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和写作是信息交流的过程,缺一不可。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以读促写,通过阅读品味文章的语言,分析艺术特色,唤醒学生的写作冲动,调动学生自动学习的积极性,解决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
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师普遍认为难教,难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愿学语文,教师的劳动付出没有回报;学生认为难学,难在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想获得高分更是难上加难。按常理说,学生经过小学、初中九年的语文学习,汉语识字关已过,已经打下一定的读写基础,高中语文学习不但不应该存在困难,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根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精神的需要和满足就应该成为迫切的需要了,这是人的需要的基本规律。
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师生难以跨越的鸿沟就是高考。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大都是为了获取高分。这本无可厚非。以全国课标语文高考试题为例,一张试卷:现代文阅读35分,古诗文阅读35分;语言文字应用20分,其中成语、句子等的检测几乎都和写相關,至少是写的基础;作文60分。可见,整张试卷检测的基本上都是读和写的能力。高考作文测量目标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方法的有效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能力,并提醒学生,阅读文章就是和作者进行交流。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只要真正解决了读和写的问题,学生就很可能获得高分。显然,读和写的练习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读写结合是突破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难点的关键。
二、读写结合,突破教学难点
既然高考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和写,那么高中语文教学自然就不能不面对这个事实。什么是语文的核心素养?为什么高考要这样考?培养和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应该是答案之一。其实,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读文章就是和作者进行信息交流。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把握,运用一定的艺术技巧,通过文字的形式写成文章,完成信息的输出;读者通过阅读文章,对信息进行理解和吸收,完成信息的输入。若要与作者进行信息交流,少不了要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就必然要采用写的形式,所以读和写理应结合起来。
怎样把读和写结合在一起呢?首先在阅读的时候,与作者同悲同喜,不管他隐藏多深,或者采用什么形式,我们都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得到。通过阅读使心灵得到洗涤,最终达到陶冶情操、立德树人之目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倡导大家多读经典作品,除了可以培养纯正、浓厚的审美趣味外,还可以强化精神力量,以从容面对人生旅途上的种种困厄与险境。
高中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汲取古今中外文学的精华,经受文化的熏陶,筑造学生的精神家园,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掌握了这些文学精华,写作也会轻松不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读写结合的好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被割裂成了两个相互独立的板块。阅读课注重文章的结构、修辞、主旨及写作特点。到了写作课又变成另起炉灶,用另外的一套作文高分理论来指导。这种割裂是人为的,导致学生无法在阅读过程中从经典文章中获得创作上的启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写作的章法、语言的处理方法,又要在写作中进行有意的实践,在教学中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是信息的输入,写作则是信息的输出。缺少任何一方,信息交流就会中断,文章则没有实际意义。
如何处理教材中的文章?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把课文当成例子,教给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把每一篇文章读懂品透,再进行模仿写作,最后达到“吾手写吾心”的境界。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来看,听和说是口头表达,读和写则是书面表达,一个正常人一天能离开听和说吗?同理,读和写也应该成为每天不可缺少的东西。
我在教完《游褒禅山记》后,设置了一道问题:学完课文你有何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得益于之前对文句、词语的处理和对文章内容的讨论,学生都能写出像模像样的“文章”,有的甚至把“小事”和“大理”联系起来,认为小事件中寓有大道理,很有见地。在学完《祝福》之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避免第二个祥林嫂的出现?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学生想了很多办法,有的甚至触及“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严肃话题,收获不小。在学习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时,对“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的“搂入”怎么理解?学生回答:这一词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贾母的思亲之情。可见,只要教师善于诱导,从文章词句、段落到篇章,从语言、艺术技巧到思想情感和学生一道分析和讨论,那么,千万不要使学生轻松,他们一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还难吗?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读,在读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写。读写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符合语言运用规律,是突破高中语文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办法。
作者单位:云南省屏边高级中学(661200)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
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师普遍认为难教,难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愿学语文,教师的劳动付出没有回报;学生认为难学,难在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想获得高分更是难上加难。按常理说,学生经过小学、初中九年的语文学习,汉语识字关已过,已经打下一定的读写基础,高中语文学习不但不应该存在困难,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根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精神的需要和满足就应该成为迫切的需要了,这是人的需要的基本规律。
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师生难以跨越的鸿沟就是高考。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大都是为了获取高分。这本无可厚非。以全国课标语文高考试题为例,一张试卷:现代文阅读35分,古诗文阅读35分;语言文字应用20分,其中成语、句子等的检测几乎都和写相關,至少是写的基础;作文60分。可见,整张试卷检测的基本上都是读和写的能力。高考作文测量目标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方法的有效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能力,并提醒学生,阅读文章就是和作者进行交流。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只要真正解决了读和写的问题,学生就很可能获得高分。显然,读和写的练习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读写结合是突破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难点的关键。
二、读写结合,突破教学难点
既然高考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和写,那么高中语文教学自然就不能不面对这个事实。什么是语文的核心素养?为什么高考要这样考?培养和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应该是答案之一。其实,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读文章就是和作者进行信息交流。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把握,运用一定的艺术技巧,通过文字的形式写成文章,完成信息的输出;读者通过阅读文章,对信息进行理解和吸收,完成信息的输入。若要与作者进行信息交流,少不了要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就必然要采用写的形式,所以读和写理应结合起来。
怎样把读和写结合在一起呢?首先在阅读的时候,与作者同悲同喜,不管他隐藏多深,或者采用什么形式,我们都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得到。通过阅读使心灵得到洗涤,最终达到陶冶情操、立德树人之目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倡导大家多读经典作品,除了可以培养纯正、浓厚的审美趣味外,还可以强化精神力量,以从容面对人生旅途上的种种困厄与险境。
高中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汲取古今中外文学的精华,经受文化的熏陶,筑造学生的精神家园,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掌握了这些文学精华,写作也会轻松不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读写结合的好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被割裂成了两个相互独立的板块。阅读课注重文章的结构、修辞、主旨及写作特点。到了写作课又变成另起炉灶,用另外的一套作文高分理论来指导。这种割裂是人为的,导致学生无法在阅读过程中从经典文章中获得创作上的启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写作的章法、语言的处理方法,又要在写作中进行有意的实践,在教学中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是信息的输入,写作则是信息的输出。缺少任何一方,信息交流就会中断,文章则没有实际意义。
如何处理教材中的文章?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把课文当成例子,教给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把每一篇文章读懂品透,再进行模仿写作,最后达到“吾手写吾心”的境界。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来看,听和说是口头表达,读和写则是书面表达,一个正常人一天能离开听和说吗?同理,读和写也应该成为每天不可缺少的东西。
我在教完《游褒禅山记》后,设置了一道问题:学完课文你有何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得益于之前对文句、词语的处理和对文章内容的讨论,学生都能写出像模像样的“文章”,有的甚至把“小事”和“大理”联系起来,认为小事件中寓有大道理,很有见地。在学完《祝福》之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避免第二个祥林嫂的出现?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学生想了很多办法,有的甚至触及“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严肃话题,收获不小。在学习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时,对“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的“搂入”怎么理解?学生回答:这一词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贾母的思亲之情。可见,只要教师善于诱导,从文章词句、段落到篇章,从语言、艺术技巧到思想情感和学生一道分析和讨论,那么,千万不要使学生轻松,他们一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还难吗?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读,在读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写。读写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符合语言运用规律,是突破高中语文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办法。
作者单位:云南省屏边高级中学(66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