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体解剖学是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解剖学的教学质量,自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中职学生解剖实验教学,针对中职学校解剖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相应的教学实践,变被动式学习为自主式学习,引导为主,重视实践教学兴趣提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中职医学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学生、解剖学、实验、教学、方法
一中职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及进行解剖实验的重要性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届,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l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由于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进校后学习的第一门医学基础学科,而实验教学又是人体解剖学的主要教学方式,所以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是保证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以及引导学生进入医学生的角色,激发学生对学医的兴趣,培养学生全新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们建立起一个初步的临床思维框架,为以后的临床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改良解剖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教学质量提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许多医学中职学生在踏进校门之后对校园里面的一切事物都有種好奇感和新鲜感,特别是对其将要学习的医学专业,大多学生对医学专业的理解都局限于医学誓词的“救死扶伤”上面,至于怎么“救死”,如何“扶伤”也是他们非常感兴趣并急于了解的,所以了解学生的需求,才是引导和输入的重点,教师们在实验课中大可利用这点来作为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切人点。如在上骨骼结构成分的实验课上,我们可以借鉴I临床上常见的青枝骨折的x光片来提出问题:“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骨折?”从而引导学生们去了解骨骼的构造成分及各个年龄段骨骼成分比例的变化,从中我们还可以灌输一种诊断学的理念,让学生学会识别这种病症在诊疗技术手段上的反映,学会辨别正常形态和非正常形态的区别,达到一种让学生认识“死”和“伤”的目的,从而激发他们“救”和“扶”的欲望来达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好实验室教学源。目前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教学资源大体包括:多媒体,教学模具,实物标本等。在多媒体方面我们要学会用并且要用活多媒体,特别是在2l世纪这个科技创新的年代,年轻一代对于一些可视化的教学影像和课件更感兴趣且更易接受,所以这点对于任课老师要有一定的软件操作技术要求,在学会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要学会怎么样让你的教学内容动起来,这样会让你的学生更易于接受你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模具与实物标本是我们传统教学方法的必备教学道具,而人体解剖学则是建立在“看”与“摸”的基础上的,只有“看”好“摸”明白了,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了解人体的正常形态。如何用好教学模具与实物标本也是解剖学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任课教师不仅仅要学生们理解你讲课的内容,更要引导好学生怎么去“看”,如何去“摸”,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人体每一个器官的实在性,加深对每个知识点的印象,从而达到掌握这门知识的目的。教学模具和实物标本不论是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还是现在或者是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其时效性都是不容忽视的。或许将来因人道主义思想观念的左右或者是科技发展的结果取消了现行的教学模具或者是实物标本,但是我认为还会有另外形式的或者是更先进的教学模具及虚拟的模具来代替的,人体解剖学离不开这种教学模式。
3.合理规划和创新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学和示教两大方面。而人体解剖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的教育之外,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合理规戈好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时间之外我们还必须留有一定的上课时间给学生自由掌控,让学生自己在模具和标本上观察学习。还可以尝试一种方法就是在已经做好的模具或者标本上做好注释,方便学生自习的时候对照,这样既可省出时间对实验课中学生提出问题作针对的辅导和示教,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实验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种方式:即让学生走上讲台,通过试着讲授大体标本相关内容,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比如:让学生分成若干个组,然后将前一节课的内容分成若干个部分分配到每组,由小组将知识点落实到个人上台试讲,课后再做点评与总结。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转“学”成“教”,让“教”与“学”相辅相成,学生可以在“学”中了解知识,在“教”中掌握与熟悉知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快更系统的接受上课内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更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以提高授课的效率。
4.适当安排标本考试,增加标本考试的考核比例标本考试是检验学生们阶段性的学习成效的主要手段之一。适当安排标本考试不仅可以检验学习成效,还可以阶段性的帮学生们总结,并且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及时解决。如在《系统解剖学》中,我们可以按系统来分阶段,并进行标本考试,正所谓“打铁要趁热”,我们尽可能的将标本考试安排在每个系统学习结束之后,下个系统上课前,这样既可以不让学生学完就丢,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自习学习复习三大阶段,以完成最终的掌握知识目的。
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人体解剖学是一个系统的学科,各个知识点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课后教师引导的归纳总结就显得至关重要,既可以让学生明确每个知识点,又可以在所学过的内容中找出共性和相关性,让自身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学生还可以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通过理解和联系达到全面掌握教学内容的最终目的。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还可以学到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以后各个基础学科及临床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类学科的开关学科,引导好这门学科的学习对以后开展的各个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教学活动都有很大的帮助。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不断的去创新教学模式,以让学生学“想学”、“爱学”、“会学”、“学懂”为目的,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当中全面培养学生们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在创新和实践的过程中找到更适合自身教学条件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志海.解剖实验教学创新模式初探.中外医疗,2010,(5):140.
[2]李蔚.掌握解剖实验理论与教学技巧.中华医学,2012.10.
关键词:中职学生、解剖学、实验、教学、方法
一中职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及进行解剖实验的重要性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届,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l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由于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进校后学习的第一门医学基础学科,而实验教学又是人体解剖学的主要教学方式,所以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是保证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以及引导学生进入医学生的角色,激发学生对学医的兴趣,培养学生全新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们建立起一个初步的临床思维框架,为以后的临床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改良解剖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教学质量提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许多医学中职学生在踏进校门之后对校园里面的一切事物都有種好奇感和新鲜感,特别是对其将要学习的医学专业,大多学生对医学专业的理解都局限于医学誓词的“救死扶伤”上面,至于怎么“救死”,如何“扶伤”也是他们非常感兴趣并急于了解的,所以了解学生的需求,才是引导和输入的重点,教师们在实验课中大可利用这点来作为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切人点。如在上骨骼结构成分的实验课上,我们可以借鉴I临床上常见的青枝骨折的x光片来提出问题:“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骨折?”从而引导学生们去了解骨骼的构造成分及各个年龄段骨骼成分比例的变化,从中我们还可以灌输一种诊断学的理念,让学生学会识别这种病症在诊疗技术手段上的反映,学会辨别正常形态和非正常形态的区别,达到一种让学生认识“死”和“伤”的目的,从而激发他们“救”和“扶”的欲望来达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好实验室教学源。目前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教学资源大体包括:多媒体,教学模具,实物标本等。在多媒体方面我们要学会用并且要用活多媒体,特别是在2l世纪这个科技创新的年代,年轻一代对于一些可视化的教学影像和课件更感兴趣且更易接受,所以这点对于任课老师要有一定的软件操作技术要求,在学会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要学会怎么样让你的教学内容动起来,这样会让你的学生更易于接受你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模具与实物标本是我们传统教学方法的必备教学道具,而人体解剖学则是建立在“看”与“摸”的基础上的,只有“看”好“摸”明白了,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了解人体的正常形态。如何用好教学模具与实物标本也是解剖学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任课教师不仅仅要学生们理解你讲课的内容,更要引导好学生怎么去“看”,如何去“摸”,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人体每一个器官的实在性,加深对每个知识点的印象,从而达到掌握这门知识的目的。教学模具和实物标本不论是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还是现在或者是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其时效性都是不容忽视的。或许将来因人道主义思想观念的左右或者是科技发展的结果取消了现行的教学模具或者是实物标本,但是我认为还会有另外形式的或者是更先进的教学模具及虚拟的模具来代替的,人体解剖学离不开这种教学模式。
3.合理规划和创新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学和示教两大方面。而人体解剖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的教育之外,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合理规戈好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时间之外我们还必须留有一定的上课时间给学生自由掌控,让学生自己在模具和标本上观察学习。还可以尝试一种方法就是在已经做好的模具或者标本上做好注释,方便学生自习的时候对照,这样既可省出时间对实验课中学生提出问题作针对的辅导和示教,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实验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种方式:即让学生走上讲台,通过试着讲授大体标本相关内容,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比如:让学生分成若干个组,然后将前一节课的内容分成若干个部分分配到每组,由小组将知识点落实到个人上台试讲,课后再做点评与总结。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转“学”成“教”,让“教”与“学”相辅相成,学生可以在“学”中了解知识,在“教”中掌握与熟悉知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快更系统的接受上课内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更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以提高授课的效率。
4.适当安排标本考试,增加标本考试的考核比例标本考试是检验学生们阶段性的学习成效的主要手段之一。适当安排标本考试不仅可以检验学习成效,还可以阶段性的帮学生们总结,并且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及时解决。如在《系统解剖学》中,我们可以按系统来分阶段,并进行标本考试,正所谓“打铁要趁热”,我们尽可能的将标本考试安排在每个系统学习结束之后,下个系统上课前,这样既可以不让学生学完就丢,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自习学习复习三大阶段,以完成最终的掌握知识目的。
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人体解剖学是一个系统的学科,各个知识点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课后教师引导的归纳总结就显得至关重要,既可以让学生明确每个知识点,又可以在所学过的内容中找出共性和相关性,让自身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学生还可以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通过理解和联系达到全面掌握教学内容的最终目的。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还可以学到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以后各个基础学科及临床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类学科的开关学科,引导好这门学科的学习对以后开展的各个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教学活动都有很大的帮助。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不断的去创新教学模式,以让学生学“想学”、“爱学”、“会学”、“学懂”为目的,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当中全面培养学生们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在创新和实践的过程中找到更适合自身教学条件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志海.解剖实验教学创新模式初探.中外医疗,2010,(5):140.
[2]李蔚.掌握解剖实验理论与教学技巧.中华医学,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