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
伴随着“互联网 ”的春风,在中国的最南端,一场关于农业改革的探索试验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场以“互联网农业小镇”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的试验,试图为中国农业改革发展提供“能复制、可推广”的积极经验。
2016年2月24日下午,一场名为“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研讨活动”的会议在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开心农场的一间会议室召开。来自农业部、中国社科院等专业领域的专家以及众多涉农企业负责人,为海南过去8个月进行的“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出谋划策,气氛热烈。
2015年12月8日,海口石山镇的15万斤石斛“期货”在海南农民创业创新“互联网 ”大会上仅90秒便被“一抢而空”;2016年1月16日、17日,首届海口火山自行车文化节在石山镇成功举办,8000多名市民游客在这里体验了一场海南史上最大的“自行车文化盛宴”并成为网络热点……自从2015年6月开始成为海南首个“互联网农业小镇”,海口市石山镇这个万年火山旁的千年古镇,正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而在石山镇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则是一场农业发展的积极探索。
千载机遇 “互联网 农业”琼州大地开花结果
2月21日是农历猴年元宵节前的周末,当天,海口石山镇美社村的农家乐依旧人声鼎沸,石门柱上贴着二维码,只需扫一扫就能关注该村公众号。因为地处火山地区,富硒,石山黑豆的价格也因为互联网的宣传不断看涨,简单包装的石山黑豆三两也能卖到10块钱。“现在种什么,要看互联网上欢迎什么。村民目前关心自己的产品是否通过互联网卖得出去,下一季种什么价值更高。有需要才生产。”石山镇三卿村村民小组长王杰说。
是什么,让这个海口传统落后地区的千年古镇农民具有了“互联网思维”?一切都要归结于2015年6月份开始的那场“互联网农业小镇”试验。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互联网 ”提法,让中国掀起了一场“互联网 ”的热潮。此后,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书记和省长刘赐贵省长多次强调要把“互联网 ”作为海南科学发展和绿色崛起战略。随后,海南《关于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的若干意见》出台。
2015年4月15日,刘赐贵省长到省农业厅调研时提出建设“互联网小镇”的设想。此后海南省农业厅迅速行动,结合产业特点,提出建设“互联网农业小镇”。在得知省农业厅关于“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的思路后,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孙新阳认为这一思路符合通过“互联网 ”带动海口乡村建设的要求,当即选定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作为海南首个互联网农业小镇。
2015年6月,海南首个互联网农业小镇在海口秀英区石山镇正式启动建设。
“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有良好的运作机制,有浓厚的返乡创业氛围,有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这是2016年2月19日海南省长刘赐贵在石山镇参观完之后给出的评语。这一天,距离石山镇开始建设互联网农业小镇仅8个月。
和石山镇一样,文昌市会文镇、琼海市大路镇、澄迈福山镇和儋州市木棠镇、陵水县英州镇、三亚市吉阳区、琼中县湾岭镇、屯昌县乌坡镇、白沙县细水乡等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建设已全面铺开,根据海南省的初步规划,到2020年建设将建设60个具有较高水平的互联网农业小镇、1000个互联网农业小镇村级服务中心,最终将把全省2610个行政村连成一张大网,届时,海南的农业、农村、农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农业小镇是海南农业信息化成果的集中体现
“互联网农业小镇到底是干什么的?是不是就是让农民上网?”第一次听到互联网农业小镇概念的时候,海南省内的一位媒体记者小张在和秀英区的干部聊天时,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种观点在当时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如今,互联网农业小镇给石山镇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存在这种疑问的人也越来越少。
海南省农业厅厅长江华安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明确指出,互联网农业小镇,就是海南近年来推进农业信息化成果的集中体现。
江华安说,近年来,海南省农业厅一直在集中优势做海南特色农产品的电商促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以及农业的信息化服务,而“互联网农业小镇”的这场试验,正是让这些农业信息化举措找到了载体和抓手。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海南希望在这方面为全国做试验,找到能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江华安说。
自石山镇开始建设互联网农业小镇以来,海口市秀英区投入1600万元用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现已铺设光纤500多公里,建设基站12个覆盖全部12个村委会,光纤入户1000多户,让互联网融入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同时,正在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改造,能实现“4G到村、百兆入户、无线WIFI全覆盖”。
神奇的“36524”密码
“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实践是一场没有先例的试验,我们不怕试错,我们就是想为中国的农业发展提供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有益经验,而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有责任也有义务做这样的‘试验田’。”海南省相关领导如此评价互联网农业小镇的现实意义。
而在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实践过程中,省、市、区、镇等多级干部群众也总结出了“36524”这一神奇密码。
“3”是指“3大改变”:彻底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改变生态环境发展方式。
“6”是指“6大跨越”: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智慧农业、资本农业、信用农业、一带一路国际农业、创业创新农业六大跨越。
“5”是指“5大跨越”:“一十百千万”五大工程,即打造一个镇级综合管理平台、十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百个特色农业品牌,扶持千个农业大户、万名创客。
“2”是指“2个率先”:即率先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率先成为创业创新、文明卫生两个“双创”示范基地。
“4”是指“4个全覆盖”:以“光网进村入户全覆盖、生产经营管理全覆盖、以农村土地流转确权为基础的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新农民创业创新行动全覆盖”四大举措为核心,四轮驱动。 主抓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的海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晓桥认为,这一组密码所采取的诸多措施,就是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能够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的原因。“我们做这些事,就是在统筹‘生态、效益、融合’的基础上,考虑一种农业的最佳发展策略。”王晓桥说,在这一系列举措中,不仅考虑到农业的经济功能,更重要的是考虑到“人”的因素,“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只有通过互联网培养出‘讲文明、会创新、能创业’的新农民,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才会成功。”
在海口市秀英区委书记张霁看来,“36524”密码让基层干部的工作有了“抓手”,而自从创建互联网农业小镇以来,小镇的变化,也让张霁真真切切的看在眼里。“最深刻的变化是互联网改变的石山。农民观念、态度在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改变,经济效益在改变,经菅氛围在改变,人居环境在改变,群众也有了认同感、获得感和辛福感。这一切都因为‘互联网 ’的魅力!”张霁说, 建设互联网农业小镇,就是要让互联网融入石山,让农民增收致富、生活更美好!
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背后的“秘密”
“36524,还有另一层意思,即孙新阳书记提出的,以365天24小时1分钟也不耽搁的精神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在采访中,王晓桥向记者解读了“36524”的另一层意思。这层意思,被总结为“石山速度”和“石山精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或许是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取得诸多成绩背后的“秘密”。
首届海口火山自行车文化节是石山互联网小镇亮相后的一次“最热闹”的活动,该活动自2015年12月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到2016年1月17日圆满结束,秀英区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海口体育活动“节庆化”的第一次尝试,成功吸引了8000名以上游客参与,2000多名群众参与荣誉骑行,800多名选手参加山地、公路自行车比赛,100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和转载,百度搜索量达到了104万条,受到各级领导、广大游客、骑行爱好者、媒体界的集体点赞。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秀英区书记张霁、区长黄鸿儒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文化节筹办工作,石山镇和区园林局、文旅局等单位紧密配合,从活动定位、规模到各项准备工作逐一落实:用时30天,完成沿路配套绿化景观升级;用时20天,盘活闲置教育资源,将破旧废弃的岭西小学变成了极具创意的“人民骑兵营”;用时10天,将4公里破损水泥路变成了崭新的沥青路面;用时5天,沿火山口大道绕城高速以南段及火山自行车赛道安装太阳能路灯132盏;用时5天,完成10公里自行车赛道布置;赛道安保、环境卫生、维稳等工作落细落小,专人分段管理……这样的“石山速度”得到了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孙新阳的“点赞”。
“一分钟也不耽误”,这既是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孙新阳书记对石山的要求,也是石山干部为了抢抓机遇,满足石山百姓改变石山面貌的迫切希望而提出的自我要求。从2015年11月19日起,石山的干部每天早上八点集合,风雨无阻,熬夜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只为在石山力争实现“两个率先”,即率先实现农户奔小康和率先实现两个“双创”(创业、创新、创文、创卫城市)。
高新区美安科技新城项目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矛盾冲突不断。为保障项目落地,石山镇涌现出了原美岭村委会副主任洪庆芝等一批优秀党员干部。洪庆芝在被确诊患癌晚期后,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天,仍然忍着剧痛,用颤抖的声音在电话里交代,一定要将征地补偿款发到群众手上…小小村官、若大担当,洪庆芝用生命诠释了“一分钟也不耽误”的石山精神。在他的感召下,石山镇村干部将“一分钟也不耽误”的石山精神深化,完成所有下达通告的协议签约任务共计18509.159亩,完成分户丈量及青苗清点工作13712.763亩,清表提供工作面18143亩,坟墓搬迁18874座,土地补偿款发放约7.32亿元。特别是11月18日以来,完成签约2847.938亩、迁坟450座,保障康迪等项目顺利奠基,进一步演绎了“石山速度”。
互联网农业小镇给石山镇带来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变化,更是“摸得着”的实惠。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委书记刘立武告诉记者,自建设互联网农业小镇以来,石山的农民踊跃创业创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明显,石山镇农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5428元增加到2015年的8652元,同比增长达59.4%。
按照海口市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计划,2016年博鳌论坛期间,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初具规模,对外开放;2017年打造互联网小镇升级版;2018年实现农民入股并分享运营主体利润分成;2019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5万元。
“刘赐贵省长提出,‘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建设要依托产业,促进就业和农民增收,让所有人受益’,我们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江华安说。
伴随着“互联网 ”的春风,在中国的最南端,一场关于农业改革的探索试验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场以“互联网农业小镇”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的试验,试图为中国农业改革发展提供“能复制、可推广”的积极经验。
2016年2月24日下午,一场名为“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研讨活动”的会议在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开心农场的一间会议室召开。来自农业部、中国社科院等专业领域的专家以及众多涉农企业负责人,为海南过去8个月进行的“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出谋划策,气氛热烈。
2015年12月8日,海口石山镇的15万斤石斛“期货”在海南农民创业创新“互联网 ”大会上仅90秒便被“一抢而空”;2016年1月16日、17日,首届海口火山自行车文化节在石山镇成功举办,8000多名市民游客在这里体验了一场海南史上最大的“自行车文化盛宴”并成为网络热点……自从2015年6月开始成为海南首个“互联网农业小镇”,海口市石山镇这个万年火山旁的千年古镇,正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而在石山镇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则是一场农业发展的积极探索。
千载机遇 “互联网 农业”琼州大地开花结果
2月21日是农历猴年元宵节前的周末,当天,海口石山镇美社村的农家乐依旧人声鼎沸,石门柱上贴着二维码,只需扫一扫就能关注该村公众号。因为地处火山地区,富硒,石山黑豆的价格也因为互联网的宣传不断看涨,简单包装的石山黑豆三两也能卖到10块钱。“现在种什么,要看互联网上欢迎什么。村民目前关心自己的产品是否通过互联网卖得出去,下一季种什么价值更高。有需要才生产。”石山镇三卿村村民小组长王杰说。
是什么,让这个海口传统落后地区的千年古镇农民具有了“互联网思维”?一切都要归结于2015年6月份开始的那场“互联网农业小镇”试验。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互联网 ”提法,让中国掀起了一场“互联网 ”的热潮。此后,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书记和省长刘赐贵省长多次强调要把“互联网 ”作为海南科学发展和绿色崛起战略。随后,海南《关于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的若干意见》出台。
2015年4月15日,刘赐贵省长到省农业厅调研时提出建设“互联网小镇”的设想。此后海南省农业厅迅速行动,结合产业特点,提出建设“互联网农业小镇”。在得知省农业厅关于“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的思路后,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孙新阳认为这一思路符合通过“互联网 ”带动海口乡村建设的要求,当即选定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作为海南首个互联网农业小镇。
2015年6月,海南首个互联网农业小镇在海口秀英区石山镇正式启动建设。
“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有良好的运作机制,有浓厚的返乡创业氛围,有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这是2016年2月19日海南省长刘赐贵在石山镇参观完之后给出的评语。这一天,距离石山镇开始建设互联网农业小镇仅8个月。
和石山镇一样,文昌市会文镇、琼海市大路镇、澄迈福山镇和儋州市木棠镇、陵水县英州镇、三亚市吉阳区、琼中县湾岭镇、屯昌县乌坡镇、白沙县细水乡等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建设已全面铺开,根据海南省的初步规划,到2020年建设将建设60个具有较高水平的互联网农业小镇、1000个互联网农业小镇村级服务中心,最终将把全省2610个行政村连成一张大网,届时,海南的农业、农村、农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农业小镇是海南农业信息化成果的集中体现
“互联网农业小镇到底是干什么的?是不是就是让农民上网?”第一次听到互联网农业小镇概念的时候,海南省内的一位媒体记者小张在和秀英区的干部聊天时,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种观点在当时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如今,互联网农业小镇给石山镇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存在这种疑问的人也越来越少。
海南省农业厅厅长江华安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明确指出,互联网农业小镇,就是海南近年来推进农业信息化成果的集中体现。
江华安说,近年来,海南省农业厅一直在集中优势做海南特色农产品的电商促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以及农业的信息化服务,而“互联网农业小镇”的这场试验,正是让这些农业信息化举措找到了载体和抓手。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海南希望在这方面为全国做试验,找到能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江华安说。
自石山镇开始建设互联网农业小镇以来,海口市秀英区投入1600万元用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现已铺设光纤500多公里,建设基站12个覆盖全部12个村委会,光纤入户1000多户,让互联网融入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同时,正在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改造,能实现“4G到村、百兆入户、无线WIFI全覆盖”。
神奇的“36524”密码
“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实践是一场没有先例的试验,我们不怕试错,我们就是想为中国的农业发展提供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有益经验,而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有责任也有义务做这样的‘试验田’。”海南省相关领导如此评价互联网农业小镇的现实意义。
而在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实践过程中,省、市、区、镇等多级干部群众也总结出了“36524”这一神奇密码。
“3”是指“3大改变”:彻底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改变生态环境发展方式。
“6”是指“6大跨越”: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智慧农业、资本农业、信用农业、一带一路国际农业、创业创新农业六大跨越。
“5”是指“5大跨越”:“一十百千万”五大工程,即打造一个镇级综合管理平台、十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百个特色农业品牌,扶持千个农业大户、万名创客。
“2”是指“2个率先”:即率先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率先成为创业创新、文明卫生两个“双创”示范基地。
“4”是指“4个全覆盖”:以“光网进村入户全覆盖、生产经营管理全覆盖、以农村土地流转确权为基础的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新农民创业创新行动全覆盖”四大举措为核心,四轮驱动。 主抓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的海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晓桥认为,这一组密码所采取的诸多措施,就是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能够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的原因。“我们做这些事,就是在统筹‘生态、效益、融合’的基础上,考虑一种农业的最佳发展策略。”王晓桥说,在这一系列举措中,不仅考虑到农业的经济功能,更重要的是考虑到“人”的因素,“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只有通过互联网培养出‘讲文明、会创新、能创业’的新农民,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才会成功。”
在海口市秀英区委书记张霁看来,“36524”密码让基层干部的工作有了“抓手”,而自从创建互联网农业小镇以来,小镇的变化,也让张霁真真切切的看在眼里。“最深刻的变化是互联网改变的石山。农民观念、态度在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改变,经济效益在改变,经菅氛围在改变,人居环境在改变,群众也有了认同感、获得感和辛福感。这一切都因为‘互联网 ’的魅力!”张霁说, 建设互联网农业小镇,就是要让互联网融入石山,让农民增收致富、生活更美好!
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背后的“秘密”
“36524,还有另一层意思,即孙新阳书记提出的,以365天24小时1分钟也不耽搁的精神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在采访中,王晓桥向记者解读了“36524”的另一层意思。这层意思,被总结为“石山速度”和“石山精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或许是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取得诸多成绩背后的“秘密”。
首届海口火山自行车文化节是石山互联网小镇亮相后的一次“最热闹”的活动,该活动自2015年12月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到2016年1月17日圆满结束,秀英区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海口体育活动“节庆化”的第一次尝试,成功吸引了8000名以上游客参与,2000多名群众参与荣誉骑行,800多名选手参加山地、公路自行车比赛,100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和转载,百度搜索量达到了104万条,受到各级领导、广大游客、骑行爱好者、媒体界的集体点赞。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秀英区书记张霁、区长黄鸿儒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文化节筹办工作,石山镇和区园林局、文旅局等单位紧密配合,从活动定位、规模到各项准备工作逐一落实:用时30天,完成沿路配套绿化景观升级;用时20天,盘活闲置教育资源,将破旧废弃的岭西小学变成了极具创意的“人民骑兵营”;用时10天,将4公里破损水泥路变成了崭新的沥青路面;用时5天,沿火山口大道绕城高速以南段及火山自行车赛道安装太阳能路灯132盏;用时5天,完成10公里自行车赛道布置;赛道安保、环境卫生、维稳等工作落细落小,专人分段管理……这样的“石山速度”得到了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孙新阳的“点赞”。
“一分钟也不耽误”,这既是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孙新阳书记对石山的要求,也是石山干部为了抢抓机遇,满足石山百姓改变石山面貌的迫切希望而提出的自我要求。从2015年11月19日起,石山的干部每天早上八点集合,风雨无阻,熬夜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只为在石山力争实现“两个率先”,即率先实现农户奔小康和率先实现两个“双创”(创业、创新、创文、创卫城市)。
高新区美安科技新城项目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矛盾冲突不断。为保障项目落地,石山镇涌现出了原美岭村委会副主任洪庆芝等一批优秀党员干部。洪庆芝在被确诊患癌晚期后,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天,仍然忍着剧痛,用颤抖的声音在电话里交代,一定要将征地补偿款发到群众手上…小小村官、若大担当,洪庆芝用生命诠释了“一分钟也不耽误”的石山精神。在他的感召下,石山镇村干部将“一分钟也不耽误”的石山精神深化,完成所有下达通告的协议签约任务共计18509.159亩,完成分户丈量及青苗清点工作13712.763亩,清表提供工作面18143亩,坟墓搬迁18874座,土地补偿款发放约7.32亿元。特别是11月18日以来,完成签约2847.938亩、迁坟450座,保障康迪等项目顺利奠基,进一步演绎了“石山速度”。
互联网农业小镇给石山镇带来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变化,更是“摸得着”的实惠。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委书记刘立武告诉记者,自建设互联网农业小镇以来,石山的农民踊跃创业创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明显,石山镇农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5428元增加到2015年的8652元,同比增长达59.4%。
按照海口市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计划,2016年博鳌论坛期间,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初具规模,对外开放;2017年打造互联网小镇升级版;2018年实现农民入股并分享运营主体利润分成;2019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5万元。
“刘赐贵省长提出,‘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建设要依托产业,促进就业和农民增收,让所有人受益’,我们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江华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