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选取山西省地级以上城市2015年经济、社会和生态的40个指标作为生态经济效益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七个主要因子,找出12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并对今后山西省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山西省地级以上城市主成分分析生态经济效益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三个子系统在内的复合人工系统。产生城市问题的根源在于三个系统的不协调,自然生态系统为城市提供低廉的自然资源,而经过社会经济系统最终大多以废物的形式滞留下来,耗竭自然资源的同时形成了一系列的问题[1]。研究山西省地级以上城市的生态经济效益为认识山西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改变过去仅仅以GDP论英雄的错误观念。
一、城市生态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主要从城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建立城市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指标体系不仅能够反映山西省各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很好地反应环境的保护程度,即能综合反映山西省各个地级市和太原市的生态经济效益。
城市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除包括上面三种效益的指标外,还应包括反应生态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例如:绿化增长率、单位投资增加绿化覆盖率、单位投资增加城市维护建设费的增长率、生态经济效率的相对增长率等,但因为综合指标较难定量,原始数据较难获得,本文不予考虑。具体指标体系的建立如表1。
二、山西省生态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的选取和处理方法
选取山西省11个地级市和太原市2015年的各项指标,数据来源于2016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2016年《山西统计年鉴》。
在表1所讨论的指标体系中,存在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正向指标值越大,所表示的实际成果越大,逆向指标则相反。同时,各项指标量纲不是统一的。为了使所处理的指标都具有正向指标的性质,并消除量纲带来的不合理影响,对不同类型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二)山西省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的主成分分析
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利用SPSS16.0软件的因子分析功能进行分析,计算标准化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方差贡献率、主成分负载(见表2)。
通过表3可以看出,不同城市每个主成分的排名和综合排名并不一致,甚至还有很大差距,但综合排名可以反映山西省地级以上城市的生态经济效益。太原市的生态经济效益综合排名第一,究其原因: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尤其是三产业发展迅速,能够吸纳较多的人口就业,在山西省经济效益最好。太原市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社会效益也远远高于地级市,但生态效益排名第三,仅次于大同市和长治市。
忻州市生态经济效益排名倒数第一,且经济、社会、生态经济效益都最差,忻州市地区生产总值2011年最低,财政收入、社会商品零售额也最低,因此经济效益最低。且社会效益方面,一产从业人员比重大,在岗平均人数仅高于朔州市,职工平均工资仅高于临汾市等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因此社会效益最低。
三、提高山西省生态经济效益的若干建议
首先,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市民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很大程度影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经济过程中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第二、三产业,尤其是提高三产比重,拉动劳动力的就业,且经济发展的同时会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和零售商品价格总额,从而提高山西省的经济效益。
其次,控制城市规模,控制人口密度。不同规模城市都有一定的承载能力,超过城市承载能力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问题,城市人口并不是越多越好,城市密度过大,会对城市资源、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必须合理控制城市规模,控制人口密度。
第三,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包括医疗卫生、教育、公交、煤、电、水的合理配置都會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社会效益的提高。
第四,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受思想惰性、体制刚性、财力不足、政策缺位和区域壁垒等多因素的影响,山西省的地级以上城市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合理状况仍然存在,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煤炭产品供过于求,挤压现象仍然存在,对环境的破坏现象也屡见不鲜(大同、临汾和吕梁等)。因此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注意环境的改善,不断减少二氧化硫、废水、垃圾的排放量,提高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山西省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徐仲敏.城市生态经济效益及其评价计量初探[J].上海社会学院学术季刊,1988(2).
[2]刘宾.城市生态经济效益的计量研究[J].生态经济,1988(10).
[3]赵伟,杨志峰,牛军峰.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模型构建与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0).
[4]高吉喜,段飞舟,香宝.主成分分析在农田土壤环境评价中的应用[J].地理研究,2006,25(5).
关键词:山西省地级以上城市主成分分析生态经济效益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三个子系统在内的复合人工系统。产生城市问题的根源在于三个系统的不协调,自然生态系统为城市提供低廉的自然资源,而经过社会经济系统最终大多以废物的形式滞留下来,耗竭自然资源的同时形成了一系列的问题[1]。研究山西省地级以上城市的生态经济效益为认识山西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改变过去仅仅以GDP论英雄的错误观念。
一、城市生态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主要从城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建立城市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指标体系不仅能够反映山西省各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很好地反应环境的保护程度,即能综合反映山西省各个地级市和太原市的生态经济效益。
城市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除包括上面三种效益的指标外,还应包括反应生态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例如:绿化增长率、单位投资增加绿化覆盖率、单位投资增加城市维护建设费的增长率、生态经济效率的相对增长率等,但因为综合指标较难定量,原始数据较难获得,本文不予考虑。具体指标体系的建立如表1。
二、山西省生态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的选取和处理方法
选取山西省11个地级市和太原市2015年的各项指标,数据来源于2016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2016年《山西统计年鉴》。
在表1所讨论的指标体系中,存在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正向指标值越大,所表示的实际成果越大,逆向指标则相反。同时,各项指标量纲不是统一的。为了使所处理的指标都具有正向指标的性质,并消除量纲带来的不合理影响,对不同类型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二)山西省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的主成分分析
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利用SPSS16.0软件的因子分析功能进行分析,计算标准化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方差贡献率、主成分负载(见表2)。
通过表3可以看出,不同城市每个主成分的排名和综合排名并不一致,甚至还有很大差距,但综合排名可以反映山西省地级以上城市的生态经济效益。太原市的生态经济效益综合排名第一,究其原因: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尤其是三产业发展迅速,能够吸纳较多的人口就业,在山西省经济效益最好。太原市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社会效益也远远高于地级市,但生态效益排名第三,仅次于大同市和长治市。
忻州市生态经济效益排名倒数第一,且经济、社会、生态经济效益都最差,忻州市地区生产总值2011年最低,财政收入、社会商品零售额也最低,因此经济效益最低。且社会效益方面,一产从业人员比重大,在岗平均人数仅高于朔州市,职工平均工资仅高于临汾市等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因此社会效益最低。
三、提高山西省生态经济效益的若干建议
首先,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市民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很大程度影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经济过程中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第二、三产业,尤其是提高三产比重,拉动劳动力的就业,且经济发展的同时会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和零售商品价格总额,从而提高山西省的经济效益。
其次,控制城市规模,控制人口密度。不同规模城市都有一定的承载能力,超过城市承载能力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问题,城市人口并不是越多越好,城市密度过大,会对城市资源、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必须合理控制城市规模,控制人口密度。
第三,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包括医疗卫生、教育、公交、煤、电、水的合理配置都會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社会效益的提高。
第四,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受思想惰性、体制刚性、财力不足、政策缺位和区域壁垒等多因素的影响,山西省的地级以上城市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合理状况仍然存在,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煤炭产品供过于求,挤压现象仍然存在,对环境的破坏现象也屡见不鲜(大同、临汾和吕梁等)。因此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注意环境的改善,不断减少二氧化硫、废水、垃圾的排放量,提高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山西省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徐仲敏.城市生态经济效益及其评价计量初探[J].上海社会学院学术季刊,1988(2).
[2]刘宾.城市生态经济效益的计量研究[J].生态经济,1988(10).
[3]赵伟,杨志峰,牛军峰.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模型构建与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0).
[4]高吉喜,段飞舟,香宝.主成分分析在农田土壤环境评价中的应用[J].地理研究,2006,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