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下的翻转课堂关键因素分析及应用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ss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 ”为教育行业带来了新机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微课等手段将知识传授提到课前,课堂变成了知识内化的场地,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到《ERP系统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并不断优化,构建了适合课程需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了保证翻转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以期为该教学新理念的推广提供帮助。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模式;关键因素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2-0154-03
  1 引言
  “互联网 ” 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互联网 教育”是对传统教育行业的升级与颠覆,而“翻转课”(Flipped Classroom)堂则是“互联网 教育”的重要手段与研究热点;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前在自己合适时间、地点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变成了老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课堂因此变为学生消化知识的场所,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1。微课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手段,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主材料。
  随着可汗学院等新名词的出现,微课、“翻转课堂”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受到国内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张金磊2(2013)通过对翻转课堂内涵的解读,明确教师角色的定位,并围绕教学视频设计、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的构建、课堂活动的设计等关键因素进行探析。郭绍青、杨滨3(2014)从剖析高等院校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目前高校微课设计的误区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引入生物学“趋同进化”理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构建SMVP微课趋同教学应用环境模型。刘红霞、赵蔚、陈雷4(2014)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微课与研究基础 ,指出其区别于传统视频课程资源本体特征,并依据吉林大学微课设计的体会与个案分析,对微课呈现出的主要教学行为及影像具体特征进行研究。
  尽管不少学者开始尝试以微课为载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但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等理论研究及学科应用研究,对于翻转课堂中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欠缺。本文根据笔者在《ERP系统管理》课程中开展的翻转课堂实践及其他文献研究,揭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实施关键因素,以期为该教学新理念的实施、推广提供帮助。
  2 目前ERP系列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蕴含了供应链、精益生产等管理理念,集成了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思想,是重要的企业管理软件工具。目前众多的高校开设了ERP相关课程,学生在这些课程中不但要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背景学习ERP相关理论,还要学习诸如金蝶K3、用友U8等复杂的ERP软件的应用;而受到学时、师资力量等限制,课程往往仅限于ERP软件的常规性操作,如学习供应链中的销售管理模块时,按照“销售报价——销售订单——发货通知——销售出库——销售发票处理”主线完成软件的操作;诚然企业多数销售业务符合该流程,然企业实际运作中还存在“商业折扣”、“代垫费用”、“委托代销”、“直运销售”、“退货处理”、“分期发货”等一系列的非常规业务;能否顺利处理这些非常规业务,则反映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上仅仅讲授标准流程是远远不够的,是解决不了企业实际问题的。此外,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授课教师认为ERP教学并无难度,认为参照教科书指导学生完成标准的软件操作即可;殊不知企业业务千变万化、成熟的ERP软件也蕴含众多的参数,每个参数的修订,都直接影响着企业业务的执行流程,影响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面对日趋复杂的ERP软件,授课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思考。
  对于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而言,学生层次差距较大;以我校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生源为例,既有普高生又有中职生,既有理科生又有文科生,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心态差距较大。传统课堂所采用的“标准化”、“灌输式”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于动手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在30分钟内完成45分钟的教学任务,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能用90分钟。因此,如何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是传统课堂难以解决的问题。
  3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翻转课堂的特征和设计原则,在借鉴国内外“翻转课堂”的实际应用案例后,经过设计思想不断改进和完善应用模式,形成了适合《ERP系统管理》课程实际需求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通过课前的过关任务、课内的典型任务和课后的拓展任务实现了知识传递、知识建构和内化、知识巩固和拓展。
  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知识的传授提前到了课堂前。课前,教师精心制作简短的微课视频,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等工具灵活地选择自己合适的时间、地点完成微课的学习,发现问题可便捷的与老师、同学讨论。课堂内,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集中讨论解决微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团队协作等形式完成典型ERP生产制造任务。对于课上的任务成果,课堂后学生进一步整理成书面文档(即包括ERP理论知识点,又包括了ERP软件操作步骤、截图),并评选出优秀案例解决方案;还可根据需要提供课后拓展任务,引导学习能力较强学生开展深入学习。
  教师则由原来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演员”、“圣人”、“权威”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导演”和学生身边的“教练”,而学生则由原来讲台下被动接受的“观众”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乃至“主角”。通过上述知识内化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ERP技术,还可锻炼其信息沟通、语音表达、团队协作等非技术能力,为从事“技术 管理”的ERP应用与实施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4 “翻转课堂”实施的关键因素解析
  4.1教师角色及评价体系的转换
  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实现教学翻转的关键。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实现的是“知识的复制”,教师是课堂的中心,课上上演的往往是“独角戏”;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而翻转课堂模式下,将学生视为具有较强能动性和浓厚学习兴趣的学习者,教师成为学习过程的“导演”,通过统筹布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通过课前制作微课等教学资源,课中引导学生讨论并解答问题,课后总结、深入发掘问题等手段,将学生引入教学舞台的中央。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制作大量微视频及其配套资源,需要设计相关主题活动并引入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额外的时间与精力。传统的教学是“重复式”教学,而翻转课堂则是个性化教学,课前授课教师需要根据各班的学习情况进行差异化调整;授课过程也难以按照既定的脚本推演,课堂讨论中学生抛出的问题可能是临时生成的,是课前难以预知的;这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储备更多的知识,具有更强的课堂掌控能力。而评价是指挥棒,现有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如不能做出调整,院校仅仅“口头鼓励”教师开展翻转教学的尝试,则翻转课堂很可能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2 学生角色及评价标准的转换
  翻转课堂是一个深度构建知识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有重新定位角色,转变理念,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获取者,才能充分体现翻转课堂的优势。相较于国外的翻转课堂的实践取得的成就,我国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不足,如不能扭转学生的角色,则翻转课堂不可能取得成功。
  就笔者执教的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如何让学生持续、高质量的课前学习成为实施的难点。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任务,通过任务导向、问题导向,激发起学习兴趣,使其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技巧;同时也应注意到,大学生课余活动较为丰富,通过小测验、小问题、小作业等检验学生的学习进度,保证学生课前学习的质量。
  对于学生考核方面,传统教学多是采用结果评价;而翻转课堂教学则应关注过程评价。在课程第一次授课中,向学生讲解评价标准、规则,让学生明确课程的评价方法。在ERP课程的翻转教学实践中,把课程分解为15个小项目,每个项目提供若干个以微课为核心的资源,学生学完这些资源后进入学习网站完成相应小作业;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专题讨论并完成相关项目,并不定期开展学习效果测试,各学习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项目背景、解决方案、ERP软件的实现过程;课后,要求学生提交本次课程学习要点的总结、笔记。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学习、课中讨论与项目、课后总结等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期末成绩。通过过程考核形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力地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升。
  4.3 微课视频的制作及配套微资源的收集、整理
  微课视频是课程学习的主导材料,其能否在简短的时间内、在轻松的氛围中高效传授知识点,对知识的内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翻转课堂”的引导者,可汗学院的成功与简洁、轻松、高效的微课视频有着重要的关联。分析可汗学院的微课视频发现,由以下特征:(1)视频长度多为10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5分钟,最短仅3分钟);(2)视频多以碎片化、单一知识点展开;教师讲解语速适中,声音清晰(3)视频通过PPT或者模拟黑板形式出现,并不展示授课教师形象,通过录屏软件录制教学过程;该方式改变了授课教学“居高临下”的传统形象,使得授课者与学习者“相邻而坐”,营造了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5。制作简洁的微课视频并营造出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是衡量微课质量的重要标准。
  不同于数学、英语、语文等基础性学科,高职院校开设的ERP课程包含理论及软件操作两方面的内容;为保证知识的内化、学习效果,除微课视频外,还需提供相关配套“微资源”。这些资源涵盖了ERP知识点扩充阅读材料、ERP应用实施小案例、ERP软件操作指导、ERP软件账套、知识点测验试卷等。通过引入上述资料,保证了知识内化的效果。
  4.4 师生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互通较为直接;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互动的及时性、有效性则成为限制该教学模式应选用效果的重要因素。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负责课堂教学及答疑,即使学生有问题,课下“敢于提问”、“愿意提问”的学生也不多,这一点在高职教学中更为突出。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习主要通过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完成相关测试来实现;在此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的疑问,且翻转教学学习的时间自由性,必然要求授课教师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否则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工作量普遍较大的情况下,必然对教师的教学科研、课余生活产生影响。
  为解决师生互动的及时性问题,笔者尝试建立微信群、QQ群、课程教学论坛为主导的沟通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根据ERP课程教学需求及新一代学生交流的习惯,建立了微课学习的微信群及QQ群,学生课前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可随时与老师、同学讨论,也可直接由授课教师提供个性化指导。对于学习中反映较为集中、讨论热点问题,则由教师、群管理员整理成规范格式的“ERP知识点问题集”;这些问题将成为课上进一步讨论的重点,根据讨论结果及教师指导意见,由班内记录员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授课教师审核后,解决方案正式反馈给学生。此外,为提升学习者的积极性,对问题提出、讨论、记录等相关人员予以表彰并计入平时成绩,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上述问题提出、讨论、归纳整理过程,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热情,使学生逐步成为学习的主角。
  4.5 课上时间的安排
  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按照课前准备的“剧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表演”即可。然而翻转课堂模式下,知识传授转移到了课前微课学习中,课堂时间则主要用于知识的内化。实际运作中发现,翻转课堂模式下课上时间的安排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上教师需要解答学生各种疑问,而这些问题往往是难以提前准备的,这就要求教师储备大量的专业知识并不断学习;ERP课程作为应用型课程,除了答疑解惑外,教师还需要收集企业应用ERP的真实场景案例,并结合本堂课知识点要求加以改编后,交学生课上练习,做到学以致用。例如,传授ERP中的物料盘点业务时,教师搜集某企业的月末盘点业务信息(含各类物料盘点表格),并做适当的调整后,让学生自主在ERP软件中完成月末的盘点操作,重点关注物料盘盈、盘亏的处理,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完成真实业务。同时通过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准确程度、解决突发状况的能力评定学习效果。
  5 结语
  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6。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作为一种新的尝试,该模式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将原先的授课内容转移到课堂之外,而是对传统课堂做全新的设计;哪些内容适合制作成微课供学生课前学习,哪些内容更适合课堂上精细讲解,哪些内容需课上重点光柱、补充,这些都是需要教师结合课程深入探讨的问题;2)微课视频制作、资源的整理,将耗费授课教师更多的精力,在教师工作量普遍较大的高职院校,如何平衡二者的矛盾、改进现有教学评价的指标与方法也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3)高职院校学生大多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惰性强,如何保证学生高效观看微课视频、完成相应练习也是困扰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这就要一方面要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需及时课前检查学习效果。目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由理论研究热点逐步向应用实践过度,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缺陷并加以完善,希望更多院校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郭文良,和学新.翻转课堂:背景、理念与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
  [2] 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
  [3] 郭绍青,杨滨.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
  [4] 刘红霞,赵蔚,陈雷.基于“微课”本体特征的教学行为设计与实践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5]蓝枫.再评Khan Academy [EB/OL]. http://www.broadedu.org/index.php/archives/148.
  [6]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出现在当前教育者视野之中,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给大量的学习者带来了免费的、优质的课程教学和学习的机会,同样“慕课”的出现也给独立学院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危机。该文介绍了“慕课”的概念及功能,系统性地论述了“慕课”在独立学院课程教学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Blackboard平台在其中的运用对教学效果而言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文着重介绍了Blackboard平台和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并从目前该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了Blackboard平台的实践方式,并思考了其价值,仅供参考。  关键词:Blackboard;高职;教学;探索;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解魔方机器人课题为了适应对机器人智能化的要求,选择竞技类机器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设计了解三阶魔方机器人,能够为提高竞技类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做出贡献。本设计基于Android 平台,颜色传感器作为颜色识别系统,机械手臂作为操纵设备,完成对任意魔方状态的初始还原。机械控制作为解魔方机器人的神经中枢,是机械结构执行算法的纽带。  关键词:Arduino单片机;电机驱动;电机控制;步进电机  中图分
摘要:中国教育“互联网 ”时代的新模式、新思路; 利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培养创新思维,推动学习方式革命;实现终身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教育”;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7-0107-02  1 缘起  1.1歪打正着,订阅了《中国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版
摘要:网络病毒无处不在,防不胜防,ARP病毒具有很大危害性,它发送大量的伪造数据包,占用网络带宽,通过攻击网关MAC地址,会造成全网段计算机无法正常上网,它还通过截取数据包方式,盗取用户帐户和密码等信息。要彻底分析ARP病毒,必须从ARP协议和病毒工作原理入手,分析查找病毒源。Sniffer Portable软件作为流行的抓包工具,功能强大,几乎所有网络异常情况,都可以通过它得以及时发现,它支持O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领域不断推进,高等院校对信息资源的依赖也日益显著,我国各高校信息化的实施水平存在很大差异,高校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分析研究该校信息化实施情况与应用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今后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实施状况;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
摘要:培养文科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是教学实践中的难点。该文总结出培养文科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着力点,以及文科学生的思维特点,提出了“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培养文科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计算思维;大学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5-0155-02  1 概述  目前“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强调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大学计算
摘要:云计算技术的发展飞快:VMware 2011年9月发布vSphere 5.0、历经5.1、5.5、6.0、2016年11月推出vSphere 6.5,对于一款商业平台软件来说,算得上发展迅猛。OpenStack 2010年开始正式发布,每半年推出一个新版本,目前已是第15个版本-Ocata(2017年2月推出);新版本相对于上一个版本完善了原有的功能,也扩展了很多新的功能。这两款云平台软件在
摘要:由于常规的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出游行为数据存在人为性和时间间断性,耗资大,不能轻易地实现时空数据的可视化,导致研究者难以有效地分析人们的出游时空分布规律。该文以芜湖市市民出游行为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理实体改进基础的网络爬虫算法,构建出游数据抓取模型获得市民出游行为时空数据。并利用商业级图表数据库Echarts作为可视化工具研究对象,实现对芜湖出游时空数据动态地图的可视化。  关键词:居民出游;时空
摘要:借助IPC分类分析算法,对全文专利文献结构中几个重要单元段落的技术含量评估,来观测每个单元段落其技术含量对专利文献分类的贡献,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有效的专利自动分类分析源。避免专利自动分类盲目大数据量运算导致专利自动分类效率降低。本文对专利自动分类选择何种数据源和代价以及制定算法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IPC分类;分类表;TF-IDF;相似度算法;文献结构;技术分布分析;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