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而如何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如何把德育渗透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把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日益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为此,本文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理教学 德育 渗透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初中物理教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我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渗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物理科学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因此在祖国的历史上记载着许多物理科学知识及其发展完善的内容。例如,在“磁场”一节关于磁偏角的介绍中,学生可知比西方早400多年的宋代沈括已提出;而在学习“回声”中介绍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更有三处有着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的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它们无疑是古代科学家的科学知识与建筑师们高超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在学习磁现象时,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在学习声的传播时,有一些抗战影片中的片断,如《铁道游击队》中游击队员利用铁轨提前获得敌人火车到来的情报,在《地道战》中游击队员利用竹筒传递情报、信息。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中国古代物理学和科技发展史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本身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要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备课与教学中注意挖掘,找准某一知识点为突破,将辩证唯物的思想贯彻进去,潜移默化,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达到完美的统一。例如,在学习“运动和力”这章内容的时候,讲“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时学生对磁鐵吸引铁钉实验感觉很有意思,但一般不会再做深一步的思考,这时,如果我们紧接着反问一句:“铁钉也能吸引磁铁吗?”直接将学生带入了对立的一面,然后通过实验验证,还可以通过有关实例说明,例如两个同学面对面同时施力时产生的效果,进一步验证猜想。在这一过程中,将知识点与辩证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对立统一规律”,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师还可以以实验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渗透。例如学习“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教师设问:“某人家里有个窗式衣柜侧放在有过堂风的中间,当有过堂风经过时柜门为什么会自动打开?”学生对这种现象的反应先是惊奇,后是困惑不解,甚至怀疑有“神灵”来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抓住时机,设计小实验,并通过讲授知识使学生明白是因为当有过堂风经过柜门时,柜门外的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小,而柜门内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故柜门会自动打开,并非“老天爷”显灵。这样不仅对破除学生们的迷信思想大有裨益。
三、渗透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
物理学是一门体系严谨、结构紧密、科学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会受到良好的科学素养的训练。其中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如惯性定律、杠杆的平衡条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等。学生由于经历和水平的限制,对一些物理知识不可能一听就懂,有时还会怀疑它的真实性,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过于依赖课本,要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努力做好实验。实验使用的器材要简单些,观察现象的结果要明确,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学生亲自探究实验,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学习“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在做硬币“跳高”的实验中,大部分学生都不相信硬币会“跳高”。这时教师现场展示一下,实验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因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会要求亲自去做。结果学生不一定能成功,但经过几次失败之后最终成功了,这样学生体会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也会意识到许多事情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成功,从而使他们明白做实验要脚踏实地去做,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只要我们细心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找准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有机渗透,就可以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而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既是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切实可行的。只要我们在具体实施时,明确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这三个方面的德育要求,采取合理的德育渗透途径和方法,相信一定能提高初中物理的德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物理教学 德育 渗透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初中物理教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我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渗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物理科学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因此在祖国的历史上记载着许多物理科学知识及其发展完善的内容。例如,在“磁场”一节关于磁偏角的介绍中,学生可知比西方早400多年的宋代沈括已提出;而在学习“回声”中介绍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更有三处有着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的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它们无疑是古代科学家的科学知识与建筑师们高超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在学习磁现象时,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在学习声的传播时,有一些抗战影片中的片断,如《铁道游击队》中游击队员利用铁轨提前获得敌人火车到来的情报,在《地道战》中游击队员利用竹筒传递情报、信息。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中国古代物理学和科技发展史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本身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要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备课与教学中注意挖掘,找准某一知识点为突破,将辩证唯物的思想贯彻进去,潜移默化,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达到完美的统一。例如,在学习“运动和力”这章内容的时候,讲“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时学生对磁鐵吸引铁钉实验感觉很有意思,但一般不会再做深一步的思考,这时,如果我们紧接着反问一句:“铁钉也能吸引磁铁吗?”直接将学生带入了对立的一面,然后通过实验验证,还可以通过有关实例说明,例如两个同学面对面同时施力时产生的效果,进一步验证猜想。在这一过程中,将知识点与辩证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对立统一规律”,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师还可以以实验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渗透。例如学习“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教师设问:“某人家里有个窗式衣柜侧放在有过堂风的中间,当有过堂风经过时柜门为什么会自动打开?”学生对这种现象的反应先是惊奇,后是困惑不解,甚至怀疑有“神灵”来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抓住时机,设计小实验,并通过讲授知识使学生明白是因为当有过堂风经过柜门时,柜门外的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小,而柜门内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故柜门会自动打开,并非“老天爷”显灵。这样不仅对破除学生们的迷信思想大有裨益。
三、渗透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
物理学是一门体系严谨、结构紧密、科学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会受到良好的科学素养的训练。其中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如惯性定律、杠杆的平衡条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等。学生由于经历和水平的限制,对一些物理知识不可能一听就懂,有时还会怀疑它的真实性,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过于依赖课本,要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努力做好实验。实验使用的器材要简单些,观察现象的结果要明确,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学生亲自探究实验,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学习“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在做硬币“跳高”的实验中,大部分学生都不相信硬币会“跳高”。这时教师现场展示一下,实验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因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会要求亲自去做。结果学生不一定能成功,但经过几次失败之后最终成功了,这样学生体会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也会意识到许多事情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成功,从而使他们明白做实验要脚踏实地去做,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只要我们细心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找准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有机渗透,就可以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而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既是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切实可行的。只要我们在具体实施时,明确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这三个方面的德育要求,采取合理的德育渗透途径和方法,相信一定能提高初中物理的德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