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有效性,作为数学教师应在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中进行冷静思考,学会摒弃一些肤浅和浮躁、放任与随意,让数学课堂教学返璞归真,回归自己原有的"本味"!
一、创设贴切情境,回归数学本貌。
在课堂改革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情境的创设,这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新的亮点。"数学源于生活",课堂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所以数学离不开生活。但是,课堂教学切忌过于生活化,以致生活味冲淡了数学的"本味"。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泛滥的购物现象充斥着数学课堂,好像不买东西就体现不了生活味,也体现不出数学的价值。殊不知,由于比较浅层次地去理解和追求生活味,而导致课堂教学失去了数学味,使课堂教学游离教学目标之外。如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点搬家"一课,乍一看,多生活化呀,不看教材还真不知道怎样搬家,翻开教材才知道是"小数点移动"。再看教材中的情境图,图一"一只山羊卖快餐,每份4.00元"(旁注:没有顾客,我得搬家);图二"我得搬搬家(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每份0.40元"(旁注:有客人了,搬家值得);图三"我再搬搬家(小数点再向左移动一位),每份0.40元"(旁注:这么多客人,我真高兴)。我们不去评判教材内容的好坏,仅课题--小数点搬家就让人听起来云里雾里的,小数点移动这话多简洁。再则,刻意创造的生活情境太不合实际、太过虚构,连学生都觉得很搞笑,哪有这样便宜的快餐?
二、打造简约课堂,回归数学本质。
数学的重要特点是抽象简约、明确。可是,如今的课堂,开门见山的导入已很少,教师往往都要费很大的周折创设出自以为美妙的情境,教学内容在千呼万唤后才出来。课程改革后,很多教师认为没有情境的创设,课堂就会逊色,所以课堂上常出现形似而神离的教学情境。如教学"认识乘法"一课,教师在课始为创设情境出示了一个像动画片一样的精彩画面--"动物园一角",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大树、白云、河流、小桥。
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动呢!
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
生4:我发现小鸡的头还在一动一动的,它们在啄米呢,还是在吃虫子?
......
至此,十几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教师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又不断有类似于"我发现树上的叶子开始变绿了"等"新发现"。
听到这里,笔者不禁想问:这样是在上数学课还是在上看图说话课?气氛虽然热烈,可课的性质却似乎改变了。其实,在出示情景图后,教师只要提问:图上有几种动物?(两种,即鸡和兔)它们各是几只在一起的?(兔是每2只在一起,鸡是每3只成一堆)接着引导学生2只2只地数小兔,3只3只地数小鸡,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求小兔和小鸡各有多少只。这样,学生就能在问题情境中有效地捕捉数学信息,初步感知"几个几"的生活现象,为接下来学习乘法作好必要的准备。教学情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载体,而不是一种形式。为了情境而设置情境,毫无价值,绕了一个大圈,还不如开门见山。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需要创设简洁有效的教学情境。
三、实施有效合作,回归数学本味。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可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不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致使合作学习不合作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在一节展评课上,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马上宣布小组讨论,只看见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没有任何补充;有些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
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这严重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与新课程的理念格格不入,无疑是无意义、无效果的小组合作,从根本上失去了合作的价值。所以,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一个估测:所提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只有一人不能独立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有合作的价值。同时,为了真正体现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每个成员主动参与、乐于合作,让人人有事可干、有话可说,有疑难可共同解决,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创设了一个合作探讨的问题情境:"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你能把它拼成什么图形?能拼成多少种不同的图形?"各小组成员纷纷拿出已准备好的三角形图片进行拼图,合作气氛非常热烈,最后小组长展示成果。这样的合作学习,全员积极地参与、互动,真正将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
在课程改革不断迈向深入的今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带来的冲击,真切地感悟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感与鲜活,听到了学生的自主辩论与争鸣,看到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与探索,也使我们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有了更加强烈的憧憬与渴望。但这不是课程改革的全部,我们更需要冷静地思考,领会其教学理念的精神实质,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多一分理智,少一份狂热;多一份朴实;少一份花哨;多一份简约,少一份繁琐,让数学课堂回归原生态,创造出真实、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创设贴切情境,回归数学本貌。
在课堂改革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情境的创设,这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新的亮点。"数学源于生活",课堂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所以数学离不开生活。但是,课堂教学切忌过于生活化,以致生活味冲淡了数学的"本味"。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泛滥的购物现象充斥着数学课堂,好像不买东西就体现不了生活味,也体现不出数学的价值。殊不知,由于比较浅层次地去理解和追求生活味,而导致课堂教学失去了数学味,使课堂教学游离教学目标之外。如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点搬家"一课,乍一看,多生活化呀,不看教材还真不知道怎样搬家,翻开教材才知道是"小数点移动"。再看教材中的情境图,图一"一只山羊卖快餐,每份4.00元"(旁注:没有顾客,我得搬家);图二"我得搬搬家(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每份0.40元"(旁注:有客人了,搬家值得);图三"我再搬搬家(小数点再向左移动一位),每份0.40元"(旁注:这么多客人,我真高兴)。我们不去评判教材内容的好坏,仅课题--小数点搬家就让人听起来云里雾里的,小数点移动这话多简洁。再则,刻意创造的生活情境太不合实际、太过虚构,连学生都觉得很搞笑,哪有这样便宜的快餐?
二、打造简约课堂,回归数学本质。
数学的重要特点是抽象简约、明确。可是,如今的课堂,开门见山的导入已很少,教师往往都要费很大的周折创设出自以为美妙的情境,教学内容在千呼万唤后才出来。课程改革后,很多教师认为没有情境的创设,课堂就会逊色,所以课堂上常出现形似而神离的教学情境。如教学"认识乘法"一课,教师在课始为创设情境出示了一个像动画片一样的精彩画面--"动物园一角",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大树、白云、河流、小桥。
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动呢!
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
生4:我发现小鸡的头还在一动一动的,它们在啄米呢,还是在吃虫子?
......
至此,十几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教师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又不断有类似于"我发现树上的叶子开始变绿了"等"新发现"。
听到这里,笔者不禁想问:这样是在上数学课还是在上看图说话课?气氛虽然热烈,可课的性质却似乎改变了。其实,在出示情景图后,教师只要提问:图上有几种动物?(两种,即鸡和兔)它们各是几只在一起的?(兔是每2只在一起,鸡是每3只成一堆)接着引导学生2只2只地数小兔,3只3只地数小鸡,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求小兔和小鸡各有多少只。这样,学生就能在问题情境中有效地捕捉数学信息,初步感知"几个几"的生活现象,为接下来学习乘法作好必要的准备。教学情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载体,而不是一种形式。为了情境而设置情境,毫无价值,绕了一个大圈,还不如开门见山。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需要创设简洁有效的教学情境。
三、实施有效合作,回归数学本味。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可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不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致使合作学习不合作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在一节展评课上,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马上宣布小组讨论,只看见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没有任何补充;有些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
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这严重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与新课程的理念格格不入,无疑是无意义、无效果的小组合作,从根本上失去了合作的价值。所以,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一个估测:所提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只有一人不能独立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有合作的价值。同时,为了真正体现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每个成员主动参与、乐于合作,让人人有事可干、有话可说,有疑难可共同解决,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创设了一个合作探讨的问题情境:"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你能把它拼成什么图形?能拼成多少种不同的图形?"各小组成员纷纷拿出已准备好的三角形图片进行拼图,合作气氛非常热烈,最后小组长展示成果。这样的合作学习,全员积极地参与、互动,真正将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
在课程改革不断迈向深入的今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带来的冲击,真切地感悟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感与鲜活,听到了学生的自主辩论与争鸣,看到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与探索,也使我们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有了更加强烈的憧憬与渴望。但这不是课程改革的全部,我们更需要冷静地思考,领会其教学理念的精神实质,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多一分理智,少一份狂热;多一份朴实;少一份花哨;多一份简约,少一份繁琐,让数学课堂回归原生态,创造出真实、高效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