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要素时的不完全分工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ehuwe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优势的李嘉图模型所得到的结论是参与贸易的两个国家依据比较优势进行完全的专业化分工。这个结论是在两个国家对两种产品消费需求是无限的这样一个隐含假设下得到的。但是,面对有限需求特别是对初级产品的有限需求,从李嘉图模型可以推导出,参与贸易的国家可能进行不完全的专业化分工。
  一、假设
  本文首先作出如下假设:假设存在国家1和国家2;假设存在产品1和产品2两种产品,产品1为初级产品,其市场是有限的 ,产品2 为高级的工业产品,其在有消费能力的情况下市场是无限的;假设国家1在生产产品1上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国家2在生产产品2上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假设仅考虑劳动力一种生产要素,且劳动生产率在两个国家之间存在差别;假设两个国家生产的同一种产品在质量上没有差别;假设任何一个国家的贸易盈余为0,即没有顺差和逆差;假设两个国家的生产和消费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在生产能力过剩时以消费量决定生产量,而在生产能力不足时以生产量决定消费量;假设两国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力数量大于1;假设不存在运输费用。
  二、基本模型
  两个国家按照李嘉图模型进行专业化分工。接下来通过观察两个国家各自的两种产品竞争力的变化情况来寻找国际贸易的均衡位置。 由于本文假设两个国家所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因而各自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劳动力的成本上。而且,不考虑规模经济因素,因而生产数量的增加并不会导致劳动力成本降低和竞争力的提高。
  由于本文假设生产与消费保持一致,也就是国家的收入等于国家的支出,因而一个国家的人均成本可以取一个国家的收入与劳动力数量的比值。
  1.贸易前两国产品潜在的竞争力及计划的生产和贸易
  (1)两国产品潜在竞争力的比较
  国家1和国家2的各自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
  ,
  .
  由于,表明两个国家在生产产品1上具有相同的竞争力。而,则表明国家2在生产产品2上具有比国家1更强的竞争力。
  (2)两国计划的生产和贸易
  由于国家2 在生产产品2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且国家2将生产产品2并以价格P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2,因而国家1将不能生产和销售产品2。虽然两国在生产产品1上具有相同的竞争力但由于国家2在生产产品2上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国家2会将其全部劳动力投入到产品2的生产上,而将产品1的市场让给国家1。因此,国家1和国家2将分别专业化生产产品1和产品2,并且国家1通过为国家2提供产品1而交换到国家2等值的产品2。这就是李嘉图模型所得出的结论。
  2.贸易后第一阶段两国产品的竞争力及计划的生产和贸易
  (1)两国产品竞争力的比较
  贸易后第一阶段两国两种产品各自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
  .
  现在分别对两个国家生产的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比较。
  ①与的比较。
  由于,因而. 而. 因此,有<,即国家1在生产产品1上具有比国家2更强的竞争力。
  ②与的比较。
  (1)
  式(1)的值可能大于0也可能小于0。当式(1)的值小于0时,这时满足<,由竞争力决定的国际贸易仍处于不均衡状态。在此仅考虑式(1)的值小于0的情况。
  (2)计划的生产与贸易
  由于<,国家1在产品1和产品2的生产上均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国家1会首先安排生产产品1以满足两个国家对产品1的需求,其次是可以安排一部分劳动力生产产品2。但是,随着安排生产产品2的劳动力的增加,国家1的收入会增加,导致国家1生产产品1和产品2的单位产品成本增加。特别是当国家1生产产品2的单位产品成本增加至时,国家2可以将其全部劳动力投入到产品2的生产中。因此,这时国家1将生产两个国家所需的产品1,再将剩下的部分劳动力投入到产品2的生产中,而国家2将其全部劳动力投入到产品2的生产中。计划的贸易为国家2用其生产的部分产品2交换所需的国家1生产的产品1。
  3.贸易后第二阶段两国的竞争力和均衡的国际贸易
  贸易后第二阶段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各自的单位生产成本为:
  
  
  .
  均衡时要求=,即:
  .
  这时有:
   (2)
  和
  .
  此时还必须确信均衡时有。由于,可得,因而有。
  因此,均衡时国家1生产价值为的产品1,同时生产数量为的产品2,而国家2生产数量为的产品2,并用其部分产品2交换价值为的国家1生产的产品1。也就是说,均衡时的国家1进行不完全分工。
  三、单一要素时不完全分工的具体情形
  1.不完全分工的决定因素
  首先,根据式(1)和式(2),不完全分工要求:(1);(2).
  由式(1)可得,
  (3)
  根据式(3)求对、和的偏导数,得到各偏导数的符号为“+”、“-”和“+”。
  同时,由式(2)可得,
   (4)
  根据式(4)求 对和的偏导数,得到各偏导数的符号为“-”、“+”和“-”。
  因此,对于符合以下条件的国家,很可能出现不完全分工的情形:(1)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市场较小;(2)国家比较大;(3)贸易条件较差。
  2.不完全分工的可能国家
  中国等发展中的大国比较符合上述条件。首先,发展中的大国一般仅在初级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初级产品的市场一般较小。其次,发展中的大国所生产的产品的贸易条件都较差。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在假设一种产品市场需求有限的情况下,本文从李嘉图模型出发,得到了可能存在不完全分工的结论。对于国家比较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市场较小,以及贸易条件较差的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很可能出现不完全分工。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进行国际贸易分工时就很可能出现不完全分工的情形。也就是说,中国不仅要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也要生产部分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且,发展中国家只有在生产一部分非比较优势的产品的基础上才能通过学习效应实现动态比较优势。因此,中国也应该研发和生产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巩固中国比较优势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和地位。
  2.继续扩大利用外资,提高外资在中国非比较优势领域的投资,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3.加大对非比较优势领域产品研发的政策支持,促进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综合性的地基基础问题情况进行系统化的工程基础性建设,按照相关的承载能力完成整体建设过程中一系列的相关安全问题、可靠性问题,从而逐步加强综合性的建筑地基基础性的检测和治疗。伴随着我国整体科技的快速发展,地基基础方面的工程质量问题逐步得到了有效化的提高,建筑的地基基础检测控制技术逐步实现了日益化的成熟过程控制。合理的改善综合性的箭镞产业发展,加强整体建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相关作用,从实
商务智能是企业需要拥有的一种能力,也是企业的一套营运决策解决方案。现行的商务智能是面向企业组织自身、被动的智能,融合协同、主动的智能模式是发展现有商务智能的方向。
走私与资本主义一起产生于14世纪~16世纪,它是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古往今来,各国发生走私不乏。原因在于,对烟、酒、轿车等高档的“奢侈”品进口要使用高税率,但奢侈品的概念是相对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变化的。  一、走私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在一个法制不太健全、监督不太有效的国家, 高的保护关税会刺激大量的寻租(Rent2Seek ing) 活动(又称寻求直接非生产利润活动或寻求额外收益活动)
[摘要] 港口件杂货排船问题的解决思路是:首先,应用0-1规划或背包问题求解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对能够靠泊的船舶进行有效遴选;然后,应用作业调度和排队论的理论在考虑作业时间和货物存储时间等因素的情况下对相关船舶的靠泊顺序予以确定。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重点解决仓库储位的优化和靠泊船舶的选择问题。  [关键词] 港口 件杂货 数学模型    一、船舶到港及积载情形  假设件杂货船型有m种,典型的件杂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