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具有较高的营养和食用价值。当前社会对玉米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而玉米的栽种方式直接决定了玉米的产量及品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玉米栽种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可供改进的有利契机,本文主要对玉米栽种的方式进行必要的研究。
[关键词]玉米;栽种试;产量;品质;影响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114-01
科学的栽种方式是保证玉米高产和高质量的前提。随着社会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对玉米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研究玉米的栽种方式也成为热门的课题之一。不同的栽种方式不仅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而且与玉米的质量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应当结合具体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玉米栽种方式。
1.研究方法及材料的选用
为了在全面科学测评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成长产生的作用,本文在尽量保证其它外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试不同的栽培方式对玉米成长的影响。因此,在栽培的过程中,主要通过随时记录玉米的生长变化数据进行推测。并且在最后的收获期对玉米的外观和营养物质进行科学的测评。
1.1 土地的选择
为了得到准确的实验数据,排除其它不良因素对实验最终数据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某农业实验基地的优良土壤进行栽培实验,试验选用地势较为平坦,选用适宜玉米生长的黑土壤,肥力中等偏上,而且光、热、水,以及气候条件较为良好,适宜进行玉米的栽培方法实验工作。
1.2 试验的品种
为了达到更好的试验效果,全面测定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成长的实际影响,本文主要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顺单6号、白鹤、沈单16等品种进行研究。
1.3 试验设计
为了测定不同的栽培方式对玉米产生的影响,主要采用对照试验的办法来没定栽培方式对玉米的影响。首先,将一个基础组使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栽培并将设定的为对照组,这个组的试验数据主要用来与不同栽培方式取得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试验结论,基础组采用高密度的种植方式。其次,第二组采用玉米的种植株距对基础组保持相同,但是将垄宽提高至基础组的二倍,每个垄中种植两排玉米,而且还在第二组中加入了覆膜技术。第三,第三组所采用的栽培办法与第二组保持相同的基础上,缩短了玉米的种植的株距,并且株距要小对对照组。第四,第四组采用缩短垄宽的办法,且每垄中再增加一排玉米作物。第五,第五组则采用了大垄双行的栽培方式,做到垄上双行,但是株距较小。以上几种栽培方式涵盖了日常栽培玉米的主要方式,对提高玉米种植质量与产量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本次玉米栽培测试的重点。
1.4 调研内容
为了保证以上栽培方式得到的数据真实有效,本文在确定了栽培的土地、品种、其它辅助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种植过程中采用定量、定时操作,以及达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首先,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本次試验进行了大量的重复试验,而且采用了随机排列种植的方式,以进一步减少种植的误差。其次,本文为了全面分析不同栽培方式的影响,对栽培过程中玉米的饱满状态,外形和产量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第三,在玉米的成长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对防治病虫害工作的重视,通过适当的使用杀虫药剂,来达到灭菌杀虫的作用。
2.试验数据的分析
不同栽种方式主要影响在于是否有利于玉米进行光合作用,是否有利于玉米吸收水分,以及吸引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采用不同的栽培方式的目的就在于找出玉米种植方式与自然环境的最佳结合点,以便于玉米吸收外在条件,不断吸收较多的有机物质,全面提高玉米的种植水平。
2.1 不同栽培方式对株、茎的影响
玉米的株高、茎粗的程度主要反映了不同的栽培方式对玉米接受光照程度的影响,它可以直接反映出玉米接受营养和健康状况是否良好。首先,玉米的株高与茎粗是反映产量的主要指标,通过对五组实验数据的观察记录,可以发现第二组采用覆膜方式的株高与茎高都明显的要高于其它几组实验的数据。其次,进一步对实验的数据分析可以得知,采用覆膜的办法会有效的延长玉米的生长期,使玉米在更加有效的环境下充分的进行成长,因此植株发展的相对较好,与同期的其它种植方法的植株相比据有株高、茎粗的效果,由此可以得出基本的结论,采用间覆膜的方法可以使玉米得到较好的发育,从而得到质优且产量高的玉米。
2.2 不同栽培方式对叶面积的影响
叶片的面积越大说明玉米在成长过程中散失的水分越多,同时也意味着玉米吸引光合作用的能力越强,这样栽培的玉米通常根系较为发达,从而有着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那么,这种栽培方式也就越适合在我国干旱少雨气候条件的地区进行推广。经过对五组试验的对比可以发现,垄行间覆膜的栽培方式玉米的叶面积与根干重量都是最大的,这种覆膜的方法对于确保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意义,能够充分的提高玉米对水分的利用率,同样适合在不同的地区进行推广,从而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因此,通过本次栽培试验可以发现,采用大垄行间膜的方法是进行玉米栽培种植的有效方法,对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2.3 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在到达收获期后,经过对五种不同栽种方式的收获成果的实际测量可以发现,首先,大垄行间覆膜的玉米种植方式获得的玉米产量最高,其次,大垄宽行密植的栽培方式产量居第二位。产量最低的是大垄3行的栽培方式。这主要说明合理密植和覆盖薄膜的方法,可以稳步的提高玉米的实际产量。通过对几组不同的玉米颗粒的观察还可以发现,第二组栽培方式使玉米颗粒较为饱满,产量和质量在几组中都排名靠前。
2.4 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物质积极的影响
测定不同栽培方式下玉米物质积累有重要意义,它是衡量玉米营养价值的重要方式。首先,在不同的栽培方式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是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的。大垄双行栽培方式无论是单株干重物还是群体面积的干重物水平都小于小垄栽培的技术方式。其次,由于玉米从栽种到收获,其籽粒呈S型的曲线变化,籽粒干物质的积累速度和时间呈现单峰曲线变化,玉米的干物质在生长的期间和后期较低,在中期时干物质较高。这意味着不同栽培方式,干物质的多少是断变化的,而且在不同的品种中也呈现出此规律。
结论
不同的栽种方式会直接影响玉米的质量及产量,采用科学合理的栽种方式可以提高玉米对水分的利用率,可以促进玉米更加茁壮的成长。同时,在栽种的过程中做好防治病虫害工作,可以得到高产量和营养成份含量丰富的玉米,从而不断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 闫淑清.水稻精简栽培模式对产量效益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0,29(4):41.
[2] 周广忠.玉米简化栽培与传统栽培对比分析[J].现代农业,2014,(1):43.
[关键词]玉米;栽种试;产量;品质;影响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114-01
科学的栽种方式是保证玉米高产和高质量的前提。随着社会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对玉米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研究玉米的栽种方式也成为热门的课题之一。不同的栽种方式不仅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而且与玉米的质量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应当结合具体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玉米栽种方式。
1.研究方法及材料的选用
为了在全面科学测评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成长产生的作用,本文在尽量保证其它外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试不同的栽培方式对玉米成长的影响。因此,在栽培的过程中,主要通过随时记录玉米的生长变化数据进行推测。并且在最后的收获期对玉米的外观和营养物质进行科学的测评。
1.1 土地的选择
为了得到准确的实验数据,排除其它不良因素对实验最终数据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某农业实验基地的优良土壤进行栽培实验,试验选用地势较为平坦,选用适宜玉米生长的黑土壤,肥力中等偏上,而且光、热、水,以及气候条件较为良好,适宜进行玉米的栽培方法实验工作。
1.2 试验的品种
为了达到更好的试验效果,全面测定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成长的实际影响,本文主要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顺单6号、白鹤、沈单16等品种进行研究。
1.3 试验设计
为了测定不同的栽培方式对玉米产生的影响,主要采用对照试验的办法来没定栽培方式对玉米的影响。首先,将一个基础组使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栽培并将设定的为对照组,这个组的试验数据主要用来与不同栽培方式取得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试验结论,基础组采用高密度的种植方式。其次,第二组采用玉米的种植株距对基础组保持相同,但是将垄宽提高至基础组的二倍,每个垄中种植两排玉米,而且还在第二组中加入了覆膜技术。第三,第三组所采用的栽培办法与第二组保持相同的基础上,缩短了玉米的种植的株距,并且株距要小对对照组。第四,第四组采用缩短垄宽的办法,且每垄中再增加一排玉米作物。第五,第五组则采用了大垄双行的栽培方式,做到垄上双行,但是株距较小。以上几种栽培方式涵盖了日常栽培玉米的主要方式,对提高玉米种植质量与产量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本次玉米栽培测试的重点。
1.4 调研内容
为了保证以上栽培方式得到的数据真实有效,本文在确定了栽培的土地、品种、其它辅助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种植过程中采用定量、定时操作,以及达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首先,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本次試验进行了大量的重复试验,而且采用了随机排列种植的方式,以进一步减少种植的误差。其次,本文为了全面分析不同栽培方式的影响,对栽培过程中玉米的饱满状态,外形和产量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第三,在玉米的成长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对防治病虫害工作的重视,通过适当的使用杀虫药剂,来达到灭菌杀虫的作用。
2.试验数据的分析
不同栽种方式主要影响在于是否有利于玉米进行光合作用,是否有利于玉米吸收水分,以及吸引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采用不同的栽培方式的目的就在于找出玉米种植方式与自然环境的最佳结合点,以便于玉米吸收外在条件,不断吸收较多的有机物质,全面提高玉米的种植水平。
2.1 不同栽培方式对株、茎的影响
玉米的株高、茎粗的程度主要反映了不同的栽培方式对玉米接受光照程度的影响,它可以直接反映出玉米接受营养和健康状况是否良好。首先,玉米的株高与茎粗是反映产量的主要指标,通过对五组实验数据的观察记录,可以发现第二组采用覆膜方式的株高与茎高都明显的要高于其它几组实验的数据。其次,进一步对实验的数据分析可以得知,采用覆膜的办法会有效的延长玉米的生长期,使玉米在更加有效的环境下充分的进行成长,因此植株发展的相对较好,与同期的其它种植方法的植株相比据有株高、茎粗的效果,由此可以得出基本的结论,采用间覆膜的方法可以使玉米得到较好的发育,从而得到质优且产量高的玉米。
2.2 不同栽培方式对叶面积的影响
叶片的面积越大说明玉米在成长过程中散失的水分越多,同时也意味着玉米吸引光合作用的能力越强,这样栽培的玉米通常根系较为发达,从而有着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那么,这种栽培方式也就越适合在我国干旱少雨气候条件的地区进行推广。经过对五组试验的对比可以发现,垄行间覆膜的栽培方式玉米的叶面积与根干重量都是最大的,这种覆膜的方法对于确保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意义,能够充分的提高玉米对水分的利用率,同样适合在不同的地区进行推广,从而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因此,通过本次栽培试验可以发现,采用大垄行间膜的方法是进行玉米栽培种植的有效方法,对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2.3 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在到达收获期后,经过对五种不同栽种方式的收获成果的实际测量可以发现,首先,大垄行间覆膜的玉米种植方式获得的玉米产量最高,其次,大垄宽行密植的栽培方式产量居第二位。产量最低的是大垄3行的栽培方式。这主要说明合理密植和覆盖薄膜的方法,可以稳步的提高玉米的实际产量。通过对几组不同的玉米颗粒的观察还可以发现,第二组栽培方式使玉米颗粒较为饱满,产量和质量在几组中都排名靠前。
2.4 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物质积极的影响
测定不同栽培方式下玉米物质积累有重要意义,它是衡量玉米营养价值的重要方式。首先,在不同的栽培方式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是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的。大垄双行栽培方式无论是单株干重物还是群体面积的干重物水平都小于小垄栽培的技术方式。其次,由于玉米从栽种到收获,其籽粒呈S型的曲线变化,籽粒干物质的积累速度和时间呈现单峰曲线变化,玉米的干物质在生长的期间和后期较低,在中期时干物质较高。这意味着不同栽培方式,干物质的多少是断变化的,而且在不同的品种中也呈现出此规律。
结论
不同的栽种方式会直接影响玉米的质量及产量,采用科学合理的栽种方式可以提高玉米对水分的利用率,可以促进玉米更加茁壮的成长。同时,在栽种的过程中做好防治病虫害工作,可以得到高产量和营养成份含量丰富的玉米,从而不断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 闫淑清.水稻精简栽培模式对产量效益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0,29(4):41.
[2] 周广忠.玉米简化栽培与传统栽培对比分析[J].现代农业,20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