面对中国、日本、韩国获得的奖牌数量,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进行比较,也随之产生如果把他们统计在一张表格里那就太好了的心向,于是,老师将课堂重心降低,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从而主动发现有国家名称、奖牌名称这样的两个考察方向,逐步形成横栏、纵栏、数据栏等意识和概念,再突破斜线表头的制作。在这样的逐层突破中,学生的眼光被打开。这样的双边活动,既培养了学生整理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了统计观念。
四、 有生成
与简单的统计图相比,复式统计表信息量大,机构复杂,让学生直接制作复式统计表有困难,因此这节课中,教者充分利用学生的半成品资源进行再加工,让学生经历从一维到两维的过程,从第一次出现困难,到教师的适度“帮扶”后再完善,都使得课堂充满着成长的气息。本节课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真实的情感倾注、思维投入。40分钟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有的教学过程都使得课堂充满勃勃的生机。
五、 有效率
回顾这节课,整个课堂是充实的,教师语言精炼,老师的每一句提问、每一次引导都是恰到好处,每个学生在这一节课之中都有事情做,学生进出教室呈现出不一样的变化。师生的表现舒服、自然、流畅。在别人眼中的枯燥的数字,成为了师生精神获得成长的重要源泉,我觉得,能在细节处体现高追求,是教师的智慧所在。
总之,本节课教师从学生思维的实际水平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教学目标也随之调整为:观察整体数据状态,掌握结合具体数据进行纵轴数值间距设置的一般原则,能正确地调高(低)长方形直条高度。教学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有方向、有目标、有开放的基础上,学生呈现的资源丰富多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反馈交流,使学生不仅会制图,更明白为什么这样制图的原理,形成对一类数据分析的灵活合理的思维习惯,学生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不断生成中感受学习的过程结构和方法结构,在持续推进的问题解决中发展了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