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绥化市北林路和中兴街两条街路综合改造为例,查找分析旧街路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楼体建筑、灯光亮化、绿化景观、道路交通等四个方面分别介绍设计理念与思路以及设计实践最终成果。采用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确立临街建筑新古典主义简欧的整体风格,根据建筑性质设定亮化格调,分层次设计灯光管理模式。以乡土树种为主,配以少量外来绿植,突出景观季相特征,同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与附属设施标准。
关键词:街道改造;整饰设计;景观亮化
中图分类号:TU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03-0183-02
1 项目背景
绥化市于2012年重点选择北林路和中兴街两条主要街路进行综合整饰。北林路位于绥化市城区东北部,起于绥化市火车站站前广场,止于人和街、中兴大街、东风街交汇处,全长0.6公里,路宽20米。该路段是绥化市火车站通往市区的主干路,绥化市第一医院、东城客运站以及市内多条公交车终点都集结于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中兴街位于市区中心地带,街道走向为东西方向,东起人和街、北林路、东风街交叉口,途经中直路,西至黄河路,全长2.5公里,路宽24米,是绥化市最繁华的商业街道。其两侧商铺林立,尤其是中兴东路,当地重量级的商厦、商场均集中在该区域,是绥化商业中心带。此两条街路主要存在两侧楼体老化、绿化单一、亮化不到位等问题,需要从楼体建筑、灯光亮化、绿化景观、道路交通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造。
2 楼体改造设计
改造范围包括北林路旧楼10栋(建筑面积4万平米),中兴街旧楼32栋(建筑面积16万平米)。这些楼体大多建于八、九十年代,楼体外墙面大部分为水泥、马赛克,窗户大部分是木质或钢窗。墙体基本已经老化、脱落,窗户破损、封闭不严,严重影响住户使用及景观效果。另外街路两侧牌匾的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缺乏整体协调氛围。
针对现状建筑立面整饰的基本构思是: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点”就是对每个需要改造的楼体进行单独设计,整体改造;“线”就是把分布在道路两侧的楼体整饰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景观带;“面”就是在改造过程中把道路、绿化、亮化等元素都综合起来考虑,立体改造。因此,在中兴街上选取两个点,一个点是中兴大街与中直路交叉口处,集中整饰7栋建筑,第二个点是中兴大街与东直路交叉口处,集中整饰5栋建筑;在北林路上选取一个点,即绥化火车站站前广场,集中整饰4栋建筑。通过这三个点展现街路改造的总体设计风格,整体以新古典主义简欧为主,打破原有建筑立面陈旧、基调暗沉的格局,以简化的手法抽象出古典主义建筑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立面改造之中,使古典的雅致和现代的简洁得到完美的体现。
楼体改造设计中强调欧式古典建筑基本造型手法的运用,如三段式法则。采用对称与均衡的构图、严谨的比例关系、结合现代人审美要求和建造方式的变化线脚、立面装饰适度抽象。立足于地域特色的基础上,依托新技术与新工艺,吸收借鉴新的美学形式。尊重自然,追求真实,以古典美为典范,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以丰富雅致的线条来刻画优美经典的建筑魅力。从而与人们内心的审美标准相呼应,既反映当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变化,又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在建筑形体上寻求更灵活的变化,形成错落有致、别具韵味的沿街立面。结合东北城市区域形象特色,以及天色背景等影响因素,建筑色彩选用暖黄与暗红两个色调为主调,体现典雅温馨的城市空间感觉(如图1)。
3 照明亮化设计
北林路和中兴街楼体存在亮化总体规划滞后,缺少合理秩序的有效控制。部分路段夜景效果很美,但在白天發现照明设备美观性不足且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并伴有安全隐患。为丰富该街路夜间景观效果,在已选定的三处节点,对楼体进行了亮化改造设计,力求形成明暗的视觉层次。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采用不同的亮化手段,其中办公建筑以稳重庄严为特色;宾馆酒店、写字楼以豪华高雅为主调;商业娱乐建筑以绚丽变幻为主调。配合建筑的整体风格,亮化设施采用欧式灯柱沿街布置,并在步行道上局部配以点光源,以营造城市夜景的魅力。花池采用不同色系管灯,使花池形状在夜晚更加清晰、明快,并突出街道的延伸感及动感。花丛中配以点光源,蓝色、白色、黄色、粉色等点光源的点缀使得夜空更加丰富多彩,再加上建筑本身的整体亮化,打造出一种梦幻夜色(如图2)。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最新灯光和控制技术,在实现亮化照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并且分层次设计管理模式,采用平时模式、一般节假日模式和重大节假日模式等分类控制,在满足不同需要的同时减少能源浪费。
4 景观绿化设计
中兴街主要繁华商业区域只有单排银中杨行道树,绿化形式单一。北林路道路两侧仅有近百株60多年树龄的大榆树,绿化空间不足。为提升中兴街整体绿化标准,结合绿化现状,本着经济实用的理念,在植物品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少量引入观赏性好的外来品种。在保留和移植原有植物的基础上,在东西两段扩大原有绿化栽植面积,栽植绿篱造型,搭配剪型树球,栽植云杉、山桃稠李等常绿、观叶树种,增加绿化季相效果。通过乔、灌木等高低植物的合理组合和季相搭配,充分展现道路简洁、多层次的绿化景观效果。中段街路结合商业区人流、车流较大的实际情况,原有行道树周围设置方形围树池,四角用异形石材装饰,石材中间建有供市民休息的实木条凳等设施,改造后的中兴街新增绿化面积1万多平方米,栽植樟子松、五角枫、山丁、糖槭、山桃稠李等近3000株,灌木11万株。
针对北林路绿化可改造区域相对其它街路绿化空间充足的实际,保留原有大榆树,道路两侧新建长度20米,宽14米的单体绿化栽植池若干组,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建成市区第一条带状街心公园。采取丛植、孤植、列植的方式,突出植物栽植的层次感和立体感,给人以自然、和谐的生态氛围。新植樟子松、五角枫、欧洲花楸、德国景天等景观树,点缀海棠、偃柏球等剪形树,采用小叶丁香、偃伏来木进行模纹造型绿篱,裸露地块栽植宿根花卉进行衬托,充分展现植物的季相变化,突出四季景观,最大限度做到冬季有绿,春夏观花,秋季观叶、果的季相景观,新植乔、灌木9万株。为方便市民和游人休闲,在绿地内铺设彩板甬路,放置休闲凳等(如图3)。北林路绿化整饰改造工程已成为展示绥化新形象的重要窗口和亮点。5 道路改造设计
北林路由于经过多次罩面处理,致使道路横坡超标,春、冬季雨雪过后路滑难行,对行人、车辆造成较大安全隐患,部分路面破损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根据相应道路设计规范要求,主要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交通功能,即道路的根本载体,通过对交叉口进行渠化设计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另结合道路两侧商服及企事业单位需求等因素对道路进行改造;二是景观效果,采用美观的步道板透水砖提升人行道标准;三是道路附属设施补充,通过补植绿化、更换路边石、使用高标准路灯、加强无障碍设计等提升道路标准。道路改造后,设计行车速度为50km/h,采用5公分中粒式沥青混凝土+7公分粗粒式沥青混凝土+18公分6%水泥稳定碎石+18公分5%水泥稳定碎石+20公分级配碎石,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设计年限为20年,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15年,基本地震烈度6度。
6结语
城市街路作为交通途径,与人们的工作生活紧密相关,在景观效果和使用体验方面对人们行为心理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旧街路的综合整饰改造将会成为城市更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主流,结合地域特征与文化脉络的设计实践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继续。
参考文献
[1]乔文黎,侯力丹.街道景观照明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10,(04):208-209.
[2]陈喆,马水静.关于城市街道活力的思考[J].建筑学报,2009,(S2):121-126.
[3]陈栋,萧明,刘伟奇.中小城市门户地区街景规划研究[J].规划师,2009,(07):63-68.
作者简介:刘杰(1975-),男,黑龙江兰西人,任职于黑龙江东方学院,研究方向:建筑节能、绿色生态建筑和建筑技术;张剑锋(1980-),男,黑龙江鸡西人,任职于黑龙江东方学院,研究方向:建筑设计与理论、历史建筑改造更新。
关键词:街道改造;整饰设计;景观亮化
中图分类号:TU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03-0183-02
1 项目背景
绥化市于2012年重点选择北林路和中兴街两条主要街路进行综合整饰。北林路位于绥化市城区东北部,起于绥化市火车站站前广场,止于人和街、中兴大街、东风街交汇处,全长0.6公里,路宽20米。该路段是绥化市火车站通往市区的主干路,绥化市第一医院、东城客运站以及市内多条公交车终点都集结于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中兴街位于市区中心地带,街道走向为东西方向,东起人和街、北林路、东风街交叉口,途经中直路,西至黄河路,全长2.5公里,路宽24米,是绥化市最繁华的商业街道。其两侧商铺林立,尤其是中兴东路,当地重量级的商厦、商场均集中在该区域,是绥化商业中心带。此两条街路主要存在两侧楼体老化、绿化单一、亮化不到位等问题,需要从楼体建筑、灯光亮化、绿化景观、道路交通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造。
2 楼体改造设计
改造范围包括北林路旧楼10栋(建筑面积4万平米),中兴街旧楼32栋(建筑面积16万平米)。这些楼体大多建于八、九十年代,楼体外墙面大部分为水泥、马赛克,窗户大部分是木质或钢窗。墙体基本已经老化、脱落,窗户破损、封闭不严,严重影响住户使用及景观效果。另外街路两侧牌匾的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缺乏整体协调氛围。
针对现状建筑立面整饰的基本构思是: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点”就是对每个需要改造的楼体进行单独设计,整体改造;“线”就是把分布在道路两侧的楼体整饰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景观带;“面”就是在改造过程中把道路、绿化、亮化等元素都综合起来考虑,立体改造。因此,在中兴街上选取两个点,一个点是中兴大街与中直路交叉口处,集中整饰7栋建筑,第二个点是中兴大街与东直路交叉口处,集中整饰5栋建筑;在北林路上选取一个点,即绥化火车站站前广场,集中整饰4栋建筑。通过这三个点展现街路改造的总体设计风格,整体以新古典主义简欧为主,打破原有建筑立面陈旧、基调暗沉的格局,以简化的手法抽象出古典主义建筑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立面改造之中,使古典的雅致和现代的简洁得到完美的体现。
楼体改造设计中强调欧式古典建筑基本造型手法的运用,如三段式法则。采用对称与均衡的构图、严谨的比例关系、结合现代人审美要求和建造方式的变化线脚、立面装饰适度抽象。立足于地域特色的基础上,依托新技术与新工艺,吸收借鉴新的美学形式。尊重自然,追求真实,以古典美为典范,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以丰富雅致的线条来刻画优美经典的建筑魅力。从而与人们内心的审美标准相呼应,既反映当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变化,又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在建筑形体上寻求更灵活的变化,形成错落有致、别具韵味的沿街立面。结合东北城市区域形象特色,以及天色背景等影响因素,建筑色彩选用暖黄与暗红两个色调为主调,体现典雅温馨的城市空间感觉(如图1)。
3 照明亮化设计
北林路和中兴街楼体存在亮化总体规划滞后,缺少合理秩序的有效控制。部分路段夜景效果很美,但在白天發现照明设备美观性不足且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并伴有安全隐患。为丰富该街路夜间景观效果,在已选定的三处节点,对楼体进行了亮化改造设计,力求形成明暗的视觉层次。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采用不同的亮化手段,其中办公建筑以稳重庄严为特色;宾馆酒店、写字楼以豪华高雅为主调;商业娱乐建筑以绚丽变幻为主调。配合建筑的整体风格,亮化设施采用欧式灯柱沿街布置,并在步行道上局部配以点光源,以营造城市夜景的魅力。花池采用不同色系管灯,使花池形状在夜晚更加清晰、明快,并突出街道的延伸感及动感。花丛中配以点光源,蓝色、白色、黄色、粉色等点光源的点缀使得夜空更加丰富多彩,再加上建筑本身的整体亮化,打造出一种梦幻夜色(如图2)。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最新灯光和控制技术,在实现亮化照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并且分层次设计管理模式,采用平时模式、一般节假日模式和重大节假日模式等分类控制,在满足不同需要的同时减少能源浪费。
4 景观绿化设计
中兴街主要繁华商业区域只有单排银中杨行道树,绿化形式单一。北林路道路两侧仅有近百株60多年树龄的大榆树,绿化空间不足。为提升中兴街整体绿化标准,结合绿化现状,本着经济实用的理念,在植物品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少量引入观赏性好的外来品种。在保留和移植原有植物的基础上,在东西两段扩大原有绿化栽植面积,栽植绿篱造型,搭配剪型树球,栽植云杉、山桃稠李等常绿、观叶树种,增加绿化季相效果。通过乔、灌木等高低植物的合理组合和季相搭配,充分展现道路简洁、多层次的绿化景观效果。中段街路结合商业区人流、车流较大的实际情况,原有行道树周围设置方形围树池,四角用异形石材装饰,石材中间建有供市民休息的实木条凳等设施,改造后的中兴街新增绿化面积1万多平方米,栽植樟子松、五角枫、山丁、糖槭、山桃稠李等近3000株,灌木11万株。
针对北林路绿化可改造区域相对其它街路绿化空间充足的实际,保留原有大榆树,道路两侧新建长度20米,宽14米的单体绿化栽植池若干组,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建成市区第一条带状街心公园。采取丛植、孤植、列植的方式,突出植物栽植的层次感和立体感,给人以自然、和谐的生态氛围。新植樟子松、五角枫、欧洲花楸、德国景天等景观树,点缀海棠、偃柏球等剪形树,采用小叶丁香、偃伏来木进行模纹造型绿篱,裸露地块栽植宿根花卉进行衬托,充分展现植物的季相变化,突出四季景观,最大限度做到冬季有绿,春夏观花,秋季观叶、果的季相景观,新植乔、灌木9万株。为方便市民和游人休闲,在绿地内铺设彩板甬路,放置休闲凳等(如图3)。北林路绿化整饰改造工程已成为展示绥化新形象的重要窗口和亮点。5 道路改造设计
北林路由于经过多次罩面处理,致使道路横坡超标,春、冬季雨雪过后路滑难行,对行人、车辆造成较大安全隐患,部分路面破损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根据相应道路设计规范要求,主要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交通功能,即道路的根本载体,通过对交叉口进行渠化设计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另结合道路两侧商服及企事业单位需求等因素对道路进行改造;二是景观效果,采用美观的步道板透水砖提升人行道标准;三是道路附属设施补充,通过补植绿化、更换路边石、使用高标准路灯、加强无障碍设计等提升道路标准。道路改造后,设计行车速度为50km/h,采用5公分中粒式沥青混凝土+7公分粗粒式沥青混凝土+18公分6%水泥稳定碎石+18公分5%水泥稳定碎石+20公分级配碎石,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设计年限为20年,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15年,基本地震烈度6度。
6结语
城市街路作为交通途径,与人们的工作生活紧密相关,在景观效果和使用体验方面对人们行为心理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旧街路的综合整饰改造将会成为城市更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主流,结合地域特征与文化脉络的设计实践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继续。
参考文献
[1]乔文黎,侯力丹.街道景观照明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10,(04):208-209.
[2]陈喆,马水静.关于城市街道活力的思考[J].建筑学报,2009,(S2):121-126.
[3]陈栋,萧明,刘伟奇.中小城市门户地区街景规划研究[J].规划师,2009,(07):63-68.
作者简介:刘杰(1975-),男,黑龙江兰西人,任职于黑龙江东方学院,研究方向:建筑节能、绿色生态建筑和建筑技术;张剑锋(1980-),男,黑龙江鸡西人,任职于黑龙江东方学院,研究方向:建筑设计与理论、历史建筑改造更新。