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什么有很多初中数学成绩很优秀的学生,觉得高中数学这么难,学不懂?为什么家长总是会有这样的疑问:“我的孩子在初中还很爱数学,为什么上了高中就不想学了呢?”笔者从事八年多的数学教学,从初高中衔接,学生心理发展,课程内容设置做了一些思考,希望对新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一;新生;数学
一、初高中衔接不到位
(一)知识差异
初中很多知识给出比较“浅”,当上了高中再面对这些重复知识学习时候,往往学生会先入为主,忽略新知识带来的新内涵,用老知识理解方式,解决新问题.这就会产生学习中的困难.
(二)定量和变量的差异
初中的数学学习,更多是一种计算数学,往往会给出很多已知的条件,这些条件都给出具体数据,要求通过一定方式计算求值.高中的一些题目引进了变量的考查,有些题目是对参数或参数范围的考查.使得一些学生不适应,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难题.
(三)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对初中生的思维要求往往比较简单,只要能根据老师提供的解题思路完成同类问题的学习,而高中学习需要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学习方法的差异
初中大量的模仿性练习,往往使得一些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产生了思维僵化,数学的学习方法往往依靠大量重复性练习.忽略高中所要求的联系性和创造性,忽略高中课堂上思维重于计算的基本要求.没有认真全面思考,就匆忙开始答题,不是不全面,就是应用知识不恰当.
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
高一学生有着“青春期心理与行为”的典型表现,一部分学生有了很大心理波动.要承担更重的学习负担,有时候青春期叛逆、躁动等心理烦恼也在影响着他们,往往学习中的专注力下降.这些心理问题中有些直接影响了一部分学生刚刚开始的高中生活.
(一)自我意识:客体与主体
初中学生受小学保姆型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常常把教师视为权威,在教育活动中自觉地扮演着被动的客体身份,容易受到教师说服教育的感染,习惯依赖“拐杖”蹒跚学步.高中要求学生逐步适应疏导型教育方式,自我意识加强,作为受教育者,容易进入客体意识,在许多活动中不能独立发挥主体作用.往往新鲜的高中生活使学生很难在短期内转变自己的角色,不知所措.
(二)“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活动在“情感”与“理智”之间摇晃,“闭锁性”与“开放性”使得对高中学习总有一些影响.面对高中生活的困惑与数学本身抽象性叠加在一起,往往困难不能跨越.青春期学生好奇心强,使得学生对新同学产生一种强烈接触意愿.将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这些共同因素都使得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当发现学习出现问题跟不上的时候为时已晚.
(三)数学课程设置的特殊性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课程特殊性决定了它相对难度大、内容抽象、趣味性不强,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材几经修改,特别是新课改教材打破了原先按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代数分内容授课,在深浅上注意坡度的设计,工具性内容靠前安排,相关内容适当集中.但这样设计往往让一些学生轻视了数学学习.
三、应对策略
(一)提前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准备
在接收到新高一年级的伊始首先要对学生做好培训,对于初高中衔接知识做出详尽讲解,对于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对新生进行培训.课后复习练习工作做出详尽安排,规定每个人每天应该完成的数学学习量.
(二)提前打好预防针
高中学习是艰苦的,高中数学内容更加抽象,要让学生们认识到高中数学学习的艰巨性.同时,也要鼓励他们,不能因为碰到困难而选择退缩或者放弃.每个章节、每个类型的问题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学习中的拦路虎.要能预见自己可能的挫折,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三)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取得学生的信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极大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多深入学生中去,多去和他们交流,从高一新生入学军训开始,就可以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友谊,经常采用面批作业的办法和学生交流学习中的困惑,拉近距离.课间深入班级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试图了解每名学生的生活背景,成长环境,无微不至关心他们,用心去交流.信任教师之后的学生们会及时把自己的学习中的困难讲出来,以便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學方案.
(四)教师要精心备课,做好上课准备
高一的课程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最难以讲授的,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学生们还没有适应高中的学习,课前要想到课堂中所有可能产生的教学难点.这就要求教师上课前积极准备、充分备课.设置的教学情境能够深入浅出,讲解的内容有较强的知识分层,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小步快跑,减少知识难度差异.
总之,高一学习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成绩,最终影响的是高考的成绩.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当我们开好高中教学的头的时候,我想我们今后教学也会很轻松.希望在教学中我能总结出更多有益新高一学生的教学规律,为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做出努力.
【关键词】高一;新生;数学
一、初高中衔接不到位
(一)知识差异
初中很多知识给出比较“浅”,当上了高中再面对这些重复知识学习时候,往往学生会先入为主,忽略新知识带来的新内涵,用老知识理解方式,解决新问题.这就会产生学习中的困难.
(二)定量和变量的差异
初中的数学学习,更多是一种计算数学,往往会给出很多已知的条件,这些条件都给出具体数据,要求通过一定方式计算求值.高中的一些题目引进了变量的考查,有些题目是对参数或参数范围的考查.使得一些学生不适应,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难题.
(三)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对初中生的思维要求往往比较简单,只要能根据老师提供的解题思路完成同类问题的学习,而高中学习需要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学习方法的差异
初中大量的模仿性练习,往往使得一些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产生了思维僵化,数学的学习方法往往依靠大量重复性练习.忽略高中所要求的联系性和创造性,忽略高中课堂上思维重于计算的基本要求.没有认真全面思考,就匆忙开始答题,不是不全面,就是应用知识不恰当.
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
高一学生有着“青春期心理与行为”的典型表现,一部分学生有了很大心理波动.要承担更重的学习负担,有时候青春期叛逆、躁动等心理烦恼也在影响着他们,往往学习中的专注力下降.这些心理问题中有些直接影响了一部分学生刚刚开始的高中生活.
(一)自我意识:客体与主体
初中学生受小学保姆型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常常把教师视为权威,在教育活动中自觉地扮演着被动的客体身份,容易受到教师说服教育的感染,习惯依赖“拐杖”蹒跚学步.高中要求学生逐步适应疏导型教育方式,自我意识加强,作为受教育者,容易进入客体意识,在许多活动中不能独立发挥主体作用.往往新鲜的高中生活使学生很难在短期内转变自己的角色,不知所措.
(二)“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活动在“情感”与“理智”之间摇晃,“闭锁性”与“开放性”使得对高中学习总有一些影响.面对高中生活的困惑与数学本身抽象性叠加在一起,往往困难不能跨越.青春期学生好奇心强,使得学生对新同学产生一种强烈接触意愿.将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这些共同因素都使得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当发现学习出现问题跟不上的时候为时已晚.
(三)数学课程设置的特殊性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课程特殊性决定了它相对难度大、内容抽象、趣味性不强,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材几经修改,特别是新课改教材打破了原先按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代数分内容授课,在深浅上注意坡度的设计,工具性内容靠前安排,相关内容适当集中.但这样设计往往让一些学生轻视了数学学习.
三、应对策略
(一)提前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准备
在接收到新高一年级的伊始首先要对学生做好培训,对于初高中衔接知识做出详尽讲解,对于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对新生进行培训.课后复习练习工作做出详尽安排,规定每个人每天应该完成的数学学习量.
(二)提前打好预防针
高中学习是艰苦的,高中数学内容更加抽象,要让学生们认识到高中数学学习的艰巨性.同时,也要鼓励他们,不能因为碰到困难而选择退缩或者放弃.每个章节、每个类型的问题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学习中的拦路虎.要能预见自己可能的挫折,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三)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取得学生的信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极大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多深入学生中去,多去和他们交流,从高一新生入学军训开始,就可以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友谊,经常采用面批作业的办法和学生交流学习中的困惑,拉近距离.课间深入班级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试图了解每名学生的生活背景,成长环境,无微不至关心他们,用心去交流.信任教师之后的学生们会及时把自己的学习中的困难讲出来,以便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學方案.
(四)教师要精心备课,做好上课准备
高一的课程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最难以讲授的,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学生们还没有适应高中的学习,课前要想到课堂中所有可能产生的教学难点.这就要求教师上课前积极准备、充分备课.设置的教学情境能够深入浅出,讲解的内容有较强的知识分层,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小步快跑,减少知识难度差异.
总之,高一学习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成绩,最终影响的是高考的成绩.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当我们开好高中教学的头的时候,我想我们今后教学也会很轻松.希望在教学中我能总结出更多有益新高一学生的教学规律,为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